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1、2012年,医改重点推进几项工作内容?答:我国2012年医改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第二,拓展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第三,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培训第四,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第五,继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2、社会医学?健康?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3、三次卫生革命防治的对象和主要策略是什么?答: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功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策略:第一次:主要通过制订国家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提供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剂,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开展消毒、杀虫、灭鼠计划等。通过综合性卫生措施,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第二次: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害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吸毒、酗酒,提倡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加强各种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推行综合性社会干预计划,在防治慢性病工作中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第三次:普及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倡导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区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慢性病”、“文明病”、“社会病”等,把生命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4、社会大卫生观?答:就是把疾病防治工作看做是全社会每个人、每个部门的职责,看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卫生服务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从微观拓展至宏观,从个体服务发展至群体服务,建设一个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会保健,国家保健和国际保健的从个人到全球的保健体系。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主要任务、基本原理?答:社会医学以群体研究对象2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6、社会医学重要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魏尔啸、邓肯、格罗蒂扬、盖林的贡献是什么?答: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就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他认为知道是什么样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B、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130-200年)强调人体健康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C、1846年邓肯协助当地政府起草了英国第一部《卫生法》。1847年邓肯被任命英国利物浦市世界上第一个卫生官。发现住房条件与结核、霍乱、天花和伤寒都有直接的关系。D、19世纪中叶,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分为四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社会医学的建立E、19世纪后半叶,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和病理学家魏尔啸都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魏尔啸提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任何社会都应对居民健康负责。F、1920年,德国的格罗蒂安成为第一位社会卫生学教授,他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课程。根据社会科学的原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社会卫生学》一整套理论和概念。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7、试述盖琳的社会医学四分法的内涵?答:19世纪中叶,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分为四部分,社会生理学(研究人群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其与社会制度、法律及风俗习惯的关系)、社会病理学(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卫生学(研究各种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社会治疗学(研究对付社会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的各种社会卫生措施)。第二章医学模式1、您认为十二五期间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3答: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3、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4、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5、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6、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7、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2、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亚健康、亚临床的概念?答:医学模式:1、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况。2、是指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一种医学观和方法论。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包括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仅感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劳、烦躁、头痛、胸闷、食欲减退等。经过仪器和化验检查却没有什么阳性结果。亚临床:亦称无症状疾病,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存在着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反应的临床检测证据。如无症状性缺血型心脏病,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心电图改变等诊断依据。2、试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4了解:1974年布鲁姆提出了环境健康医学模式,他认为环境、遗传、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答: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综合健康医学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有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以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1977年恩格尔将上述两种医学模式逐步完善而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容:1、生物遗传因素:综合内因。遗传、成熟老化2、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3、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生活危害因素、职业危险因素、消费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包括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的设施、制度及其应用,康复、治疗、预防。4、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人为中心转变,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转变,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开展患者教育、早期诊断、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2)对预防医学的影响:依靠社会卫生措施,如群体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预防,如通过社会支持使高危人群不仅在知识和态度方面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促进使其行为有所改变。(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提出了四个新的医学目的,亦称为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要在态度、知识、能力三个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6)对健康观的影响5、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答:局限性:(一)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略了人生活环境、思想、心理和社会等与健康密切相关因素,它是不全面的。5(二)随着死因谱和疾病谱的转变,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病。这些疾病的病因已不是单纯的生物病因所能解释还有许多社会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即使是以生物因素为主导的一些传染病,如艾滋病等,明显受到社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作用。(三)生物医学导致了医学领域的高度专科化,产生了大量甚至过剩的、专门在大医院中从事专业医疗和科研的专科医生和专家;而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全科医生,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医务工作者。过分专科化的医生无法确切诊断某些慢性病的病因,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逐渐显现出医学的无能为力。6、为什么医学模式会发生转变?答:医学模式特点:渐进性、社会性、广泛性、普遍性(1)医学模式发展与人类文明进程、科学、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因此,医学模式发展也是动态的。(新的医学模式是在旧的医学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飞跃和突破而形成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医学模式的整个发展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同时也是不断扬弃和提高的过程。)(2)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形成的对医学科学的高度认识、概括与总结。医学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对医学实践及与健康相关的行动产生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影响是广泛的、无所不在的。(3)医学模式普遍存在于人们思想中。整个人类,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人,都存在着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或态度。(4)医学模式的产生和演变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所影响,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在进步过程中,世界观、方法论、探索自然的手段会不断发展与创新,而这些变化必然对医学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医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123456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社会阶层、社会制度、社会支持、核心家庭、文化、健康投资的概念答:社会因素SocialFactor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社会阶层是指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中获得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教育、科学技术等。健康投资:指为了防止疾病、恢复和发展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适应能力,劳动能力而消耗的卫生资源。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答:(1)非特异性泛影响性:非特异性:疾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一种疾病很难用某种单一特定社会因素来完全解释其病因。泛影响性:是指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性变化。(2)恒常性积累性:恒常性:由于社会因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人类产生的作用是持久的;累积性: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加、功能损害累加或健康效应累加。(3)交互作用:社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