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及其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又称精神疾病(mentalillness),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常需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精神障碍的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系统)•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国际疾病分类(ICD系统)ICD是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一书英文书名的缩写,简称国际分类。最新版本为1992年出版的第10版,简称ICD-10,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被我国卫生部认可为标准疾病分类系统。ICD对各个疾病都进行了编码,由于ICD-9的编码已使用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全部改过来需要时间,所以有些国家目前还在使用ICD-9的编码•ICD-9把所有精神障碍按传统归纳分为四类,即:1.器质性精神病2.其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3.神经症状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障碍4.精神发育迟滞•这是按重性精神病及轻性精神病的传统概念分的,如果一个病处于早期是常常被归于轻性,后期则归于重性,这是不合理的,因此ICD-10主要安精神症状把精神障碍再分10类。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定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0.09‰-0.35‰,男女两性间发病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没有公认、一致的结果,但研究发现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神经生化病理假说•脑结构和脑影像学的异常•心里、家庭、社会因素神经生化病理假说•其中最受重视的是多巴胺活性过度假说。该假说提出是基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枢兴奋药物如多巴胺(DA)受体的激动剂苯丙胺可以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且苯丙胺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恶化•二是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均和阻断多巴胺受体和拮抗多巴胺敏感性腺苷酸环化酶的功能有关•尸检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浓度在尾状核、杏仁核以及边缘系统等处明显增高。临床表现:•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思维障碍如患者书面或口头表达时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情感障碍患者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对别人或自己漠不关心•意志与行为障碍如患者的意志减退、喜欢独处、发呆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商较正常人低,出现记忆损害等诊断标准(一)症状标准(二)排除标准症状标准在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各项症状群1、2、3中的一项,或4、5、6中的两项,并持续一个月以上:1.思维化生、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取、思维被播散、被害妄想2.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或被动妄想,或其他形式的怪异妄想3.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幻听或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的其他形式言语性幻听4.除以上列举的具有特征性的妄想外,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妄想,并伴有任何形式的幻觉。5.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言语缺乏。6.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排除标准1.若同时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假如不能够证实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先于情感症状出现,不能做出精神分裂症的判断2.如果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在躯体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诊断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治疗•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分类•适应症•禁忌症•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药物治疗的分类•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通过对中脑边缘系统过高的多巴胺传递产生抑制作用而治疗。根据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两大类: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的选择性较低高临床治疗剂量大小镇静作用强小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大小椎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轻较强代表药物氯丙嗪、硫利达嗪泰尔登氟哌啶醇、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HT与D2受体,达到治疗作用。可分为三类:•SDA类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为代表,其作用机制为阻断中枢5-HT与D2受体•多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代表药物有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DA部分激动剂或DA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以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为代表适应症主要用于控制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应注意鉴别精神病性症状和谵妄,不应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而应该选择小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禁忌症伴有以下躯体疾病时应慎用或禁用抗精神病药物•严重心血管疾病•中重度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已发生中枢性神经抑制者•闭角型青光眼•震颤性麻痹•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结果三环类抗抑郁药两者血药浓度均增高抗胆碱能药抗胆碱能毒性西咪替丁、食物等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吸收巴比妥类加快抗精神病药代谢,过度镇静胍乙啶、可乐定降压作用减弱左旋多巴两者作用均减弱肾上腺素低血压普萘洛尔两者血药浓度均增加华法林降低华法林血药浓度椎体外系不良反应与药物阻断黒质纹状体通路DA受体有关,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高效价类发生比例高。通常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对症处理,但对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能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应停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最好换用第二代特别是氯氮平可获得改善。过度镇静常见表现为困倦、乏力、头晕,与药物对组胺H1受体阻断作用有关,传统药物中低效价类多见,新型药物中氯氮平、奥氮平比较明显。多在用药初期发生,宜缓慢加量,尽量睡前服药,避免有危险的操作活动。心血管方面不良反应常见为直立性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心动过缓和心电图改变,与药物阻断肾上腺素能α受体有关,低效价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和氯氮平引起较多见。多发生于用药初期,可减缓加量速度或适当减量,低血压的患者应卧床观察,心动过速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对症处理。内分泌改变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通过抑制下丘脑漏斗结节DA受体导致催乳素分泌增高,表现为闭经、溢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也有此类作用。目前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药后可能减轻,如不减轻可考虑换用无此类作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同时患者容易发生糖、脂代谢异常,发生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以及Ⅱ型糖尿病的比例增加。其中传统药物中低效价类,新型药物中氯氮平、奥氮平发生比例较高。应对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胆碱能改变有关的不良反应药物对胆碱能受体的影响可导致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等,传统药物此类作用较强。如患者不能耐受可减药或换用不引起胆碱能改变的药物。肝脏损害曾有过氯丙嗪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报道,比较少见。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一过性肝药酶增高较为常见,多可自行恢复,可同时服用保肝药物并检测肝功能。恶性综合征属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肌紧张、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心动过速。发生率为0.2%-0.5%,但死亡率高达20%以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引起DA功能下降有关。药物剂量过高、频繁换药、多种药物合并使用可能有关。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所有抗精神病药物,补充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物理降温,预防感染,可以试用多巴胺激动剂。粒细胞缺乏症•也属严重不良反应。氯氮平引起较为多见,发生率为1%-2%,为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10倍,严重者可发生死亡。•使用氯氮平的患者在最初6个月内应每周检查白细胞计数,以后也应注意检测。一旦发生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³,应立即减量或停药,同时给予升白药或碳酸锂等药物。严重者应给予隔离和抗感染治疗。服用氯氮平而发生过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不应再接受氯氮平治疗。•卡马西平可增加氯氮平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应注意避免两种药物合用。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癫痫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对某些严重的,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的精神症状,疗效显著,奏效迅速,所以被临床应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是挽救生命的措施。对于治疗疗程,国外报道为一个疗程10-40次,一般每天一次,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可以每天两次。国内电痉挛一个疗程为12次。开始可以连续进行,每天一次,此后可以每周两次,直至完成12次。心理治疗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的接触。预后精神分裂症的结局有三个,一是经过治疗后得到彻底的缓解;二是经过治疗,症状得到部分控制,残留部分症状,社会功能受到部分损害;三是疾病恶化,患者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以上三者结局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不清楚,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尽量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防止患者出现精神衰退。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