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Technicalcodeforprotectionagainstlightingofbuildingelectronicinformationsystem目录1总则2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维护与管理9附录A10附录B1总则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2术语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浪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switchingtypeSPD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limitingtypeSPD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雷电电磁脉冲light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3雷电防护分区3.1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雷区3.2雷电防护区划分直接雷非防护区直接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4雷电防护分级4.1一般规定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⑴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⑵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2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式E=1-Nc/N确定其雷电防护等级。其中:N~按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和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2确定,N=N1+N2Nc~5.8*10-1.5/C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防雷设计5.1一般规定5.1.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满足雷电防护分区、分级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5.1.2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5.1.3对于新建工程的防雷设计,应收集相关资料。1)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物状况、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2)被保护建筑物的长、宽、高度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3)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情况。4)建筑物内各楼层工作间或设备机房内被保护设备的类型、功能及性能参数。5)电子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结构。6)电子信息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信号的传输方式。7)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形式。5.1.4对扩、改建工程,除应收集上述资料外,还应收集下列相关资料:1)防直接雷接闪装置的现状。2)防雷系统引下线的现状及其电子信息设备接地线的安全距离。3)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4)电气竖井内线路布置情况。5)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情况。6)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方式。7)总等电位连接及各局部等电位连接状况,共用接地装置状况。8)地下管线、隐蔽工程分布情况。5.2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5.2.1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5.2.2在直接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接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5.2.3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5.2.4不同楼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或不同雷电防护区的配线交接间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5.2.5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大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大最小值确定。5.2.6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5.2.7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1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建筑物防雷区等电位连接及共用接地系统示意图电子信息系统机房S型等电位连接示意图电子信息系统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示意图5.3屏蔽及布线5.3.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屏蔽5.3.2线缆屏蔽5.3.3线缆敷设5.3.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屏蔽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其设备应远离外墙结构柱,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2)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等进入机房时,应做等电位连接。3)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为非金属外壳,且机房屏蔽未达到设备电磁环境要求时,应设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金属屏蔽室应与等电位连接等电位端子板连接。5.3.2线缆屏蔽1)需要保护的信号线缆,宜采用屏蔽电缆,应在屏蔽层两端及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2)当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并埋地引入,金属管应电气导通,并应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要求,但不应小于15m。3)当建筑物之间采用屏蔽电缆互联,且电缆屏蔽层能承载可预见的雷电流时,电缆可不敷设在金属管道内。4)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直接接地。mmll率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埋地长度25.3.3线缆敷设1)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主干线金属线槽敷设在电气竖井内。2)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规定。3)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4)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规定。5)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的净距的规定。5.4防雷与接地5.4.1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规定5.4.2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规定5.4.3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5.4.4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5.4.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5.4.6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5.4.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5.4.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5.4.9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5.4.10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5.4.1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规定1)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2)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3)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规定。4)在直接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接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5)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6)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7)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下表规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图5.4.2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规定1)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2)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表1:信号线路(有线)浪涌保护器参数表2:信号线路、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性能参数5.4.3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内。2)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及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3)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宜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4)具有多幅天线的天馈传输系统,每副天线应安装适配的天馈浪用保护器。5)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同轴电缆的上部、下部及机房入口前应将金属屏蔽层就近接地。5.4.4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1)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及其他通信设备信号线路,应根据总配线架所连接的中继线及用户线性质,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2)浪涌保护器对雷电流的响应时间应为纳秒(ns)级,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或等于0.5KA,并应满足线路传输速率及带宽要求。3)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配线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从配线架接至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配线架及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金属支架、机柜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5.4.5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a)A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或3级信号浪涌保护器;b)B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c)C、D级防护系统宜采用1级或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各级浪涌保护器宜分别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及第一防护区(LPZ1)与第二防护区(LPZ2)的交界处。2)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处,应安装适配的计算机信号浪涌保护器。3)系统的接地。5.4.6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置于户外的摄像机信号控制线输入、输出端口应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2)主控机、分控机的信号控制线、通信线、各监控器的报警信号线,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装适配的线路浪涌保护器。3)系统视频、控制信号线路及供电线路的浪涌保护器,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来选择。4)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埋地敷设,屏蔽层及钢管两端应接地,信号线路与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5)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5.4.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A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2)消防控制室与本地区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3)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的机架、配线线槽、设备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4)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金属线槽、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线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穿管敷设接至本层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5.4.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系统的各种线路,在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装设线路适配的浪涌保护器)。2)系统中央控制室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设备金属机架、金属线槽、保护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等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3)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其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并应穿管敷设接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5.4.9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进出建筑物的信号传输线,宜在入、出口处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2)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宜根据其干线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接口形式以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