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14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超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成为河北省制造业第一支柱产业。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不涉及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军工装备制造业)。规划期为2016—2020年。一、发展现状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品门类齐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涉及装备制造业的8个大类、61个中类、213个小类产品我省均有生产,共计3000多个品种,已形成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410亿元增加到2015年2668亿元,已成为制造业第一支柱产业。(一)基本情况截止2015年底,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516家,职工88.12万人,实现主营业收入10337亿元,工业增加值2668亿元(占全省GDP28.95%),实现利润651亿元,出口交货值426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1.06%、23.72%、29.84%、26.12%,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居第10位。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119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5家。1.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呈现由高到低的运行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9%、14%和11.8%,分别高于全省工业的6.35、4.23和4.63个百分点,增速为全省工业之首。201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在14%以上,2014年以后增速降至10%以下。2.部分领域优势凸显。“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选择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重点支持,不断推进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中车唐山公司的高速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长城汽车的皮卡和SUV、中信戴卡的汽车铝轮毂、中铁山桥的高速铁路道岔、中钢邢机的冶金轧辊、保定天威的高压输变电设备、中航华北航空的通用飞机、巨力的金属吊索具和唐山松下的焊接机器人等,均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做强特色产品、做好细分市场,在农业机械、模具制造、纺织机械、环保设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机床、阀门、轴承、紧固件等通用设备制造业中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和名牌优势产品。3.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快速崛起,注重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保定汽车零部件和输变电及新能源设备、唐山高速动车及轨道交通零部件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沧州管道管件、邯郸永年3紧固件、邢台临西轴承、宁晋电线电缆、泊头黄骅汽车模具、东光纸箱机械、清河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唐山、张家口、邯郸等国家级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石家庄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在汽车、轨道交通、电线电缆、机器人等领域组建了15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截至2015年底,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共4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9个,其中国家级1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24个。8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CAD、MES、CIMS、ERP等信息化工具和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两化”融合程度明显提高。5.合资合作成效明显。中信戴卡成功收购德国KSM铸造集团,使其由单纯的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转化为拥有高端技术的汽车铝部件全球核心供应商;积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北汽集团(华北)微车基地成功落户沧州。与兵装集团、中船重工、中车集团、中航工业等央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促成了长安汽车定州基地、中航邢台中重卡、中车集团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装备项目落地或建成投产。(二)主要问题尽管我省装备制造业近年发展较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总体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0位,与排名第一的江苏省相比,仅占其19%;二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少,2015年我省超百亿元装备制造企业仅有长城汽车、中信戴卡等5家,省级名牌产4品308个,而江苏超百亿元装备制造企业家38家,省级名牌产品600个以上;三是整机占比偏低,大部分产业、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带动力强的整机产品少,2015年我省整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仅为31%;四是配套能力偏弱,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五是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装备产业化程度及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航空航天装备、高精度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六是“两业”融合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缓慢,服务收入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不足10%,效益贡献度偏低,制造与服务融合程度不高,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面临形势从国际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增材制造(3D打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思路向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装备制造业正在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为应对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的思路,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指5明了方向。从省内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区域、投资者青睐的热土,国内外先进要素将加速向我省聚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将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府可调控要素向装备制造业倾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一是国际竞争持续加剧。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将继续对我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挑战。二是国内市场长期低迷。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还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求不足将对装备制造业扩规模、上水平形成制约。三是我省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如东部地区、要素成本高于西部地区的“双重挤压”,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大。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助力,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抓手,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三个转型”,即由零部件加工配套为主向成套整机带动与零部件加工并重转型、由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由规模扩张向创新发展转型。推进产业聚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装6备制造成为我省的第一支柱产业。(二)基本原则坚持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整合创新资源,瞄准制约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网络化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制高点,全面推行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企业全流程、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坚持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把质量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强质量、重品牌、建标准、保安全,从根本上促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水平和竞争力。推行与资源环境相统一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坚持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依托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构建产业发展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格局。环京津地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京广沿线主要承接高端装备制造环节转移,沿海地区重点发展重型和海洋工程装备,发挥特色优势,培育一批在细分市场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协作配套水平,实现整机带动性集群发展。发挥区域品牌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区域物流中心、交易中心,通过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和交易成本,吸引同类型装备制造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三)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2.结构优化。到2020年,整机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由目前的31%提高到50%;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培育1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超10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形成1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特色装备基地和产业集群。培育省级装备制造名牌产品500项以上。3.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其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力争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300家以上。4.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等重点整机产品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00个。三、发展重点(一)加快发展交通运输装备1.汽车及零部件传统汽车整车:开发应用节能、高效、减排、智能化技术,重点发展SUV、轿车等乘用车,稳步提升中小型客车、皮卡车、重型卡车等商用车的质量和档次。着力推进长城汽车扩能改造、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集团(华北)微车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汽车产能达260万辆。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汽车平台化、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发8展,不断提升其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密切跟踪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展。武安银隆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重点发展以钛酸锂电池为动力的城市公交车和其他乘用车,承德比亚迪、上汽唐客重点发展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动力的大中型客车,保定长安客车重点发展纯电动轻型客车和城市物流车,清河御捷、邢台红星重点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保定长城在发展纯电动乘用车的同时,力争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生产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达40万辆。专用汽车:不断提升专用车技术含量和服务功能,增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重点发展自卸车、天然气储运改装车、高档商务改装车、新材料罐车及随车起重运输车等专用车产品,支持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施工工程车、旅居车、高速公路检修车、新型环卫车、油田作业车等高附加值产品。汽车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