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资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工资李溢航13719273574(623574)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工资制度及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新措施。2.掌握工资的概念、特征、具体形式3.最低工资的概念、特征、具体形式。4.理解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5.掌握现行工资制度的具体内容。6.掌握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和程序。7.熟悉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工资的全面规定。第一节工资概述一、工资的概念和特征1、工资的概念: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以法定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工资的特征A、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而获得的劳动报酬;B、工资额的确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劳动法律的规定以及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为依据;C、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者取得工资则必须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D、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支付,并且是连续的、定期的支付。二、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工资的本质,在贯彻实施工资法律制度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工资相关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A、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法》第46条第1款)B、同工同酬原则(《劳动法》第46条第1款,《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劳务派遣)C、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D、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E、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劳动法》第47条)三、工资的形式1、工资形式的概念: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形式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分为两种:(1)基本形式(2)辅助形式(1)、工资的基本形式工资的基本形式即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获得的报酬,它是构成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有两种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单位时间工资标准和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所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计时工资计算公式:计时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工资标准一般根据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等因素确定。计时工资的支付可以按时、日、周、月4种周期进行计算。计时工资的优点:第一,计时工资制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技术业务水准或本人所在岗位(职务)相应的工资标准,而不直接取决于工作物或劳动对象的技术业务水准。第二,计时工资制强调员工本人的技术业务水准的高低,因此,有利于员工努力学习科技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工作质量。第三,内容和形式简便明确,有较大原稳定性,因此便于计算和管理。第四,计时工资不致使员工工作情绪过度紧张,且工资收入水平取决于既定的工资标准,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对员工收入、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保障性。计时工资的缺点:由于计时工资只能反映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劳动时间长短的差别,不能全面反映同等级员工在同一工作时间内支付劳动量和劳动成果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平均主义。所以,企业在实行计时工资时,普遍实行奖励制度,以弥补计时工资制的不足。因此,企业在实施计时工资时,需要配套实施其他的激励制度,弥补计时工资制带来的平均主义,激励员工计时工资适用范围:产品质量重于产品数量的工作;工作不便以件数计算的工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作业速度及结果不由个人决定,而是主要取决于机械性能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区别: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支付工资,计件工资按照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来支付工资。计件工资计算公式: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工资包括:第一,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观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第二,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第三,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计件工资优点:第一,按照实绩计酬,能使员工感觉公平;第二,易于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第三,为增加产量多得工资,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进效率;第四,可减少监督人员,由此节省管理成本支出等。计件工资缺点:第一,由于员工只求工作速度,产品质量难以维持;第二,个人计件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三,损害员工对组织的集体忠诚度;第四,对机器设备的过度使用;第五,有时个人产出难以衡量。计件工资的使用范围:工作性质重复而便于以件计算的情况,工作监督困难不便采用计时工资情况;有必要鼓励提高生产速度及数量的情况等。(2)工资的辅助形式奖金: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属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物质奖励的一种形式,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年终奖等补贴:补贴是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比如副食品价格补贴、房帖、煤价补贴等。津贴:津贴是指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津贴主要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地区性津贴等。四、工资与薪酬(收入)的区别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货币报酬,狭义的薪酬。薪酬(收入)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既包括货币报酬,也包括实物报酬。其中货币报酬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劳动保护费用、各种社会保险待遇、职工持股的股息和分红等;实物报酬包括用人单位以实物形式向劳动者提供的相关福利待遇等。《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计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国家根据规定发放的创造文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工资结构:W1=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W2=W1+奖金+津贴+补贴薪酬结构:W3=W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W4=W3+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五、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制度是指以确定合理的工资支付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关工资分配具体制度的总称。目前,我国工资制度具体包括工资分配制度的确立方式、工资标准制度、工资宏观调控等内容。1、工资分配制度的确立方式第一,《劳动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确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2、工资标准制度工资标准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计发工资的依据和标准。(1)等级工资制,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将劳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确认不同等级的工资标准,并据此向职工支付工资。(2)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不同岗位确定劳动者的级别和工资等级。(3)结构工资制,依据工资组成的职能,把工资分为相应的几个部分,分别确定工资数量,将各部分汇总为职工的全部工资。(4)效益工资制,是指根据劳动者责任、风险和工作业绩来确立劳动者的工资。3、工资宏观调控制度(1)工资指导线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工资总量和水平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是调控企业工资分配关系,指导企业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办法、规定的总称。工资指导线制度的作用第一,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第二,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第三,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第一,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两个低于: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原则;第二,结合地区、行业特点,分级管理、分类调控原则;第三,三方机制的协商原则。即政府、工会、企业协会三方协商原则。④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第一,经济形势分析:国家、本地、企业情况;第二,工资指导线意见:工资指导线水平包括本年度企业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基准线、上线、下线三条线。国企和非国企都要依据工资指导线确定工资分配。上线:也称预警线,对工资增长较高企业的,必须实行两低于原则。工资增长不突破上线。基准线: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目标。围绕基准线进行工资安排。下线: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允许零增长或负增长。(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含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各类企业中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规范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从微观上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内容:年工资和月工资两种形式,高中低三种标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第一,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供条件。第二,有利于转变政府劳动管理职能转变,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和市场价格,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第三,有利于合理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构成完整体系。第四,为新办企业提供雇员初始工资参考,也为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3)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所谓的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是政府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工资分配进行间接调控的一种方式。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社会人工成本信息,定期公开发布,并对人工成本偏高的企业进行预警预报,指导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人工成本水平。人工成本预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同时有利于调节行业间、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六、我国的工资立法概况(1)1993年劳动部颁布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规定》、《国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1993年11月劳动部又颁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2)1994年10月,劳动部颁布了《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通知》。(3)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和国家体改委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12月6日,劳动部颁布了《工资支付暂行规定》。(4)1994年7月5日通过的《劳动法》用专章(第五章)对工资作了规定。(5)1995年5月,劳动部颁布《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6)1996年6月,劳动部、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对部分行业、企业实行工资控制线办法的通知》。(7)1997年2月,劳动部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暂行办法》。(8)2000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9)2004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颁布了《最低工资规定》。(10)2008年1月,颁布《劳动合同法》。(11)2008年9月,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12)2012年12月,颁布《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二节最低工资制度一、最低工资的概念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