温病条辨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温病条辨》叙医古文教研室李计筹清·汪廷珍汪廷珍(1757~1827)字瑟庵,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清代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学风严谨、多闻博识,著有《实事求是诗文集》。“叙”的意义同“序”,是在正式内容前所写的文章,但“叙”还有述说的含义。温病:外感温热病邪而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汉以前,所有急性发热性疾病统归于“伤寒”范畴,“伤寒”是所有急性外感病的统称。《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南朝陈延之《小品方》率先提出“伤寒与天行温疫为异气”的看法,拉开中医外感病理论寒、温之争的序幕。温病学的创建——临床的压力和推动明末·萧京:于严冬看到的正伤寒“二十年来于千百人中仅见两人”,“故伤寒非大病,而温病方为大病也”。明末·吴有性《温疫论·序》:“是以业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及其临证,悉见温疫,求其正伤寒,百无一二。”清初·喻昌《温热朗照》卷二“尚论春三月温证自序”:“况于触冒寒邪之病少,感发温气之病多,寒病伤人十之三,温病伤人十之七。”清·杨璿《寒温条辨》:“且夫世之凶恶大病,死生在反掌间者,尽属温病。”道、咸间人薛福:“今之伤寒皆温病也。”热性瘟疫频繁流行——温病学理法方药体系创建与成熟吴瑭(1758~1836)字鞠通,淮阴(今属江苏)人,历乾、嘉、道三朝,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瑭本习儒,专攻科举,父病,甚慨“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于十九岁时弃儒学医。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发黄而死。又越三载(1783年)得吴又可《温疫论》,潜心研读,遍考晋唐医书,“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历十年(1793),方有得。时值温疫大行,有感于“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撰《温病条辨》。又历六年(1798),书成。1813年正式刊行。《温病条辨》将各种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湿温、秋燥、温疟等)的辨证和治疗,以三焦学说为经,以卫气营血(叶天士)为纬,阐明温病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过程,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使温病理论更趋成熟。前三卷分三焦,述病源、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问题,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创立三焦辨证,制定一整套治疗原则。如病从口鼻而入,热客上焦,用清络法;邪入中焦,用清营法;邪客下焦,用育阴法。“其为方也约而精,其为论也闳以肆。俾二千余年之尘雾,豁然一开。”所创的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等方至今仍是治疗热性外感病的常用方。淳于公:即西汉名医淳于意,因其作过太仓长,故称太仓公或仓公,生平事迹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公乃尊称。病:担心、担忧/疾病/患/憾/恨。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然伤寒者必病热。病斯世之贸贸也。甚:厉害、严重,形容词。于:比,介词,引述比较对象。何也:为什么呢?六气:这里指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即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君:少阴君火,相:少阳相火。无论已:不用说了。无,通“毋”。风湿与燥无不兼温——《温病条辨·上焦篇》“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伤寒:即“伤于寒”之省去介词“于”,意为被寒邪伤害。病热:患热症。病:患,动词。语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孰:哪,疑问代词。概未之及: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概未及之”。一概没有论述它们。传:传述,流传。虽然:即使是这样。作、述:1、创立与继承。“述”,顺着走,引伸为遵循、继承。《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2、引申指创作与传述。《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作者谓圣,述者谓明:创作的人称作圣人(这里指张仲景),传述别人学说的人称作贤明的人(这里指吴瑭以前阐述注释仲景著作的人)。语本《礼记·乐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唐代孔颖达疏:“圣者通达物理;明者辨说是非;述谓训说义理。”诚:如果。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变通。语出《周易·系辞上》:“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以:介词,用。后省代词宾语“之”。内伤:指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而致的内损脏气的病证。柯琴《伤寒来苏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种,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亡(wú)如:无奈。亡,通“无”。如,犹“奈”。鲜(xiǎn):缺少。知十:即“闻一以知十”的省写。语本《论语·公冶长》:“回(颜回)也闻一以知十,赐(子贡)也闻一以知二。”才士:有才德的人。此指医生。《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士——通理数善举一反三,善由博返约,善执简驭繁阙如:缺而不言。阙:“缺”的古字,空缺。如:形容词词尾。《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孔子提倡的严谨治学态度汪廷珍反其义而用的“以阙如为耻”——提倡学术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按图索骥(jì):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索:寻找。骥:好马,千里马。照图找寻千里马——喻拘泥不知变通——此指就伤寒而论温病葢:“盖”的异体字。而下:以下,以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疴(ē):疾病。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西晋·王叔和辑录伤寒部分的条文整理成《伤寒论》传世。《温病条辨·上焦篇》:“(对于温病)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于《伤寒例》中,实属蒙混,以《伤寒论》未治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后人亦不能打破此关,因仍苟简。千余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俑。”御风以絺(chī):用细葛布之衣挡风御寒。絺:细葛布。比喻方法不对,无济于事。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此喻混淆伤寒与温病。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迨:同“逮”,及至,至到,时间介词。辄:副词,往往,总是。困:行不通。踈:“疏”的异体字。医术不精。沿习故方:对原有的方剂相沿成习。略变药味:意即就原方稍作加减。冲和:方剂名,指加减冲和汤。解肌:方剂名,即解肌汤。纷然:繁杂地。陶氏之书:指明代陶华所著《伤寒六书》。陶华:字尚文,号节庵,余杭人(今属浙江),所著《伤寒六书》,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包括《琐言》、《家秘的本》、《杀车捶法》、《一提金》、《脉证截江网》和《明理续论》,每种一卷。杜撰:1、没有根据的臆造。杜,犹言假耳。宋·王懋《野客丛书》:“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2、自家土造。《慧琳音义》:“率尔肚撰造字”。赵翼《陔馀丛考》:“米之不从商贩来者曰杜米,笋之自家园出者曰杜园笋。”周颐《蕙风簃小品·杜煎考》:“沪上药肆,辄大书其门曰:‘杜煎虎鹿龟胶。’”不独……并……:相当于“不仅……而且(也)……”,表示递进关系的凝固结构。窜易:窜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多含有平庸、平常的意思。乐:喜欢。相与:共同。宗:祖庙,从“宀”(mián),从示。→尊崇→推崇。朱彬《温病条辨序》称:“至明陶节庵《六书》,大改仲景之法,后之学者,苦张之艰深,乐陶之简易,莫不奉为蓍蔡(按:犹蓍龟,喻有先见之明者)而于六淫之邪,混而为一。”生民:人民。亟:(qì)频繁(jí)赶快。而生民之祸亟矣。频繁亟宜出而公之。赶快闻先生医名遍四方,亟延治之。赶快《温病条辨·下焦篇·寒湿》宋元以来,不明仲景伤寒一书专为伤寒而设,乃以《伤寒》一书,应四时无穷之变,殊不合拍。遂至人著一书,而悉以伤寒名书。陶氏则以一人而屡著伤寒书,且多立妄诞不经名色,使后世学者,如行昏雾之中,渺不自觉其身之坠于渊也。《温疫论·自序》:“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始发之际,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彷皇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吴江县志》:“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瘟疫病疾病谱的变化,引发了“温疫”与“伤寒”的辨析,其结果是导致中医瘟疫理论从秦汉时期的伤寒理论中剥离出来。完成这一创举的是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1642年)。吴又可名有性,字又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经历1641年(崇祯)的多省瘟疫大流行。他鉴于当时医家误用伤寒法治疗温疫致死者颇多,遂探究病源,提出温疫系感染戾气所致,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创造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治法,写成传染病专著《瘟疫论》。吴瑭《温病条辨自序》称:“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细察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疫——《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温疫论》:“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吴有性对“瘟疫”所下的定义:“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胜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戾气“无象可见”,“无声无臭”,“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一时:某一季节。时疫:季节性流行性传染病。常候:平常季节。方中行:名有执,著有《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名昌,明末清初医学家。著有《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等。《温病条辨•上焦篇》指出:王叔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温病,“无怪见驳于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退伤寒圈子。”金源:金朝的别称。刘河间守真氏:即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突破了“法不离伤寒,方必遵仲景”的框框,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新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解表、表里双解和泻热养阴,打破了外感病习用的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和遵循六经法先表后里的常规。开热病治疗学之先河,后世有“外感宗仲景,热病用河间”之说。六书:即《河间六书》。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论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以及马宗素所撰《伤寒医鉴》。墨守:固守。《墨子·公输》:“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城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后用于贬意,谓固守成规。六经:此指《伤寒论》所列的六个辨证纲领。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庶几:差不多,好像。幽室一鐙:暗室中的一盏明灯。鐙:“灯”的古字。语本《礼记•仲尼闲居》。幽:昏暗。中流一柱:即中流砥柱。比喻能担当大事、支撑危局的人。这里指刘完素的《河间六书》在温病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文: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畅:流畅,无阻滞→透彻。卢嘉锡:“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新安吴昆《内经》注歙县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歙县郑宏纲郑承瀚父子《重楼玉钥》歙县江瓘《名医类案》歙县吴勉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休宁方广明《丹溪心法》休宁张杲《医说》休宁汪昂《医方集解》桐城余霖《疫疹一得》芜湖顾世澄《疡医大全》祁门陈嘉谟《本草蒙荃》……任应秋:“安徽诸医家于中医学的研究有巨大成就,我认为受到文学的影响关系很大……因此说明,孙思邈主张学医学首先要‘读五经、读四史、读诸子、读庄老’,这是很有见地的。”裨(bì):弥补。疏:疏漏。下士闻道:下愚之人听到大道理,比喻高明的道不可能被下愚的人理解。张景岳一类医生听到了刘河间的理论。语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下愚之人。此指见识浅陋的医者。道:高明的理论。此指刘完素的热病新学说。方且:偏义词,偏于“方”,正在。怪:责怪。訾(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