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辽宁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卢绍君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本章要点*群体及其形成机制*社会助长及其心理原因*性别助长*社会惰化*脑力激励法对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群体决策理论*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冒险转移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第一节群体及其形成一、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形成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一、群体的概念1、什么是群体(1)群体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2)群体的核心成员之间彼此有直接接触和交流,并发生相互之间交叉影响和情感上的认同感,形成“我们”的概念和归属。(3)集群的概念彼此之间没有目的导向的相互作用但却卷入相同活动的个体集合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家庭是一种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社团是一种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教会唱诗班是一种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运动队是一种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拥挤在地铁站等车的人群是否是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群体的特征(1)共同目标这是群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原因,也是群体的重要特征。(2)结构和规范群体是有组织化的人群,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执行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享有一定权利。(3)归属感和交互作用群体成员对群体存在认同感,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会发生一定的交互作用。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群体的类型(1)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1923)提出的,指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也称为初级群体。次属群体:按照一定规范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社会结构的群体。如公司、企业、学校等。(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组织结构确定、角色分配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成员依照各自的喜好自发形成的,没有明确角色分化和权利义务规定的群体,一般形成于正式的工作情境之外。(3)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成员群体:个体为某个群体正式成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成员归属于这个群体,对这个群体有较高的认同度。个体在实际上没有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称为参照群体。(4)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面对面群体:以直接接触为基础运行的群体。虚拟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分布于不同的物理位置,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跨越组织甚至国家界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沟通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形式。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二、群体的形成1、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1)互动与共同目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群体形成的前提。共同的目的既是群体的特征之一,也是形成群体的重要因素。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二、群体的形成1、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2)隶属需要①安全需要②地位需要③自尊需要④情感需要⑤权力需要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工具作用与情境压力工具作用: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因为群体成员的身份可以使得这个目标更容易达到。高压力的情境会直接促进人们形成群体或加入群体。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群体形成过程(1)交往(2)共同活动(3)目标一致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群体形成过程的认知因素人们在三个水平上知觉社会:把所有人都看作在人类群体中的一员的高级水平;依据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把人们区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的中级水平;把人们识别为单独个体的低级水平。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第二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一、社会助长二、社会惰化(社会懈怠)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一、社会助长1、社会助长及其性质(1)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是人们在完成简单任务或熟练任务时,如果有观察者在场(观众效应),或者有竞争者(合作者效应),将会激发起优于独处时的表现的倾向,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最早的实验是由法国学者特里普莱特(N.Triplett)在1898年进行的。他发现一个人在同他人比赛骑自行车时,其成绩比他单独骑车的最好成绩还要好,平均提高30%;两人成组缠线也比个人单独缠线效率更高(提高5%)。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1969年,心理学家扎琼克(R·Zajonc)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让蟑螂走迷宫,结果发现,在简单迷宫中,如果旁边有另外一只蟑螂在场,那走迷宫的蟑螂会较快走到出口,但是在复杂迷宫中,有其他蟑螂观看反而会让迷宫里的蟑螂晕头转向。由此,扎琼克得出结论,对行动者而言,旁观者有时是正面的激励有时却是负面的压力,这即是著名的“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理论。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性别助长对于性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但性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青春期之前的儿童,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助长现象。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社会干扰与社会助长相反,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对于复杂任务或不熟练任务,造成行为效率的下降,称作社会干扰或社会干扰作用。他人在场能助长已经学会了的成为优势反应的行为,却抑制学习新的复杂的反应。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社会助长的心理机制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将社会情境作为竞争情境看待,在有他人出现的社会情境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感到由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从而使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加强,同时也直接激发人们的被评价意识。被评价意识的激发,会直接提高人们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水平,使行为过程实质上成为一个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的自我表现过程。被评价情境下,人们期望得到积极评价的动机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激发,从而导致行为效率的明显增加,被评价意识越强烈,这种作用也会越强。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他人在场能提高我们的警觉。当我们独自一人看书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主义书本以外的东西,而当有其他人在场时,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警觉性,来回应他人的要求。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发现,有他人在场比独自一人时,人们在熟悉任务上表现得更好。如这些在大剧院演出的演员,都对自己的乐谱非常熟悉,因此,他们应该在剧场坐满观众时表演得更好。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脑力激励法(1)什么是脑力激励法奥斯本以群体讨论的方式,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方法。(2)脑力激励法的有效性讨论在心理学家具有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中,脑力激励的假说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证明。林格伦脑力激励方法的问题解决促进作用,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warm-upeffect)之上。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试验:把被试验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二、社会惰化1、社会惰化(社会懈怠)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2、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1)缺乏对群体的认同感(2)集体努力模型个体努力工作的条件有三个:个体相信努力工作会有好的成绩个体相信努力工作会被认可重视所得到的奖励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社会惰化的跨文化一致性和预防(1)跨文化一致性(2)预防■群体成员之间有着亲密的交往,有着较高的相互认同;■工作项目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有着较高的自我卷入水平;■注重群体整体效益,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强调协作精神的群体,群体的团队合作性较强时;■个体对群体充分的信任,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时。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第三节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一、群体决策理论二、群体极化三、群体思维四、冒险转移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一、群体决策理论1、社会决策图式理论关于如何将成员的个体选择整合为群体决策的社会决策模型,是关于个人影响力在群体决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论。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群体决策的信息取样模型斯达塞群体中决策形成前有关决策的信息在成员中的分布情况,会对讨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偏差:一是分享信息偏差;二是偏好误差。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二、群体极化1、群体极化的概念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2、群体极化的机制(1)信息的作用当群体中一种观点获得最大程度认可的时候,这种信息会对其他成员造成影响,使某些群体成员被说服,从而改变他们的观点,转向支持这种有说服力的观点,从而使一种观点在群体中极化。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社会比较通过群体讨论,人们会与别人比较他们的观点,比较的结果一般是他们会转变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其观点看上去和其他成员的观点一样极端。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三、群体思维1、群体思维的概念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2、詹尼斯的群体思维模型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3、群体思维发生原因(1)高的凝聚力(2)相似的背景(3)群体规范4、群体思维的预防詹尼斯1982年在其《群体决策》一书中提出多种预防群体思维发生的操作方法: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及原因;领导者保持公正;领导者鼓励提出反对意见;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小组讨论,交流分歧;对预案提出质疑;请专家对决议提出意见等。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四、冒险转移1、定义: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2、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1)心理支持氛围(2)责任分散(3)普遍价值取向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