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生活风格------是阿德勒提出来的,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是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朱红的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2、原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的各种存在都是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他们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他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3、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提出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者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后期,在个人方面,有个人同一性,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是一个要确定自己做什么人的时期,在社会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4、泛化---是指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个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5、人格化-----是沙利文人际关系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人在追求胜利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包括有对自己的人格化,对他人的人格化和对某种观念的人格化。个体、他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人格化的形象之间的关系。6、机能自主性----是奥尔波特提出来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而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也就是说,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所以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7、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止状态,是实现潜能的过程,没有时间和质量限制。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同,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8、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的讲,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人格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9、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现象,指个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个体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10、接近—接近冲突-----是指两个目标同时具有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标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11、接近—回避冲突-----是指个体面临的目标既诱发了接进趋向,又诱发了回避趋向,也就是说必须选择的那件事有利有弊。12、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取向和情感。13、约拿情结----是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天才常陷于一种内部冲突状态,一方面,他象每个正常人一样愿意表达自我,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另一方面,他又发现自己必须经常掩藏这些能力,超越这种心理常常要花费许多人几十年时间,马斯洛把这种情结成为约拿情结。14、价值条件---是罗杰斯提出来的概念,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被称为价值条件,指的是指给予积极或消极评价的条件。15、患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立的,他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心理治疗的中心就是患者,治疗的基本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主权和发展自身人格的能力,他认为患者完全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治疗要从患者内部参考模式出发。16、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中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17、场依存—场独立性----是一种认知方式,最初是为解释知觉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对比倾向。18、个人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是个人试图解释自己经验时所使用的一种观点或思想。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和看法,人们用他来解释个人自己的经验。19、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叫替代学习、模仿学习。20、图式---是米歇尔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的,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或恐怖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或恐怖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恐怖反应的目的。22、厌恶疗法---又称为“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是指应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其特点是治疗周期短,效果较好。23、个案研究---是一种传统的研究心理学的途径,着重从个性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4、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是让病人自由想象,不加任何的限制,让他或她在自己的回想中自我暴露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5、梦的制作-----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制作就是将梦的隐义即潜意识欲望与冲动伪装和歪曲成自我或者超我难以觉察的显梦的过程。26、人格面具----是荣格提出来的一种原型,是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面具,其目的是在于表现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27、个人潜意识---是荣格提出来的,是潜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28、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提出来的,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时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29、现实焦虑-----弗洛伊德认为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30、自性-----是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个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和统一,即自我实现,这是人性所达到的最高目标。用来与意识的自我分开,把潜意识里面的自我叫做自性,就是自我的本性。31、投射作用----是一种防御机制,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理想转移到别人和其他对象身上。32、社会性格----是弗洛姆提出的概念,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多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占有优势。33、特质---一般认为,特质是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特质被看作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虽然不是具体可见的,但是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推知其存在。34、根源特质---是卡特尔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控制着表面特质聚集的变量,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者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35、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强化非为正强化和负强化。36、惩罚---是指撤消正强化物或者呈现负强化使得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下降。37、负强化---是根据的性质划分的强化的一种类型,撤消某一刺激物,使得某一行为反应的概率增加。38、回避—回避冲突-----是指一个人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的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出的冲突。39、强化的效价----是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多带来的强化结果或者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40、情境测验-----是一种测量方法,指在控制情境下观察受测者行为的评估方法,最早对人格进行情境测验的工作最早是有1928年哈特肖内等人开始的。41控制点:一种对内——外控的类化预期,强化依赖于自己的行为或不受自己控制。三、简答题1、简述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观答案要点:奥尔波特认为一个人的统我发展得好,这个人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成熟,他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健康的人格具有六个特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我客观化、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简述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答案要点:荣格对心理类型的划分是分析心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荣格划分了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四种功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把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起来,描述了八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这八种类型只代表极端的情况,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某种有时的性格类型,在他身上还有不占优势的第二种或者第三种性格类型,其中有有意识的因素,也有无意识的成分,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千变万化的人格类型。3、弗洛姆是如何解释人的社会化的答案要点:弗洛姆提出社会性格论来解释人的社会化的,他认为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体质性的、不可改变的,而性格是由人的经验尤其是早期经验构成没,是可变的,是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性格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适应社会为核心的。他还提出性格取向的概念,指一些性格特征具有共同的倾向性,并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取向来划分性格类型。根据同化过程中的取向是否具有生产性,把人的性格分为:生产性取向和非生产性取向,非生产性取向包括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也会形成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取向: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社会性格是指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并把它看作是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重要中介之一。4、简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答案要点: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必须以其他两个过程为前提,在不断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表明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冲突或者两极对立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危机是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危机积极解决,会增加自我的力量,人格就得到健全的发展,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人格的八个阶段包括: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整合对失望。5、什么是心理投射答案要点:心理投射是个体减轻和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不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发展出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是一种拿别人当“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既然那些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那么,自己就不会感到不安和焦虑。6、什么是“第三势力”心理学。答案要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由许多相似观点的心理学家共同发起的一种心理学界的革新运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诺。梅等。具有人本主义思想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贬低意识经验的作用,即强调本我的原始欲望与人的消极方面,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思看做行为的副现象,只集中于人类的动物性方面,把人贬低为一只聪明的小白鼠,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忽视了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东西,基于对古典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判,人本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做为一种学术运动,被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7、试述荣格的人格结构论。答案要点:1914年荣格建立了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完整的人格结构理论,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直接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人的意识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个性化”过程,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者意识到“自我”,自我是意识的核心,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荣格认为对人格及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