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设计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陵园规划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园林化、艺术化、人文化是陵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陵园规划设计既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烈士陵园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运用系统的设计规划理论和中国传统风水学之外,人文纪念、生态化、公园化等设计理念也被融入其中。一、项目概况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3°16′~113°59′,北纬25°19′~25°52′之间。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界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接宜章县,北连资兴市、桂东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为2424.96平方公里。县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2012年5月,经行政区域重新改组合并区划,全县由原先所辖15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8个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镇2个)改为现在的辖11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8个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镇2个),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7.05万人。汝城是湖南省五大少数民族散居县之一,世居瑶族、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汝城代代有名人,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历时半个多月,冲破了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宋裕和、天文学家李洪光、著名诗人朱子奇、武汉美术学院院长朱志元等诞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汝城烈士陵园地处环境优美,山环水抱,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宜人,松柏长青,鸟语花香,天然的自然风景让生者得以慰藉亡灵得以安息,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状,中高两边低,高差明显,最高落差约20-30m。现状场地内大部分被多年生植被覆盖,场地内无民房等建筑。汝城烈士陵园前期总占地约为9000m2,约合13.5亩。二、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立足于创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2.1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立足于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恰当分区,以体现出墓区庄严、肃穆的氛围。2.2园林文化学理论基础:人们到殡葬区,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而为了获得一种精神的信息、物化的文化。园林就通过建筑、小品、道路、绿化等构成要素的空间布设,通过对生境的营造、环境的改造、意境的创造来达到精神的体现。3.3传统文化理论基础:风水是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易经:“……斗数(辩吉凶)玄空九星风水(趋吉避凶)……”.五千年来,一直是风水学说的经典所在。晋代郭璞、唐代杨筠松、宋代赖文俊、明代刘伯温极大地丰富了风水学说,指导着阴阳宅的选扯,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建筑上追求天人合一与环境美学的完美结合。国外学者专门研究风水易经,我们更应该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宝贵文化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宅风水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死者本人入土后是否安适,并且还会影响到活着的人的吉凶和后世子孙的荣辱。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阴宅风水的选择倾注了很大的心血。风水,又称“堪舆”。“堪”是指天道,“舆”是指地道,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综合起来,堪舆是指观察地理形势和自然环境,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求得人和天地、自然的和谐,达到逢凶化吉的目的。三、设计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殡葬管理条例》《绍兴县土地利用规划》《绍兴县县志》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四、设计原则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贡献。4.1陵园公园化的原则现代陵园要摒弃人们心目中传统的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祭拜缅怀他们。4.2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场地坡度较大,地形较为复杂,在整个场地布置中,尽量利用现有地形,沿着等高线布置墓位,减少了土方量开挖填埋,同时也节约了侧壁挡墙成本。在阴暗潮湿的谷地布置人行竖向交通台阶,配合场地排水沟,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场地,又节约了成本。在堡坎上下两头栽植爬藤类植物,形成立体绿化,增加了园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同时也为园区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4.3阴事阳做的原则进入陵园,除了梯田般顺山势层叠退台的墓区,更吸引人的是蓝天白云、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宏伟大气的神道,园林小品等,合理的观赏尺度与丰富的景观层次,从视觉和心理上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4.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五、环境景观设计陵园设计要打破那种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人文纪念园和陵园公园化的概念。用公园的概念来理解陵园,把已故的亲人安放在一个风景优美、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是每一个晚辈所希望的,用设计公园的手法来设计陵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排排坐墓碑的形式,不但为已故的亲人,也为祭奠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5.1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根据规划地现状和功能上的要求,我们将烈士陵园划分为六大区。(1)入口及停车区由入口牌坊、神道、停车场、入口小型集散广场组成。(2)滨水游憩区由管理用房、厕所建筑、感恩亭、福寿广场、文化景墙(石龟驮印、群鹤雕塑、二十四孝图)组成。(6)墓葬区分为六大区:永福园、永寿园、永康园、永宁园、永平园、永和园5.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采用仿古设计风格,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官式建筑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柱的生起、侧脚、卷杀不再使用梁坊的比例沈重,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最符合陵园这一特殊的园林。5.3植物设计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重庆当地丰富的观赏树木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园区环境。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力求达到肃穆中充满柔情绿意的效果。具体设计中,陵园的绿化以松柏为基调,采取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品种和多层次种植。绿化充分考虑地形变化大的因素,合理安排林冠线、林缘线和观赏空间。根据地形、地貌、分区的功能和性质,布置成多种观赏效果的植物景观。在墓葬区采取自然布置,一派山林野趣。地面铺草皮,草坪的底部为一片整洁的松柏林,疏、密、高、低错落有致,可增加草坪的宽广感和林木的厚度,随园路的深入,利用地形,结合亭、台等小品建筑,配置香樟、桂花、樱花、紫薇、山茶、杜鹃等园林树种,强调四季色彩、层次和变化,丰富园内的植物种类。接待管理区及其他建筑四周,配置小家碧玉的琴丝竹,平添几分秀色。门外灵巧的围墙点缀名贵的银桦,使得绿意盎然。房子四周及厅、廊、庭园里分别点缀铺地柏、茶花、西洋杜鹃,罗汉松等大小不等的盆景,增添建筑群的生气、色彩和绿化效果。5.3.1植物选择意向常绿乔木:黑松、雪松、湿地松、桧柏、龙柏、广玉兰、香樟、黄花决明、桂花、杜英、石楠、杨梅、罗汉松、芭蕉等。落叶乔木:水杉、池杉、银杏、玉兰、枫香、垂柳、红枫、龙爪槐、碧桃等。常绿灌木:铺地柏、千头柏、南天竹、夹竹桃、栀子花、法国冬青、十大功劳、枸骨、山茶花、含笑、八角金盘、洒金柏、小叶女贞、苏铁、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洒金珊瑚、金叶女贞、火棘、八仙花、迎春、六月雪、雀舌黄杨等。落叶灌木:月季、紫荆、腊梅、木槿、杜鹃、紫薇、紫叶小檗等。其它:络石、爬墙虎、紫叶酢浆草、常春藤、吉祥草、长春花、麦冬、紫竹、刚竹、凤尾竹、紫藤、红花酢浆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