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会计系会计法规会计与会计环境会计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文化教育因素……案例导入2010级会计班的小王同学大学毕业了。当领到毕业证时,同时,经过考试也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兴之余又担心只学习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能胜任会计工作吗?应该掌握哪些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目前又有哪些新的相关法律颁布?带着这些问题走上了工作岗位。提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的会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总会计师条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等。具体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及我国会计法律的构成;了解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掌握会计监督的有关规定;掌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有关规定。第一章会计法规概述第一节会计法规概述第二节会计法规体系构成第一节会计法规的概述一、会计法规的概念与特征会计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对会计法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性法规、会计规章等。狭义的会计法: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立法程序发布施行的会计法律。本课所讲的会计法,主要是指广义的会计法。会计法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性会计事项、会计程序、方法的具体规定。(2)协同性(3)灵活性强制性、标准型、普遍适用性、可预测性。【小思考1—1】上述会计法规的特点是否是会计法规所特有的?并不是,其他实体法也同样具有。如行政法、刑法。二、会计法规的调整对象会计法规的调整对象是会计法律关系。会计法律关系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在会计活动中发生的受会计法规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1、会计法律关系的构成会计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中的一部分,因而其构成要素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一致的,即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三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要素,会计法律关系都无法成立。(1)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会计法律关系,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法人、公民及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或团体。(2)会计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在会计法律关系中,会计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会计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中依法享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会计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会计行为。2.会计法律关系主体有权要求负有义务的一方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会计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3.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时,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义务是指会计法律主体为了满足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在会计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必须实施或不实施某种行为。这是相对权利而存在的,是会计法规对主体的限制和约束。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义务主体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这一行为的目的在于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2.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义务主体则不受限制和约束。3.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3)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是会计法律关系构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没有客体,主体也就没有了依据,会计法律关系也就无法形成。【小思考1—2】尚未开发的矿藏资源是否是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物必须具有经济价值、且能货币计量,因此不是。【小思考1—3】企业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的行为是否是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企业调整会计人员配备的行为是否是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签订购销合同的行为,应遵循合同法的规定,不属于会计行为,也不是会计法规的调整对象。企业调整会计人员配备的行为属于会计行为。【小思考1—4】目前,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否是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未来能否成为会计法律关系的客体?2、会计法律关系的保护会计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依照会计法规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会计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切实地履行义务,对不履行义务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裁,从而便利会计法律关系得以全面实现。会计法律关系的保护(一)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会计活动,以及与会计活动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措施。包括宏观管理措施和微观管理措施。(二)监督措施监督措施是国家机关、主管部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等对会计工作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的措施。(三)制裁措施制裁措施是指国家机关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根据其应负法律责任的大小所采取的惩罚措施。这一制裁措施主要包括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行政制裁是由有关管理机关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行政制裁措施。3、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失(一)会计法律事实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和一定的法律事实相联系的。法律事实是指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会计法律事实是能引起会计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二)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由于有了一定的事实使得法律关系主体间形成了可以享有某项权利和必须履行某项义务的关系。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由于有了一定的会计法律事实使得会计法律关系主体间形成了可以享有某项会计权利和必须履行某项会计义务的关系。(三)会计法律关系的变更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有了一定的事实使得法律关系三要素,即主体、内容和客体中的一个、两个或全部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法律关系变更为新的法律关系。(四)会计法律关系的消灭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由于有了一定的事实使得原有的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同时消失。会计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由于有了一定的会计法律事实使得原有的会计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会计权利和应履行的会计义务同时消失。【小思考1—5】会计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是由会计法规的创制引起的,这一提法是否正确?不正确,一般而言,法律规范本身不直接引起具体法律关系的出现,只有当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情况,即会计法律适时出现时,才会引起具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三、会计法规与经济法的关系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国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第三,经济法的调整体现了国家的干预和协调。会计法规作为经济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调整以会计为主体的那部分经济关系时,必然与其他诸方面的经济法律规范发生联系。会计法规和整个经济法在实际运行中又是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会计法规和整个经济法的相互依存关系还体现在会计法规的制定必须依据其他经济法规的有关规定,而其他经济法规的制定也必须考虑到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两者之间不应存在矛盾与冲突。【小思考1—6】会计法规与经济法存在怎样的关系?两者应如何协调与配合?会计法规是经济法规的分支,是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重点是:两者具体相关规范上不冲突,对同一事物的规定应保持一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合。法律的基本层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第二节会计法规体系一、我国的法律体系各项法律内容的制定部门及地位内容制定部门地位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层次的法律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仅次于宪法行政法规国务院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不能与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相抵触行政规章国务院管理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二、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成会计法规体系也是由诸多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构成,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会计法规体系的纵向构成从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在法律级次上差别看,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1.《宪法》中与会计有关的规定2.《会计法》3.会计行政法规4.会计部门规章(1)会计核算制度(2)会计监督制度(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4)会计工作制度5.地方性会计法规会计法律(会计法)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会计规章(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办法、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管理办法)会计工作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我国现阶段会计法规体系国务院发布会计法律(会计法)行政法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会计规章(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办法、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管理办法)会计工作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国务院发布会计法(会计法)行政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会计规章(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从业资格办法、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管理办法)会计工作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国务院发布我国现阶段会计法规体系(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相关法律制度中的会计规范:《公司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85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自1985年5月起施行。1993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1999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从2000年7月1日施行,即现行的《会计法》。全文共六章,三十二条。分别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2)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对会计法律的具体化或对某个方面的补充,一般称条例。在我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有《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其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它通常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具体名称出现。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公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是国务院2000年6月21日发布,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共六章四十六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第三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