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和企业决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生产、成本和企业决策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简要介绍企业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产函数——揭示各种可行生产要素组合与所能达到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其中,正确把握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把握成本、收益的含义以及利润最大化的有关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讲授学时:10学时第一节企业的性质与目标一、企业存在的理由1.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2.交易费用与企业交易费用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所必需的费用。科斯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从搜寻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契约,监督契约执行,维护交易秩序,解决交易纠纷以及对违约加以惩罚,等等;而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也可以说,企业的存在节约了交易费用。正如通用汽车公司因为谈判和签约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决定收购飞雪车身生产厂这个经典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一样。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对工人的监督会愈发困难,企业官僚机构的弊端会越来越严重,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会非线性地增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交易费用在递增。当企业内交易费用(边际)增长到和市场交易费用(边际)相等时,企业规模就不再增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3.团队生产的利益与企业对于企业出现的原因的另一种解释,是由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1972)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的出现不是由于交易成本的节约,而是因为团队生产能带来利益。企业作为合同安排关系,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生产函数不可分割的情况下联合(团队)活动中的偷懒─监督问题。企业通过降低监督成本和指挥相互合作的组织与配置来减少偷懒(一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私人所有的企业,通过把监督投入品的权利和企业净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安排给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来解决对偷懒的监督问题。企业成功与否,除了决定于随机事件外,还决定于成功地选择团队成员和成功地用能够提供正确激励结构的合同安排(产权)来约束他们。因此,他们认为企业是契约网络和契约的关结点。威廉姆森(1975)虽然也承认团队生产能带来利益,但他更愿接受科斯关于交易成本减少从而产生企业的观点,只是他进一步将交易成本推广到所有经济制度环境中。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执行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1)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2)为纠正偏离准则而做出的双方努力及争论不休的成本;(3)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4)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这就说明,通常情况下,交易问题是由人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引起的。例如,某厂商想用高价销售产品,但如果市场上有大量的竞争者,那么这种策略就很难实施,竞争会使高价产品难以销售出去。另一种情况,如果目前市场上该厂商是唯一的供给者,或者存在交易方面的不对称信息,则厂商实施的这种高价策略就有可能长期存在。威廉姆森认为,节约交易成本是影响诸如垂直或水平扩张、兼并、跨国经营等商业策略的主要原因。二、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目标1.企业的组织形式(1)个人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合办的企业。(3)公司(法人)制企业——由若干人共同出资,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2.企业的目标——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当前的和将来的利润都是重要的,所以人们假定企业的目标应当是谋求全部利润的现值(贴现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就是把企业所有未来的预期利润折算成现值,用方程表示:求最大ntttrPV1)1()(式中PV表示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πt表示第t起的利润,πt=TRt—TCt,r表示适当的贴现率,它用来把将来的利润折算成现值。未来全部利润的贴现值也可以解释为企业的价值,表示如果有人要购买这家企业,他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因此,谋求将来全部利润的贴现值最大,也就是谋求企业的价值最大。严格意义上,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两个术语具有同样的含义。第二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生产要素,即厂商为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劳务所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如果用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投入的生产要素分别是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T)等,那么,生产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Q=f(L、K、N、T…)(4-1)在实际分析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时,一般认为土地总量是固定的,而企业家才能又难以估算,因此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L,K)(4-2)要说明的是,由于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投入要素与最大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在对生产者行为进行分析时,我们假定所有厂商都知道相应产品的生产函数,因此他们总能达到技术上高效率的产量。这是因为,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总在寻求达到最大产量的途径;另一方面,做不到这点的厂商难免在竞争中被淘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也称C-D函数)是线性齐次生产函数。1928年,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期(Douglas),根据1899~1922年期间美国制造业中的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得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其形式为:Q=ALαK1-α(4-3)式中,A代表技术水平,L,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α为系数,且0α1。在这里,α值约为0.75,它说明美国在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所得的相对份额为75%,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为2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Q=f(L,K)=ALαKβ如果将L、K增加λ倍,则有:A(λL)α(λK)β=λ(α+β)ALαKβ=λ(α+β)Q因此,根据α+β的数值,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类型,有关规模报酬的问题将在本章的后面进行讨论。4.技术系数生产某一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可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两种类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之,如果产品生产中的要素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在生产理论中,主要研究技术系数可变的情况。5.短期和长期生产是一个时间过程,生产函数依据生产过程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两种。所谓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以调整产量,生产只能在原有条件下进行。长期指的是在此时段内所有的投入品都是可变的。二、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在分析要素投入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从简单的一种可变投入的短期生产函数开始,研究固定资本在可变劳动下的短期生产问题。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是指与投入一定量的可变生产要素相对应的最大产量。用公式表示为:TPL=f(L)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生产要素的平均产出量。如果用L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么,平均产量可用公式表示为:AP=TP/L(4-4)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ΔTP表示总产量的变化量,ΔL表示生产要素的变化量,那么,边际产量可用公式表示为MP=ΔTP/ΔL或MP=0limLΔTP/ΔL=dTP/dL(4-5)为了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Q=f(L)=27L+12L2-L3,则劳动的平均产量可用APL表示为:APL=Q/L=27十12L一L2劳动的边际产量表示为:MPL=0limLΔQ/ΔL=dQ/dL=27十24L-3L2根据上边的计算公式,投入的劳动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表4─1表示。表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LTPL(Q)APL(Q/L)MPL(dQ/dL)01038-38-48234567891094162236310378434472486470475459626362595447637275726348270-33根据表4-1可以做出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图4-1)。从图4-1可以看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曲线最初都是上升的,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分别开始减少。也就是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升后降。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APL=TPL/L,连接TP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表示该点的APL值。因此,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直线的斜率也随之增加,当直线与TPL曲线相切时,斜率最大,随后又逐渐减小。本例中,当L=6时在总产量曲线上B点处有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之相切,它所对应在APL曲线上的B′点代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2)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MPL=dTPL/dL,所以,TPL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与该点相对应的MPL值。当TPL曲线随劳动量的增加而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时,其斜率为正,MPL曲线相应上升,直到MPL曲线的斜率在拐点A达到最大值;过A点以后,当TPL曲线随劳动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时,MPL曲线随TPL曲线斜率递减而下降;T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其斜率为零,MPL曲线在C′点与横轴相交;过C点后,由于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TPL曲线的斜率为负,因此MPL的值也变为负值,其曲线在横坐标的下方。(3)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图4─1中,MPL曲线与APL曲线相交于此产量曲线的最高点B′。在B点,连接该点与原点的直线正C′A′′B′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469OAPLLOAPLMPLⅠⅡⅢ469MPLTPLLBTPLAC好切于TPL曲线,从而其斜率等于该点切线的斜率,因此,APL=MPL。而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B′之后,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所以APL曲线与MPL曲线必然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B′。由于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的变动更敏感,因此,图中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产量曲线都比平均产量曲线的变动要大。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特征实际上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它是由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杜尔哥(A.R.J.Turgot)最早提出来的。即: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经济现象就称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运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重要前提条件:第一,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第二,技术系数可变。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案例]4-1食物摄入量与生产率:边际收益递减的一个实例3.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合理投入阶段由于生产要素存在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在此,我们引出了生产弹性的概念。生产弹性:是指由于变动要素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数引起产量增加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E=APMPLTPLTPLLTPTP(4-6)根据生产弹性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生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平均收益递增阶段、平均收益递减阶段和负边际收益阶段。图4—1显示了产量的三个区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