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规划依据......................................................................................1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三、规划指导思想..............................................................................2四、规划原则......................................................................................3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条件........................................3一、自然概况......................................................................................3二、植物资源状况..............................................................................6第三章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6一、目标和任务和评价......................................................................6二、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内容..........................................................7三、项目组织......................................................................................7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特点........................................8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8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特点与评价....................................................10三、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12第五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13一、规划目标....................................................................................13二、规划内容....................................................................................14三、植物迁地保护............................................................................19四、古树名木资源保护....................................................................20五、外来物种管理............................................................................21第六章实施措施与对策.....................................................22附表1安康中心城区道路绿地植物种类现状调查表附表2安康市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分布名录附录3安康市汉滨区古树名木树种名录附表4安康市中心城区范围植物名录附图安康市中心城区范围主要植物照片1第一章总论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5、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6、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7、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8、《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行动计划》9、《陕西省城市绿化条例》10、《安康市总体规划(2006-2020)》11、《安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12、《安康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3、《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5、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16、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17、《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991年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根据安康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结构,规划区160平方公里。含盖建成区、香溪洞风景区、近远期发展空间及周边山体和城区汉江段、黄洋河、吉河、月河下游河体。具体界定为:北到将军乡南界,包括龙王山林区在内;东至石梯乡、2九条沟、八庙湾一线;西以现状机场以西至花园乡冉家河为界;南到吉河镇、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南缘。2、用地规划及人口规模2009年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2015年建成区面积发展到38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发展到55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远期建成区面积发展到72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3、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长期规划为2015~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增加城市绿地,丰富园林绿化景观,积极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达到区域生态平衡。2、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系统,构筑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连接市域大环境,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和保护。3、坚持城市绿化植物应用的多样性,在保护利用的同时,广泛引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变化多样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做到生态美与景观美的统一。4、坚持植物应用的科学性,开展系统、持久地保护利用、引种驯化、生产开发研究,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保证应用植物正常生长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5、培育生态适应、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通过对园林植物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充分发挥他们的生态效益,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6、坚持生态开发理念经营人工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37、坚持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密切结合,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植物应用途径,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四、规划原则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规划建设宜人生态环境,体现园林地带性特征和植物物种多样性。2、优先保护对维护整体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的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名木古树、原始生境。3、对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物种资源及其生境实施重点保护。4、将就地保护作为根本途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兼顾,物种资源与生境保护相结合。5、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好乡土植物,保持城市固有风貌,反映地域风貌。6、构筑具有地带性特色和相对稳定的绿地系统,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7、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培育和保护,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条件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安康市位于祖国版图中部、陕西东南部,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4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安康市地处于祖国内陆腹地,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面积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2、地质地貌(1)地形地貌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在本市土地面积中,大巴山约占60%,秦岭约占40%,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海拔高程以白河县与湖北省交界的汉江右岸为最低(海拔170米),秦岭东梁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岭主脊横亘于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岭、大巴山主脊与汉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内的主要山脉有秦岭的东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龙山、凤凰山、笔架山。(2)地质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属秦岭摺皱系南部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迄今为止,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65种,产地700余处。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31种,产地70余处。其中汞矿、铅锌矿、重晶石矿、毒重石矿、5瓦板石矿、金矿等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好勘查、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还有钛磁铁、钡矿、饰面花岗石、铜矿、钼矿等。全市各县区有不同矿种分布,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汉阴、汉滨区、旬阳等县北部,汞矿分布于旬阳、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旬阳、白河,银矿分布于白河,铜矿分布于岚皋,铁矿主要分布于宁陕,锰矿主要分布于宁陕、石泉、汉阴,石煤矿主要分布于紫阳、汉滨区、平利、镇坪、岚皋,瓦板石矿主要分布于紫阳、岚皋、平利、镇坪,重晶石、毒重石矿主要分布于汉滨区、平利、旬阳。3、土壤全市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共7个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164个土种。其中黄棕壤在我市分布最广,占土壤总面积的73.46%。4、气候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洪涝和连阴雨。5、水文安康市的河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