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发展史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诞生在1879年10月21日,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把上海推入了全世界第一批使用电灯的城市行列。从此,中国大地亮起了电灯。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廷皇宫里第一次安装了电灯。在中国的电业史上应该说是重要的一页。这一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购进了欧洲的一台(发电)机组,同时,李鸿章也从欧洲购进了一台不大的一台机组,当时只有16马力(11.76kW),在宫廷发电。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起步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走过67年的历史,但留下的“家当”却是一个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的烂摊子。截止1949年底,全国发电容量184.86万千瓦,年发电量43.10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仅为7.94千瓦时,偌大一个北京市能称得上发电厂的只有一个石景山发电所,设备容量只有4万5千千瓦。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蹈珊缓慢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新生。建国后的53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在这53年中,中国电力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将失落的半个世纪追了回来,使中国的电力无论从装机容量到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世界瞩目的光辉成就。建国初期,中国发电装机仅有185万千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以多渠道办电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电站建设不断跨上新的台阶。1987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03月突破2亿千瓦,发电1万亿度2000年04月突破3亿千瓦,发电1.313万亿度2004年05月突破4亿千瓦,发电2.187万亿度2005年12月突破5亿千瓦,发电2.4万亿度2006年10月突破6亿千瓦,发电2.834万亿度2008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已成定局预计到2010年预计将突破9亿千瓦,届时水电、核电、气电、清洁煤发电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电力比重将超过35%。中国年总发电量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历年发电量统计1995年:发电量为1.008万亿度1996年:发电量为1.081万亿度1997年:发电量为1.134万亿度1998年:发电量为1.166万亿度1999年:发电量为1.204万亿度2000年:发电量为1.313万亿度2001年:发电量为1.478万亿度2002年:发电量为1.640万亿度2003年:发电量为1.908万亿度2004年:发电量为2.187万亿度2005年:发电量为2.475万亿度2006年:发电量为2.834万亿度2007年:发电量为3.256万亿度世界电力发展简史电力工业起源于10世纪后期。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1879年,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发电,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18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批水电站。1913年,全世界的年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进入人类的生产活动领域。20世纪30、40年代,美国成为电力工业的先进国家,拥有20万千瓦的机组31台,容量为30万千瓦的中型火电厂9座。同一时期,水电机组达5~10万千瓦。1934年,美国开工兴建的大古力水电站,计划容量是888万千瓦,1941年发电,到1980年装机容量达649万千瓦,至80年代中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50年,全世界发电量增至9589亿千瓦时,是1913年的19倍。50、60、7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9.4%、8.0%、5.3%。1950~1980年,发电量增长7.9倍,平均年增长率7.6%,约相当于每10年翻一番。1986年,全世界水电发电量占20.3%,火电占63.7%,核电占15.6%。20世纪70年代,电力工业进入以大机组、大电厂、超高压以至特高压输电,形成以联合系统为特点的新时期。1973年,瑞士BBC公司制造的130万千瓦双轴发电机组在美国肯勃兰电厂投入运行。苏联于1981年制造并投运世界上容量最大的120万千瓦单轴汽轮发电机组。到1977年,美国已有120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厂。1985年,苏联有百万千瓦以上火电厂59座。1983年,日本有百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2座,其中鹿儿岛电厂总容量440万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油电厂。世界上设计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设计容量1260万千瓦,近期装机容量达490万千瓦,采用70万千瓦机组,与运行中的世界最大水电站美国大古力水电站的世界最大水轮机组70万千瓦容量相等。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容量是909.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几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大型火电厂和核电站的建成,促进了超高、特高压输电、直流输电和联合电力系统的发展。1935年,美国首次将输电电压等级从110~220千伏提高到287千伏,出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1952年,瑞典建成二分裂导线的38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1959年,苏联建成500千伏,长850千米的三分裂导线输电线路。1965~1969年,加拿大、苏联和美国先后建成735、750和765千伏线路。1985年,苏联首次建成115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距离890千米。现在,美国正研究1100千伏和1500千伏特高压输电,意大利研究1000千伏输电,日本建设250千米长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高压直流输电(HVDC),瑞典、美国、苏联分别采用±100、±450、±750千伏电压,后者输电距离2414千米,输电600万千瓦。到1985年,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32个直流输电线路投运,总输送容量2000万千瓦。输电距离1080千米的±500千伏中国葛洲坝—上海输电线路已于1989年8月投入运行。特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不仅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而且在工业大国的联合电力系统中或全国统一电力系统中,起着主联络干线的重要作用。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到1980年全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0.24亿kw,年发电量达到82473亿kw·h;1997年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2亿kw,年发电量达到139487亿kw·h。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从电力生产、建设规模、能源构到电源和电网的技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进入90年代后,其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下三个突出的动向:1、世界发电量的年增长率趋缓,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仍维持较高的电力增长速度;2、电力技术的发展向效率、环保的更高目标迈进;3、电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革,由垄断经营逐步转向市场开放。世界发电量据联合国能源统计资料,1997年世界总发电量为139487亿kw·h,其中火电占640%,水电占184%,核电占172%,地热及其它能源发电占0.4%。1990年以来世界发电量以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比2004年增长3.7%,比1990年增长53%,达18184TWh。美国是发电量最多的国家,发电量接近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从1994年起中国发电量超过了日本和俄罗斯居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挪威(仅统计发电量超过100TWh的国家),2005年人均发电量达30016kWh,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倍。加拿大、瑞典、美国、德国分列人均发电量的2~5位。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发电量排行榜发电量:亿千瓦时(TWh);人均:千瓦时(KWh)排行国家发电量占世界比例%人均1美国4239023.3142982中国2475013.618973日本113406.288564俄罗斯95205.266595印度67903.76206德国61903.4134577加拿大59403.3185518法国57503.294799巴西40502.2217810英国39902.2663311韩国39502.2817512意大利30201.7525813西班牙29201.6672614南非24501.3544315澳大利亚24301.31212616墨西哥23301.3226117乌克兰18501.0393618沙特17601.0705619伊朗16900.9248820土耳其16200.9223121波兰15700.9413022瑞典15400.81712723挪威13800.83001624泰国13100.7203425印尼12300.7557世界1818401002723特高压电网建设——“十一五”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工程总投资:12150亿元工程期限:2006年——2010年大尺寸晶闸管是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特高压电网”,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用500千伏的交流电网,从世界范围看,俄罗斯、日本、意大利都曾经建设过特高压试验线段,但是这些试验线段距离都比较短,到目前为止,国外并没有1000千伏交流线路在长距离运行。拿它和我国现有主要以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系统为主要的电网相比较,前者如同高速公路,后者如同普通快速路,两者在流量、流速、经济性等方面均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我国超高压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交流输电和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为骨干网架。全国已经形成5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其中:华东、华北、华中、东北4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形成了500千伏的主网架,西北电网在330千伏网架的基础上,正在建设750千伏网架。但是,由于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主要依靠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在提高电力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而特高压电网能够适应东西2000至3000公里,南北800至2000公里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和电力外送。第一条由集团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承担设计工作的750千伏的官厅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截至今年运行安全稳定,为规划中的国家特高压电网打下坚实基础。特高压电网的优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4至5倍;正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能力是正负500千伏线路的两倍多。同时,特高压交流线路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可将最远送电距离延长3倍,而损耗只有500千伏线路的25%至40%。输送同样的功率,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与采用500千伏的线路相比,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到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基本形成,国家电网跨区输送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0%以上。届时,从周边国家向中国远距离、大容量跨国输电将成为可能。对于特高压电网的经济性,专家分析:到2020年,通过特高压可以减少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约823亿元;每年可减少发电煤耗2000万吨。北电南送的火电容量可以达到5500万千瓦,同各区域电网单独运行相比,年燃煤成本约降低240亿元。特高压电网的技术难点对于交流特高压而言,目前主要有两大技术攻关重点:一是制造出可调的并联电抗器,二是研制1000千伏电压等级的双断口断路器。目前这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对于直流特高压电网而言,其技术攻关关键是开发6英寸晶闸管。目前,日本已经研制出了6英寸晶闸管,我国在研制6英寸晶闸管方面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晋东南—南阳—荆门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意义在于:它将真正实现全电压、满容量、长距离输电。此外,对于我国电网设备制造业而言,中国建设特高压电网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中国从2006年开始要发展特高压电网,表明中国已经有勇气解决特高压这一世界性的难题。2006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6]1585号),正式核准了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据国家电网公司报道,该特高压线路,全长654公里,申报造价58.57亿元,动态投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