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_第三章_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本章学习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环境影响预测和综合评价的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原则、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预测方法、GIS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环评工作中的应用。一节、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一、环境影响识别定义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的方式。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影响程度识别三、核查表法四、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一)识别全面(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七种类型: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大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二)(二)识别具体。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三)明确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是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四)描述准确。五、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一)项目的特性(二)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三)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四)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五)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六、补充:环境敏感区(一)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二)(二)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三)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此外,在评价中,还须特别注意环境质量已经达不到规划功能要求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的建设项目会受到严重制约。七、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步骤(一)过程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ICA)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专家评议法等。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使组织全面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废弃处置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原材料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运输销售、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废置与再生。针对五个阶段的环境因素识别原理,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一种简单做法是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矩阵。二节、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一、数学模式方法(虚)(一)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二)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二、物理模拟预测方法(实)(一)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二)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三、对比法与类比法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四、专业判断法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三节、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一、指数法二、矩阵法三、叠图法四、网络法五、动态系统模拟法四节、(GIS)地理信息系统一、定义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要给出GIS的准确定义是困难的,因为GIS涉及的面太广,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就不同.通常可以从4种不同的途径来定义GIS。(1)面向功能的定义:GIS是采集、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系统。(2)面向应用的定义:这种方式根据GIS应用领域的不同,将GIS分为各类应用系统,例如土地信息系统、城市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3)工具箱定义方式:GI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这种定义强调GIS提供的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工具。(4)基于数据库的定义:GIS是这样一类数据库系统,它的数据有空间次序,并且提供一个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操作集合,用来回答对数据库中空间实体的查询。GIS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因此,还可以这样定义:GIS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二、GIS在国外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由于环境学科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某种地理含义,因此,许多国家将GIS技术引入到环境科学领域。如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89年起用ARE/INFO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应用,范围覆盖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保护点源和面源污染分析、酸沉降分析,危险废物泄漏紧急响应等。GIS在环境评价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如美国犹他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GIS技术对墨西哥与美国接壤地区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路径模型,并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如缓冲区分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HECHANSHENG等在GRASS软件的支持下综合评价了面源污染对MICHIGAN州的CASS河水质的影响;VENTURA等利用GIS对城市面源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GIS在国内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二)上海市环保局组织建立了上海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GIS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环保局和世界银行支援项目“中国省级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支持下开发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了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模块,能够实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业污染现状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初步评价、区域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等;深圳龙岗多媒体环境信息系统中存储了龙冈历年大气、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可对水和大气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了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模块。这些评价模型所用的数据源大多是历年的环境监测数据,二次开发一般用C、VB等语言。三、GIS应用于环境科学中的益处1、在环境评价中,GIS特有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及空间分析的应用是其它任何软件所代替不了的。尤其近年来一些商业软件(如ARCVIEW)增添了许多扩充模块,可以实现功能更强的三维表现、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功能,使得GIS在环境评价中的运用拓宽了深度和广度。2、利用GIS建立的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环境质量和环境状况,可以选择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单要素和区域综合评价,自动完成评价因子的分析、计算、评价和评价成果的输出,大大减少了手工工作量,加快了评价工作进程,尤其便于评价成果的动态管理、更新和应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GIS把地理学发展中的现代理论、方法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空间和属性分析能力,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在环境评价中,GIS显示出定量、快速、易更新,动态、能进行模拟分析等特点,是常规评价方法难以达到的。4、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利用专题地图功能,可以迅速地将环境统计报表数据显示在地图上。5、改善工作质量。利用GIS软件,环境工作者可以有效地组织数据可视化。6、拓展工作范围。例如,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影响分析,GIS技术能提供路径分析,利用当地的人口、气象数据,建立起二维的污染物扩散模型,而以前只能基于一维风向模型。7、集成化解决问题。由于GIS数据参照同一空间坐标,使得不同领域可共享数据和结果,实现简单和高效。各部门可以集成支持整个项目的战略决策。四、GIS存在的问题资金方面。一个GIS系统的建立,所需投入的资金是十分巨大的,而在我国很难作到大量的连续的资金投入。对于这个矛盾,在GIS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资金、技术力量及系统目标的不同,分别建立工作站级、微机级和专题制图级的多级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各级之间既有独立性,又能相互联网构成一个整体。数据共享方面。数据格式统一等数据方面的问题常常令GIS开发人员困惑。GIS具有对信息大量占有的特点,而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各部门不易协调,对于数据的充分获取具有较大的难度。故在GIS应用系统的初期建设应尽量缩小目标,减少系统建设的上级主管单位,以缩至一个有足够的信息供应的单位内为最佳。应用深度方面。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只是对二维地理事物进行处理,要达到描述三维地理实体及四维动态地理实体,就必须在三维、四维地理模型及其计算机存贮结构上有一个突破。同时,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也要加强,以增加GIS的应用深度。GIS必须在小型化、实用化、以及网络技术上有所突破,同时在数据标准化上要共同努力以达到数据共享。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应该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一、环评的基本要求: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编写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使专家和非专家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能够及时为决策提供客观有效信息。二、基本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结合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区域环境相结合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正确识别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促进清洁生产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环境技术经济可行三、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技术术语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本底值。水质布点采样:为了反映水环境质量而确定监测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的全过程。水质模型:天然水体质量变化规律描述或预测的数学模型。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各样有机体的变异性及其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态复合体总称。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