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史上最全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研究对象】现象论活动论关系论、规律论(前苏联和我国认可)、要素论(西方学者认可)【研究任务】揭示问题;确立价值、观察现象;优化技术。【发展历史教学论学科的形成】(1)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2)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发表,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1)诞生:1918年,博比特《课程》发表。(2)1949年,泰勒《课程与教学原理》发表。【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2)兴趣与自发原理: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儿童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3)活动原理: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4)直观性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确实的知识,必须由实际观察去获得。(5)“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删减不必要的、不合适的内容,开设物理、地理、自然、历史等科,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教育(6)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提出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理论。【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普通教育学》】1教学心理化思想:【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涵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称为统觉,统觉的进行关系到教学的成败。2注意、兴趣与统觉联系起来:注意也是观念的一种活动,是使现有观念扩大的一种努力。兴趣是教育的支柱,是传授知识、形成新观念的条件。明了(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后人评价】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建立的教学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强调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两个“三中心”的对立】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凯洛夫】概括出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2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3在教育时机上主张早期教学“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适应关系平行关系超越关系【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1是基本性,是强调教学内容应该选择最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规律,需少而精,反对多而杂;2是基础性,要求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经验水平。既反对过高过难,又反对过于容易。3范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务必是经过精选的,能起范例作用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1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即由典型事例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2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即通过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通特征。3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4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的阶段。即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自觉性。【教学目的的四个统一】1教育与德育的统一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3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理论法;行动研究法【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意义:(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方法:(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积极地运用实际经验来阐释和理解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即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3)不断反思,学思结合;学必有思;以学促思;思而知学。(4)扩展学习【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教学与上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教学的任务】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捷地说,就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促成预期的身心变化,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以及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预设和生成的学生各方面变化,这些变化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情感升华,价值体系的完善。▲特点: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生成性▲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标准功能[教学目标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照。]【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一、认知领域目标: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运用。运用是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5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6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2、情感领域目标:1接受或注意:指学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指学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3.价值评价:学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进行评判。3、技能领域目标:这一领域着重于机体技能的行为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新课程的目标分类】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理论】1教养性任务:知识和技能2教育性任务: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思想劳动和职业观点3发展性任务:思维意志情感认知兴趣能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古特莱德提出五种水平的课程】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制约性】(一)外部因素1、社会;2、儿童;3、知识(二)内部因素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洛克)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知识【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价值取向:知识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形式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他们主张学校的课程应以儿童的生活需要为中心,各种教学应在活动中开展,通过活动获得经验。活动课程论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却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与体系。【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1、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2、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3、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4、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组成: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1、要符合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2、既要有统一性,还要有灵活性3、坚持相对完整性与衡接性的统一4、要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5、坚持以教学为主,合理安排各项活动【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叙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一)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二)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三)处理好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四)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教学的涵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教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2、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本质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最佳教学状态。●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1、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认识发展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活动过程4交往说(陈旭远):教学即交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引起动机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感知知识:形成对所学对象的知觉形象,以及正确的表象和想象。三、理解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巩固知识——记忆。五、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掌握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以提高;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时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具体讲,主要由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信念、性格等要素组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调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教学设计】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系统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功能】1有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2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3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法4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教学设计的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2.目标模式3.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