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2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专业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一、专业基本情况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一、专业基本情况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定了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感知中国中心”的地位,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无锡市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为解决地方对相关专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顺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2010年江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由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与生俱来的使命。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依托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本专业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实力。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工程硕士点7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建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点“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一).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主要面向无锡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机制的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专项教育,与地方物联网产业的相关企业、集团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实习、培训中心等,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企业急需的开发高科技新产品、新设备或关键器材的工程人才。预计每年培养60名本科生,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二).人才培养优势近年来,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在物联网领域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资源建设:校市共建,主动对接产业转型。作为全国第一家覆盖“传”、“感”、“网”三方面专业,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实体性物联网工程学院,得到了无锡市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围绕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建设,校市双方达成共建的“四个一”工程,即:确立一个目标,通过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学院;形成一套架构,学校与无锡市政府签定共建协议,把学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纳入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双方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理事会,组建了由专家、学者等为成员的发展咨询会;推动一批校市共建项目,无锡市政府先期投入1亿元,支持物联网工程学院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感知工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相关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基地,在人才、资源以及信息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学院还拥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由各教授领衔的研究室,为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物联网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指导,加强本科生人才培养。学院率先在自动化专业实施的CDIO-P培养模式,探索了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积累了丰厚的经验。突出政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物联网工程专业教材,受到广泛好评。2010年11月,全国首届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江南大学召开,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学校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科学研究:物联网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依托“两个平台”,瞄准“四个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应用成果。“两个平台”,主要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四个方向”,主要在“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校园”、“感知医疗”等方面加强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益。目前物联网工程学院年均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每年获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纵向课题30多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如在“感知工业”方面,先后完成国家“863”课题酶制剂生产监测和远程诊断系统,黄酒发酵生产感知系统等,承接泰国柠檬酸提取项目工程,项目经费超千万元。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高级职称比例70%。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4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教师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技术型科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应用型横向科研经费在1500万元以上,大多数骨干教师具备了丰富的工程背景和经验。随着物联网产业在无锡的集聚,海外来锡创新创业人员大量涌进,学院业已在物联网专业方面,聘任兼职教授30多人。优良的师资结构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二).培养标准1.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开设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等课程。1.1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本专业所从事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1.2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1.3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1.4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自愿承担改善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的责任,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1.5具有较好的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2.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1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管理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工程行业的能力。2.1.1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1.2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律、心理学、项目管理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1.3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1.4熟练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能力。2.2在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信息及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产品需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方式有专门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2.1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知识,了解国际国家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2.2.2了解物联网产业的需求,正确把握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2.3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2.2.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2.2.5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有线无线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3.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兴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3.1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的能力。3.2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3.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3.4初步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具有至少1年的工程实践经历,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设计传感网系统并开展运行和维护。4.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4.1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4.1.1具有较好的应用图形图表方式表达和交流观点、方案的能力。4.1.2具有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思想、观念的能力。4.1.3具有较好的使用专业技术语言、运用母语或英语,进行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具有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4.2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个人和社会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适应社会与环境,自信、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的能力。4.3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4.4具有获取知识能力4.4.1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4.4.2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4.4.3可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继续学习。三).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表1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培养要求实现途径1知识要求1.1工具性知识数学、外语、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等系列课程及实践环节、学术讲座1.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素质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学生社团活动,素质拓展与创新、学术讲座1.3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等系列课程及实践环节、学术讲座1.4工程技术知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系列课程及实践环节、学术讲座、新技术参观1.5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信息及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产品需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方式等系列课程及实践环节、学术讲座、新技术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