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采购与库存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1章采购与库存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采购与库存的关系•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库存定额控制§11-1采购与库存的关系一、库存的概念和功能(一)库存的概念狭义的观点认为,库存仅仅指的是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广义的观点认为,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即资源停滞的位置并无仅仅限于仓库里,而是可以在非仓库中的任何位置,包括运输途中,同时这种资源的闲置状态可能是由任何原因引起,可以是主动的各种形态的储备、被动的各种形态的超储、完全的积压。(二)库存的功能库存的功能主要是能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尽可能均匀地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库存能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保持企业对资源的平衡利用。1、生产资源平衡在许多情况下,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供应商的成本及交货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库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客户订货需求的作用。库存有助于缓解具有不同生产效率的生产制造环节,协调生产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衔接。批量库存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调整的频率,而且提高了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库存对于实施良好的客户服务,通过保持生产速率以合理规模的制造批量安排生产,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客户资源平衡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是为了保护企业避免遭受无法预料的顾客需求的变化,防止短缺而遭受损失。但顾客需求总是难以预测的,并且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及市场上不断出现新的竞争性产品的原因,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持有一定量的库存有助于调节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防范由于不稳定的物流引起的人员与设备的停工,保证企业按时或快速交货,能够避免或减少由于库存缺货或供货延迟带来的损失,对于企业改善顾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运输资源平衡运输企业提供的规模经济鼓励企业运输大量产品,因而持有大量库存。实际上,许多承运人通过向托运人提供大量折扣来鼓励大量运输。因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保持库存是必要之举,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减振器。它的存在,可以减少资源振荡带来的风险。二、库存控制(一)库存控制的内容企业物资储备包括储备数量的掌握和储备物资的保管维护。前者一般称为库存控制,后者则是物资仓库管理的任务。根据《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库存控制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企业库存控制的内容主要是两项:1、确定合理的库存量标准。合理的库存量,应是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足够而又最低的库存数量。企业要经常分析影响库存量的各种因素,分析供求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物资,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查定和调整合理库存量标准。2、掌握库存量变化动态,并适时进行调整。通过适当的库存量控制方法,及时掌握库存量动态并进行调整。对库存量不足的物资,适时、适量地提出订购,对超过合理库存量标准的物资,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超储积压。(二)库存控制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就像水库里储存的水一样。另外,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用户订货需求的作用。在企业生产中,尽管库存是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而存在,但是库存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已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手段,也是因为人们无法使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才产生一些人们并不想要的冗余与囤积和不和谐的工作沉淀。1、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在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库存,也就是说,在采购、生产、销售的不断循环过程中,库存使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同时库存可以调节各个环节之间由于供求品种及数量的不协调而发生的变化,在把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时起桥梁的作用。对于库存在经营中的作用,不同的部门存在不同的看法。库存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目标存在着冲突,为了实现恰当库存管理,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每个部门不仅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只能为目标,更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2、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从供应链整体来看,过去传统交易习惯导致的不必要库存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将反映在销售给客户的产品价格上,从而减少顾客的满意感。因而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减少资金积压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随着供应链的形成,企业间的关系从过去建立在客户交易基础上的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转变,供应链各个经营者间交换信息,协调进行库存管理出现可能,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的重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实现供应链效益的关键。传统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对自身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与控制,它们往往只是着眼于自身的库存水平的最低与库存持有费用的最少,而把库存物质往其上游或下游实行转移。而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则把视野从自身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网络上来,它们之间充分交换库存信息,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甚至有可能实现零库存。库存与采购的关系采购和库存是上下承接、互相关联的两个环节,绝对不能各自为政。从图11.1看出,库存变化过程的源头就是采购,如果采购过多,增加企业库存;如果采购过少,又不能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因此,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在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过程中的库存数量进行控制,力求降低库存数量,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经营的竞争力。为了控制库存量,由库存过程可知,可控制订货进货过程,也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但是,控制销售出库过程,意味着限制了用户的需求,影响了社会需求。所以最好采用通过控制订货进货过程的办法来控制库存量。这样,不但可主动控制库存量,而且不影响社会效益。库存控制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降低库存成本,二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这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权衡的关系。降低库存,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停工待料、销售下降,必定带来客户服务水平的下降;而保持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水平,也就是使客户尽可能快地获得产品,这就需要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的库存,致使库存成本提高。§11-2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一、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两种:(一)衔接不确定性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不确定性是供应链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性上。(二)运作不确定性系统运行不稳定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所致,控制失效是组织管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根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供应商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供应商的生产系统发生故障,延迟生产;供应商延迟供货;意外的交通事故导致的运输延迟等。2、生产者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生产者本身生产系统的不可靠性、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3、顾客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需求预测的偏差、购买力的波动、从众心理和个性特征等。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若仅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必然存在需求放大效应和不确定性,导致重复建立库存,从而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总成本最低的目的。二、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用户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企业往往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如图11.2所示,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销售渠道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商品的需求是从供应链的下游启动并逐级地反馈到供应链的上游。经过多个环节后信息反馈会发生失真,需求信息会逐级放大。当信息到达源头制造商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市场需求信息差异很大(如图11.3)。需求放大现象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需求预测修正即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这一数据是经过预测方法修正的。2、订货批量决策即企业向供应商订货,不是来一个需求下一个订单,而是考虑库存的原因,采用周期性分批订货。3、价格波动即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等促销手段使销售部门预先采购的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4、短缺博弈即当供不应求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用户的定货量比例分配现有库存供应量,但用户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而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由于个体参与的组织的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导致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导致需求放大。三、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的目标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是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具体而言,库存控制的目标是:(一)库存成本最低这是企业需要通过降低库存成本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和增强竞争能力所选择的目标。(二)库存保证程度最高企业有很多的销售机会,相比之下压低库存意义不大,这就要特别强调库存对其他经营生产活动的保证,而不是强调库存本身的效益。企业通过增加生产以扩大经营时,往往选择这种控制目标。(三)不允许缺货企业由于技术、工艺条件决定不允许停产,则必须以不缺货为控制目标,才能起到不停产的保证作用。企业某些重大合同必须以供货为保证,否则会受到巨额赔偿的惩罚,此时可制定不允许缺货的控制目标。(四)限定资金企业必须在限定资金预算前提下实现供应,这就需要以此为前提进行库存的一系列控制。(五)快捷库存控制不依本身经济性来确定目标,而依靠大的竞争环境系统要求确定目标,这常常出现以最快速度实现进出货为目标来控制库存。为了实现最佳库存控制目标,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使每个部门不是以有效实现本部门的功能为目标,而是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高的顾客满意度和低的库存投资似乎是一对相冲突的目标,过去曾经以为这对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现在通过供应链管理下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同时伴随改进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已完全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四、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已由单个企业的单体竞争转变为群体竞争,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整条供应链的总成本和对最终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上,利润最大化目标将建立在整个供应链基础上。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库存控制由内部管理职能拓展到企业外部。过去,高的顾客满意度和低的库存水平是一对相互冲突的目标,似乎不能同时实现。如今,通过供应链管理这一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和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这种策略就是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交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体现了以下几项原则:1、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2、双赢互惠原则V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3、目标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费,要花费多少等问题都应达成共识,并体现在框架协议中。4、连续改进原则连续改进原则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实施VMI策略,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建立基于标准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首先,供应商和批发商一起确定供应商的订单业务处理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一种订单的处理标准模式,如EDI标准报文,最后把订单、交货和票据处理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一边。库存状态透明性(对供应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