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介质特性及安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的主要工艺参数1、压力1MPa=10.2kgf/cm2(1kgf/cm2=0.098MPa)(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柱(2)工程大气压—1kgf/cm2=10m水柱a、表压力—压力表上所指示的容器内介质的压力b、绝对压力—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加上大气压力(3)临界压力—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4)工作压力—正常操作工艺情况下的操作压力(5)最高工作压力—指正常工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表压力(6)设计压力—指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管道壁厚的压力(7)计算压力--指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管道的压力(8)试验压力—耐压试验时管道顶部的表压力2、温度(1)摄氏温度—是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度定为零度,沸点温度定为100度,用”℃”来表示.(2)华氏温度--是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度定为32度,沸点温度定为212度,用”F”来表示.(3)绝对温度—是以水的三相平衡时共存时的温度定为273.16K.(4)三种温度之间的关系摄氏温度=5/9*(华氏温度-32)=绝对温度-273.16华氏温度=9/5*(摄氏温度+32)=9/5(绝对温度数73.16+32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3.16=5/9(华氏温度-32)+273.16(5)临界温度—气相介质以液态出现时的最高温度.(6)设计温度—在设计压力下容器壁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7)工作温度—指正常操作条件下容器内介质物料的温度.1.3.1工业毒物的毒性1、工业毒物凡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物质称毒物。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毒物称工业毒物。在作业过程中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2、工业毒物的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可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2)按形态分—可分为气体类、液体类、固体类、雾状类。(3)按致毒作用分—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热源性、腐蚀性、致敏性。(4)按毒性程度分—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无毒。(5)GB5044按介质的危害程度分—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危害(6)HG20660按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分--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危害1.3.2介质的易燃特性1、燃烧及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3)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的发生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为着火源。对于正在进行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2、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汽在空气中刚刚达到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介质的爆炸下限;达到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该介质的爆炸上限;这个爆炸上、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范围。易燃介质:是指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大于等于20%的介质。3、闪点是指标准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可被点燃(闪燃)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是指闪点高于45℃的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体。4、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GB50160)类别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甲<10%(体积)乙大于等于10%(体积)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GB50160)类别名称特征甲A液化烃15℃时的蒸汽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闪点<28℃乙A闪点≥28℃至≤48℃B闪点45℃至60℃丙A闪点≥60℃至≤120℃B闪点>120℃5、防止介质燃烧爆炸的措施(1)火源控制a、明火控制—明火源的控制。b、火花控制—撞击火花、电火花的控制。c、高温表面火花控制—远离高温区,或隔热保温。(2)防止介质泄漏加强压力管道周围环境的通风,严防由于介质的泄漏而造成浓度的升高,形成火灾或爆炸的浓度条件。对于易燃介质的压力管道应全面消除泄漏点。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并制定应急措施。1.3.3常用介质及其特性(1)按气体的燃烧性进行分类:可分为易燃气体、助燃气体、不可燃气体。(2)按气体的毒性分类:可分为剧毒气体、有毒气体和无毒气体。(3)按气体的临界温度分:可分为压缩气体、高压液化气体、低压液化气体。常见介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1、压缩气体(1)空气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无色无味。其组成:氮气78%、氧气21%、惰性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杂质0.03%。(2)氧气无色无味、助燃。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429kg/m3;在-182.98℃时,变为天蓝色的透明液体;氧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发生氧化反应,它与可燃气体(如H2、C2H2、CH2、CO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可性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便能引起爆炸;经压缩后的氧气与油脂接触能自燃。(3)氢气无色无味的甲类易燃气体,在常压20℃时的爆炸下限为4.0%,爆炸上限为75.9%,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渗透性和扩散性强。主要特性:a.着火温度:在空气中为585℃,在氧气中为560℃。b.爆炸极限:在空气中为4.0-75%;在氧气中为4.7-94%.氢在-252.6℃时为无色、透明的低温液体;1m3液态氢全部汽化可得到788m3的气态氢。(4)氮气分布较广,在空气中占78%,在-195.3℃为无色液体,在-210.1时为雪状固体。性质不活泼,常作为置换或试验用气体,虽无味无毒,但是一种窒息性气体。(5)惰性气体主要有: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其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常作为置换或试验用气体。(6)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无色乙类易燃中度危害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2.5-75%;在氧体中爆炸极限为15.5-93.9%;在日光作用下,与氯气能化合生成光气。(7)甲烷(CH4)它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属甲类易燃气体。在空体中的爆炸极限为3.5-14%;在氧体中的爆炸极限为5.1-61%;2、液化气体(1)二氧化碳是一种有酸性的无毒性的窒息性气体,易溶于水生成碳酸,能压缩成液体,凝固成固体时,称为“干冰”。比重大于空气,多存于底层。低浓度二氧化碳无毒,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有机体有毒性,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在空气中含量超过6%时,对人有致命作用。(2)氯气它是一种草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且毒性为高度危害的介质。常温下在0.59~0.67MPa或在-35~-40℃时的常压下可液化,变为黄绿色透明液体。在零度时1L液氯可汽化成450L以上气态氯。遇水会生成盐酸及次氯酸。对钢制容器有很强的腐蚀性。氯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以及其它器官伤害很大.表1-7氯的不同浓度对人体的危害液氯(mg/L)氯气(mg/m3)症状2.5900可致人立即死亡0.1~0.1535~56半小时或一小时内死亡或一定时间内死亡0.04~0.0614~21半小时或一小时内有生命危险0.013.5可忍耐半小时至一小时0.0010.35可长期停留其中,但能引进起中毒0.003~0.0060.1~0.2可忍耐6小时而无显著症状(3)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味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能引起窒息,能破坏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爆炸极限:在空气中为15~28%;在氧气中为13.5~79%;与氯接触能发生低温自燃,并生成不稳定的极易爆炸的氯化氮。(4)氟化氢(HF)和氢氟酸高度危害介质,以二分子状态存在,为无色气体或液体;其蒸汽具有十分强力的腐蚀性和毒性,可与水溶合为氢氟酸。氟化氢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侵蚀玻璃。(5)氯甲烷高度危害介质;有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四氯化碳)。(6)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的中度危害介质,常温下加压至0.39MPa时即能液化成无色液体,溶于水时部份生成亚硫酸。空气中允许浓度为15mg/m3。(7)液化石油气(LPG)属易燃易爆介质,微毒,比空气重,易聚积在底部空间。主要有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为主要成份的混合物。A、丙烷:20℃时的爆炸极限为2.1~9.5%;B、丙烯:20℃时的爆炸极限为2.0~11.0%;C、正丁烷:20℃时的爆炸极限为1.6~8.5%;D、异丁烷:20℃时的爆炸极限为1.9~8.5%;(8)硫化氢是一种具有恶臭的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大于等于1mg/L时,可使人立即中毒,继而痉挛,失去知觉而死亡。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智力降低。(9)氯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剧烈刺激性的气体。在空气中呈白色烟雾,溶于水成为盐酸。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力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水肿、充血坏死。3、溶解气体乙炔—是一种无毒、易燃介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2.5~82%;在氧气中爆炸极限为2.3~93%4、蒸汽饱和蒸汽—水被不断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达到一个饱和温度,在对应的压力下,有一个相对应的饱和温度,此时转化成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加热,提高蒸汽的温度,这种蒸汽称为过热蒸汽。1.5.3钢的热处理工艺1、淬火主要目的: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钢的耐磨性。2、退火主要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病善钢的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机械性能;消除内应力。3、正火主要目的:细化晶粒,提高机械性能,4、回火主要目的:消除淬火后的残余应力,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