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方面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17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表内乘法(一)13课时表内除法(一)9课时厘米和米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3/17观察物体2课时期末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7+3+619-6-717-9-52.用竖式计算19+27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4/17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课后反思:5/17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92-44-232.9+4-6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出示试一试60-38+40=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集体评议.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P3:第2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6/17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题卡练习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4+2635-735+645-2068+970-8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1.指名说出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三.解决问题1.学生认真读题.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四.思考题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五.作业:P5:第2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26个28个30个24个26个22个7/17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3.想想做做第3题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5.想想做做第4题8/17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教学三维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二.探究新知3.出示例题4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4.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5.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11+4=14(朵)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9/176.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三.练习巩固6.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7.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8.想想做做第3题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四.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教学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10/17法呢?二|.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总结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