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教师:杨文健教授/博导•联系方式:(13382763535,wenjianyang78@126.com)•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时间:2010年6月学学无无涯涯,,有有容容乃乃大大;;教教有有道道,,无无类类为为纲纲•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所谓学习,即在新的环境中重构自己。第一章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我们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由此,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就要:全面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扩大人民学习机会;全面提高人民学习能力。现代化:人类的共同追求•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经典现代化理论”•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化。•“后现代化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70年代.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殷格哈持(Inglehart,1997)把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第二次现代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何传启在《知识经济与第二次现代化》一文和《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一书中提出,认为18世纪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典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是以发展知识经济(新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新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具有工业化趋同的倾向,第二次现代化则是物质生活质量趋同、精神和文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大国的兴衰•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公元元年到10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25%左右,在之后的500年也在23%左右。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领先地位。•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在公元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但自公元1500年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起,到19世纪初,西欧的经济规模就赶上了中国。•从1820年到1949年.正是西方国家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而由于受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经济从此进入衰落阶段,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几乎平均每50年下降一半。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但在同一历史阶段,美国的经济总量在19世纪最后10年超过中国: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从1820年只占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飚升至19.1%。日本战时掠夺造就战后经济奇迹•【来源:羊城晚报】•掠夺式的战争为现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储备了足够多的财力•现代日本的经济奇迹究竟多大程度上得益于由其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人才•在人员和科技方面,日本在战争期间借用巨额军费,培养了比战前多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战末期,日本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被迫加入作战而被击毙,但日本数万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这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掠夺•据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1年“9·18”到1945年8月投降,通过直接抢劫和滥发伪钞,日本几乎榨干了包括日军未占领的新疆、重庆在内的全中国多年积累的财富。•由于日军的暴行极为突出,日军的掠夺反而被忽略。比如日军占领南京后,大多数日军官兵的裤腰带上都穿着50到200个金戒指。•日本滥发军票,用一张废纸对日占区的中国人进行疯狂掠夺和金融诈骗。“9·18”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大量发行伪“满元”,于张家口设立伪“蒙疆银行”,发行伪“蒙疆券”。1938年3月又在北平设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伪“联银券”,在上海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伪“华兴券”。1941年1月,又在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伪“中储券”。日本在关内建立的银行共有20多家。•日本侵占中国大陆,完全是靠掠夺中国人的财富来支付其巨额战争成本,并未损耗自己国力,这种以战养战的方法,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广泛应用。•依日本政府的记录,日本在中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军费,共达7559亿日元(如依消费者物价指数换算,约为现在的170万亿日元以上)。此庞大军费的大部分,即利用日本所操纵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所发行的通货纸币支出。日本政府根本不需国库支出,结果,在战争终了时华北的通货膨胀,几达日本国内的130倍。••日本陆军的秘密机关、第九技术研究所第三科进行中华民国“法币”的伪造工作。制造的伪钞总额约40亿元。中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法币发行额为14.8亿元。从中国抗战开始到武汉失陷的国民政府军费只有10亿至15亿元,而国家行政经费则只有7亿元而已,合计不过17亿至22亿元。由此可知第九研究所制造的伪钞,对中国的掠夺有多严重。••另外,日本官方还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单是蒙疆银行,到1945年时鸦片收益就超过4.2亿日元。••投降前,日本的掠夺越发疯狂。溥杰的妻子“爱新觉罗浩”的传记称,“满洲国的金块”,在苏联大军进入前夕被空运到日本。又据朝日新闻记者大久保泰的《支那派遣军和平交涉秘录》,日军于1945年8月12日,将正金银行上海支店的一箱箱金块运上日军驱逐舰。而9月底,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仅仅将3吨金块交给何应钦,其余的金块下落不得而知。•日本保守党政治的枢轴自由党,其战后的创党资金,是日本海军在上海的儿玉机关长儿玉誉士夫从中国大陆带回的钻石、白金等所资助。依当事人岩田幸雄的记述:“在8月15日的前一天,我使用朝日新闻社的飞机,将值钱的物资运送到日本内地……虽选了金条、白金、钻石、翡翠等轻而值钱的东西运载,然而还是怕堆载过多而使飞机飞不起来。”•战争财•整个战争中,日本的财富有了惊人的增长。193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DP)只有66.6亿美元(精确值),低于当年中国的GDP136亿美元(估计值);然而日本1944年GDP高达175亿美元,在7年战争期间实现了和平时期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经济增长。•战后日本精确统计了其本土的经济损失,损失的每一座工厂、每一栋民房,甚至每一幅字画都做了精确统计,结果是日本“一般国富”损失额达25.4%,这远不能跟中国等受侵略国家的损失相比。何况,日本基本上逃避了对中国、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巨额赔偿。•结果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和1937年相比大约高出一倍。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DP)也从中国的一半,赶上、甚至略微超过了中国。•从总体上折算,战败的日本在经济上大赚了一笔。难怪日本部分人士也认为日本战后绝不是白手起家,日本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教育体系和富裕的经济是建立在日本“战争财”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数十获者,木也;一数百获者,人也。”•国际上的人力资本理论:•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关于“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以及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思想的早期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工人技能的增强视为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认为一国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舒尔茨等人的理论,则别具一格地从劳动力要素的角度,探讨人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认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是刺激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丰裕的根本所在。•世界银行2000年发表的《增长的质量》,提出了新的发展分析框架,将影响增长和福利的要素分为三类资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其中物质资本是通过增长影响福利,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增长影响福利,其自身就是福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就等于增加人民的福利。•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用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即投入生产过程的厂房、机器、设备、资金等各种物质生产要案的数量和质量)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主要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修订)“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国家制定教育发展现划,并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体会议(1985年5月)。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94年6月)。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草案)》和《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99年6月)。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1949年9月)“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1985年5月)“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桃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江泽民(2002年5月)表1: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对比情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除政府外,一般还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即政府组成部门及其职能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PublicHumanResourcesManagement):•指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特征:•公共性: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和有利于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服务性:目的不是为公共组织自身谋求利益,而是为全体公民谋求利益;•公开性:公民与公共组织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复杂性:合理划分各级行政组织特别是中央与地方的人事管理权,建立完整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