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三、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四、教学教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五、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教师适时点拨,精炼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条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训练技能。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如何用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来说明两直线平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果用平行线定义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这说明用这两个途径说明直线平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二)探索新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回忆上节用三角板和直尺过一点P画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的过程,你发现三角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种画法实际上是画一对什么角相等吗?我们是否得到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图形后回答,这两个角是直线AB、CD被EF截得的同位角)。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平行线判定方法1:因为∠1=∠2(已知)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使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3)、练习:已知∠1=54°,当时,AB∥CD?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1)、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能不能利用内错角之间的关系或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1与∠2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角之间的关系,发现新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述上面的推理过程已知:直线AB、CD被EF所截,∠1=∠2,求证:AB∥CD证明:因为∠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练习:已知:∠1=∠A=∠C,①从∠1=∠A,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②从∠1=∠C,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1)、猜想: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2)、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或方法2来说明猜想的正确性。(3)、如图:如果∠1+∠2=180°能判定a//b吗?解:能.因为∠1+∠2=180°(已知)∠1+∠3=180°(邻补角定义)所以∠2=∠3(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练习:已知:∠A与∠D互补,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B与哪个角互补,可以判定直线AD∥BC?4、初步应用例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解: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因为b⊥a,c⊥a(已知)所以∠1=∠2=90°(垂直定义)从而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考: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总结: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述:因为a⊥b,a⊥c(已知)所以b//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总结: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目前共六种方法)(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四线三格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线格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五)作业布置习题5.2第2、4、5题。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扮演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