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阿勒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是地区抓机遇、打基础、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五年来,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阿、外向拉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畜牧、矿产、旅游、水能四个支柱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十五”计划各项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是地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8%,超过“十五”计划10%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22元,比2000年增加4577元;全口径财政2收入4.95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五年平均增长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1亿元,比2000年增长2.18倍,五年平均增长26%,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8.8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培育的畜牧、矿产、旅游、水能四个支柱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农业总产值25.6亿元,比2000年增长33.8%,其中畜牧业产值占50%;工业增加值10.78亿元,比2000年增长72.43%,五年平均增长11.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4.91亿元;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01万人次,分别比2000年增长12.4倍和1.8倍。一、二、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7∶23∶40调整为“十五”末的31∶30∶39。——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地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累计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7.9亿元,超“十五”计划目标47.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7倍。——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3展。对内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十五”时期累计实现边贸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是“九五”的3.6倍。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五年累计招商引资38.8亿元。——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44元,年均增加276元,超“十五”计划目标126元;城镇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3570元,年均增长12.3%,超“十五”计划目标2.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解决了3178户17308名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两基”目标顺利实现。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成绩显著,五年实现就业再就业9.82万人次。——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认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地区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4“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农牧民知识技能不适应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的需要;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矿产资源勘探程度低,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仍显滞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压力较大;财政困难,收支矛盾仍很突出;科技教育整体水平低,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社会就业压力大,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兵地、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合力。二、“十一五”时期地区在全疆发展中的定位“十一五”时期是实现与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进程中,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必将在自治区新一轮大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疆的畜牧业大区,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必将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作为新疆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富集区,随着矿产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必将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区,随着4A级景区喀纳斯的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经营,必将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基地。作为新疆第二大丰水区,随着引额济克、引额济乌工程和一批水电项目的建设,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日益提高,必将成为自治区重要5的淡水资源供给区和冷水鱼繁育、生产、加工基地。作为与三个国家毗邻、有四个口岸的边境地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中俄直达运输走廊”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成为自治区对俄、哈、蒙进出口的重要贸易通道和出口商品的组装加工基地。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方针:——坚持以“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快速发展、夯实基础”为主题。正确认识区情和发展阶段,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找准优势,突出重点,大干快上,快6速发展,夯实与全疆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优势资源转换和地缘优势转化为立足点。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进程。发挥地缘优势,做活口岸经济,利用周边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做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这篇大文章。——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进程,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努力提升优势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利用环阿尔泰山科技合作机制,有效开展区域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突出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两个重点,全面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7——坚持以生态良好、资源节约为保障,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良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一时的发展。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三大突破”,实施“四大战略”,发展“四个支柱产业”,建设“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活口岸经济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科教兴阿和人才强区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培育壮大畜牧、矿产、旅游、水能四个支柱产业;建设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基地,淡水资源供给区和冷水鱼繁育、生产、加工基地,对俄、哈、蒙进出口的重要贸易通道和出口商品的组装加工基地。主要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5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财政自给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调整到25∶45∶3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2%;旅游持续升温,以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招商引资实现较快增长,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0%左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14%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9专栏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60.511082210.7839.7116.583.11071815029.17029.27.7121122121220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3130393825453045[-6][15][-9][7]产业发展矿业总产值(亿元)旅游收入(亿元)旅游人数(万人次)电力装机(万千瓦)16.618.0110114.52702017044.5332011[30]人口资源环境年末总人口(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63.022213.234.566.93014.235.51.2[-20][8][1][1]公共服务人民生活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48.7702.935447010044544[22][30]85注:地区生产总值为2005年价格,带[]为五年累计数。10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坚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