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长江三角洲地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调研报告(讨论稿)一、基本情况2010年11月7-10日,由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高培青调研员率领的调研组一行6人赴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进行调研,分别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有关师训、干训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访谈。1.调研组成员高培青:福建省教育厅人事处调研员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林藩:福建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处处长程灵: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主任陈峰: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魏为燚: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秘书2.访谈对象(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俞玲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师教育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崇文: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主任(2)江苏省教育厅许小梅: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2/16许李军: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主任科员殷飞:江苏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科员柏杨: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主任严华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孙圣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董洪亮: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何锋: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书记(3)浙江省教育厅刘力: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站长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陈志超: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卫东: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颜纯军: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杨一青: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小学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3/16二、上海市主要经验和做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04年12月启动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成立由市教委领导组成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教委人事处,负责总体规划和分解任务,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专家组下设各项目组,具体负责“双名工程”的实施。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选拔范围为中小学、幼儿园、中专职校、技校(以下简称“中小学”)。名校长名师的后备人选选拔工作从2005年启动。1.培养目标(1)名校长:每年选拔200名中青年校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到1000名,从中造就100名著名校长,造就10名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校长。(2)名师:每年选拔1000名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5000名,从中重点培养500名市级名师;重点培养100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2.评选程序后备人选主要在区县级骨干校长和教师中选拔,选拔形式包括个人自荐(根据自己能力与发展提出申请)、专家举荐(至少2名以上专家推荐)和学校推荐,区县教育局初选审核、确定后备人选推荐名单报送市教委人事处,“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后,由4/16市教委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区县教育局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审定后备人选、公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名单,最后确定正式人选。3.培养措施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通过设立“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方式进行培养。基地由各高等院校和各个区根据市教委的要求、条件进行申报,规定基地主持人必须为正高级职称的高校教授或中小学名校长或名师(正高级职称),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基地遴选的同时选拔基地主持人,确定后由基地主持人组织相关学科教授和若干名高级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团。专家指导团不少于7人,其中正高职称专家不少于2人,指导团以项目形式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指导后备人选。此外,每个基地都必须配备相应的学校作为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的实践基地。培养徐径和主要措施: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提供省级专设课题的资助;优先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名师后备人选提供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和其它跨专业的学历进修机会;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举办国内外教育教学高级研讨会;出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文库;选送骨干后备人选进行外语强化培训,选送一批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到发达国家知名大学进修、挂职跟岗锻炼,到国外知名学校做访问学者;为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搭建舞台,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砺,强化实践培训。后备人选进入培养基地的培养期为2年,基地根据培养方案,每两周脱产一个整天,脱产学习安排周末时间。而听课、观课等可用工5/16作时间。两周一天算8个课时。培训活动为基地主持人设计,导师团成员全程参与。具体形式有:学员间互相上课研讨,专家指导,在实践基地学校听课、评课,校长在实践基地学校进行考察诊断,提出意见建议等。2年的培养期有理论学习,但以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课题设计、导师学员共同评议、撰写专著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因学科的不同有所不同,同课异构、上课、听课、评课等。4.实施情况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一期从2005年启动到2008年3月结束,第二期从2008年4月开始计划到2011年3月截止。经过申报、专家评审和答辩,第一期选拔200名校长和1000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8个校长基地和23个教师基地,为申报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还专门设立了27个高级研修班。第二期选拔108名校长和563名教师后备人选,确定了45个教师基地,11个校长基地。基地制度更加完善:如有的单人主持,有的基地是双主持人(两人实力相当,是平等的),或正副主持人(老带新)的形式(从第一期重点学员中遴选优秀学员担任基地副主持人),每个基地由7-10人组成导师团(高校教授、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各约占三分之一);从第一期1000名后备人选中遴选10%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对象可以进入基地作为导师团成员继续培养,和主持人以及学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学科领域共同打造领军团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以项目管理组的6/16方式对基地和高级研修班进行管理,第一期设了8个项目组,分别为:教师基地管理组、校长基地管理组、专项课题组、成长文库出版组、宣传推荐展示组、校长推荐组、教师推荐组、硕士学位进修协调组。第二期,增加了高级研修管理组,并将教师基地管理组分为:文科基地、综合基地、理科基地、校长基地等四个管理组。多组分工,多管齐下,“双名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经费保障方面,上海市教委设立“名校长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专项基金”,为各基地拨付10万元启动经费,为每位学员提供1万元培训经费,区县教育局按1:1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后备人选通过立项的课题与专著出版还可获得1:1的配套经费资助。在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评价方面,以基地出了多少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课题立项数目、专著出版数量等作为考评指标,并重视基地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主观意愿并引入竞争机制。即后备人选要有主动接受培养的意愿,基地要有自荐担培养任务或组织管理的意愿,区县教育局要有加入到市级名校长名师培养工作行列的意愿;后备人选在进入基地、课题资助、文库出版资助、出国学习、重点学员遴选等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条件,竞争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三、江苏省主要经验和做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12月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文件颁布后江苏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训一遍,建立了城镇7/16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通过开展“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和“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支持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均由江苏省政府财政补贴。2009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苏教师〔2009〕1号),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省级培训、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德育教师专项培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等。在高层次教师培养方面,实施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次)。1.主要经验和做法江苏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采取五个倾斜的原则,分别为:向省级高端教师培训倾斜、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苏北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段倾斜(初中)、向薄弱学科倾斜(苏北地区小学英语、音体美学科)等。江苏省目前已建立起四级培训系统:省级高层次教师培训,市级高中、初中教师培训,县级小学教师培训,校本培训主要由各学校组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立体培训网络:(1)集中培训——主要由33所高校培训基地负责;(2)送培到县——34个财政补贴县(欠发达地区),送培到县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江苏将逐渐加大“送培到县”的工作力度,将送培工作从初中向小学覆盖;(3)网络培训——与电教馆合作,目前可以承担班主任、初中主要学科的培训。网络培训资源与送培相结合,送培时间为三天,三天中包括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评课,教材分析,课标解读等,通过对送培的跟踪,将三天的8/16课程拍摄制作成网络培训的课程。以上三种培训以集中培训为重点,具体实施方式为:先由高校基地所参与的学科培训制定培训方案,方案要求主题明确,板块分明,理论研修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培训的专家队伍由高校专家、市级优秀学科教科研人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基地的培训方案上报后,由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签署修改意见,各基地按要求修改并实施培训。集中培训的时间通常为5—7天。培训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课程设置、专家队伍以及后勤服务的评价情况。目前江苏省正在做或准备做的有以下几个培训项目:(1)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即“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一期培养50名,目标培养200名有重要影响和知名度的名教师。(2)长三角名校长培训计划: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共同协作培训,加强区域交流。(3)特级教师培养计划:对特级教师进行继续培养。(4)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针对培训者、管理者进行培训;学科研修指导教师团队培训(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科培训1-2名校本研修的骨干教师);高中校本研修示范培训,目标为树立典型,建立基地式的学校。(5)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培训:每名选拔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高层次教师培训项目:“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9/16“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由江苏省教育厅成立“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办公室组建专家工作组,根据培养对象特点和研究方向分成4个研修小组:中学校长组、小学(幼儿园)校长组、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各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联络人以及专家成员。专家工作组负责诊断和修订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指导课题研究,提供咨询,作专题报告等。指导小组与培养实行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周期3-5年,建立由政府建立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导师制,导师团是邀请了全国有名的大学教授、优秀的教科研人员、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导师团成立后再根据学科分设导师团小组,一导师团带多少名培养对象,导师可由培养对象自选。以帮助培养对象提升师德修养、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内容,具体的培养计划各导师团小组根据导师团首席专家的安排实施。导师团与培养对象可通过线下交流,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形式灵活机动。每年举办一次“江苏人民教育家论坛”,组织一次省外或国外教育考察活动。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教育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为了发挥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一次全省巡回讲学活动,省教育厅给予每个培养对象2万元的经费资助,用于资助培养10/16对象开展教育科研、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培训进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培养对象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