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脑电图基础知识定义脑电图是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百万倍并记录,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的一种技术方式。将脑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作为横轴,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元的电活动,因此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和病理变化。脑电图是目前监测脑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通过放置适当的电极,将神经元综合电位变化放大并记录显示于屏幕上或描记于纸上。脑电图的电位来自于皮层大锥体细胞顶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系统调节。原理:记录方法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迷病人可用针电极。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电极放置方法:•10-20系统法:将鼻根和枕骨粗隆相连接,分作10等分,中心点为头顶Cz,然后把鼻根、外耳道和枕骨粗隆相连接,也作10等分,以头顶Cz为中心的同心圆与半径的交叉点,按比例来确定电极部位。–矢状线:N-FPz--Fz--Cz--Pz--Oz-ID–颞侧线:FPz-FP1(FP2)--F7(F8)--T3(T4)--T5(T6)--O1(O2)-Oz–冠状线:左外耳孔-T3--C3—Cz--C4--T4-右外耳孔–.F3、F4和P3、P4分别位于F7、F8与Fz和T5、T6与Pz间线的中点上Fp1CzT3T4Fp2O1O2F7T5T6F8PzOzPpzFzC3C4P3P4F3F4鼻根点枕外粗隆点A1A220%20%10%20%20%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pole)F3/F4=左/右额(frontal)C3/C4=左/右中央(central)P3/P4=左/右顶(parietal)O1/O2=左/右枕(occipital)F7/F8=左/右前颞(anteriortemporal)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temporal)Fpz=额极中线(frontalpolemidlinepoint)Fz=额中线(frontalmidlinepoint)Cz=中央中线(centralmidlinepoint)Pz=顶中线(parietalmidlinepoint)Oz=枕中线(occipitalmidlinepoint)脑电图导联的种类单极导联(参考导联):一个作用电极与一个非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最标准,但易受颞部脑电活动影响。一般只能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双极导联: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用于异常波定位。平均导联头皮以外部位的电极蝶骨电极:从颧弓与下颌切迹间刺入针电极,尖端达到卵圆孔外侧部的头颅底。记录颞叶前极部和颞叶眶面附近的脑电活动。鼻咽电极鼓膜电极脑电图判读脑波的分类0.5~3Hz(不足4Hz)→δ波4~7Hz(不足8Hz)→θ波慢波α波8~13Hz不足14Hz快波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18~34Hz(不足35Hz)→β波35Hz~→γ波正常脑电图要求•滤波:0.5-100Hz•走纸速度:每秒3cm•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完全一致。•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相反(呈针锋相对)。脑电波波形•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波形。–正常波形:•安静闭目状态下所见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状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和多形波正常波形正常成人脑电图清醒期EEG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10Hz左右,波幅50μV左右的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其中常混有波幅10~20μV的快波。8Hz左右时称为慢α活动。多数情况,α波及快波在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同部位大体左右对称。一般枕区α波有左右波幅差时,多为右侧波幅高,正常情况下两侧波幅差不超过20%。α波波幅的递增、递减(waxingandwaning)α波对于睁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等有抑制反应。α波和快波不显示异常的高波幅。不出现尖波、棘波等爆发性异常波。正常清醒期EEGα波泛化:α波不仅在枕部,而且在额、中央、顶、颞部等全导联部位都持续出现。多见于脑外伤后遗症、脑动脉硬化患者,提示存在有脑的广泛性轻度功能低下。α波泛化正常成人睡眠期脑电图1期睡眠(思睡期)α波逐渐解体,慢波渐增多,双侧顶部出现顶尖波。2期睡眠(浅睡期)睡眠纺锤波(14Hz左右)与K复合波显著,可见低幅θ波、δ波。3期睡眠(中度睡眠期)4期睡眠(深睡眠期)2Hz以下、波幅在75μV以上的慢波增多。纺锤波时出现,时不出现。3期和4期睡眠合称为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期)脑电图类似1期睡眠表现,出现快速眼球运动,肌张力明显下降,被唤醒后多诉在做梦。异常脑电图异常脑电的出现方式按部位分:广泛性:出现于两侧脑的全部区域里局限性:出现于脑的某一部分半球性、区域性、局灶性按时间分:(多指慢波)散在性:混在基本节律中间歇性、爆发性: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区别于背景脑电活动,主要用于描述癫痫样异常放电。连续性:基本节律为慢波异常脑电主要波形尖波:时限为1/14~1/5s(80~30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棘波:时限为1/50~1/14s(20~8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向上的波峰为负相,向下的波峰为正相。多棘波:连续出现2个以上的棘波。棘慢波: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300ms左右的慢波。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多棘波。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波。尖波、棘波的极性波峰向上——负相波峰向下——正相异常波波形左侧中央部尖波左枕、颞后尖波棘波(左额、中央、前中颞)棘慢波(双额为著)无关(参考)电极活化使用电极导联描记EEG,当颞叶内侧出现高幅异常波时,影响其附近的耳电极,可在耳电极记录到高幅异常波。在无异常波部位(如顶、枕部等)记录到正相尖(棘)波。提示颞叶尖波,可通过蝶骨电极明确。无关电极活化(1)蝶骨电极(1)无关电极活化(2)蝶骨电极(2)背景中慢波增多慢波背景单、双极导联比较单极导联—最标准,可观察到活化现象双极导联—伪差少,利于定位常用诱发试验睁闭眼试验在脑电图记录中指示被检者睁眼,经过10秒钟左右让其闭眼。正常表现为α波抑制。背景脑电活动中的慢波、局灶性棘波等常不被抑制。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让被检者闭眼,以20~30次/分的速率进行3min过度换气。多数小儿及一部分成人可见脑电图慢波增多、波幅增高,通常在过度换气结束后30秒内恢复背景。该试验对于癫痫失神发作是最为有效的诱发试验,可诱发出典型的3Hz棘慢波。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15~30cm处,嘱其闭眼,给予某个频率的闪光5~10s,刺激中止后10s用下一个频率刺激。一般由低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光驱动:顶、枕部的脑电频率出现与闪光节律一致的变化或与此成比例的变化。睡眠诱发试验自然睡眠药物诱导睡眠一般癫痫患者中,棘波或棘慢波等爆发异常波大多数在清醒时不清楚,进入睡眠期即开始明显出现。常见伪差的识别心电伪差多见于肥胖患者。若改为双极导联记录,此伪差往往消失。心电伪差(1)心电伪差(2)肌电伪差多见于额极、前颞部,轻轻张口或放松后消失;以及急救过程中心脏按压、各项仪器设备产生的伪差。肌电伪差(1)肌电伪差(2)咀嚼所致伪差(1)咀嚼所致伪差(2)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阻增高电极与头皮接触不良所致的伪差改为双极导联接触不良所致伪差(2)改为双极导联眨眼或眼球运动产生的伪差在单极导联,睁眼时出现负相(向上),闭眼时出现正相(向下)的电位变化。在额极、额部最为明显。眼动伪差(1)眼动伪差(2)出汗所致的伪差基线缓慢漂移;多见于额、颞部等易出汗的部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普通脑电图(无纸或走纸)•动态脑电图(Holter)•录像脑电图(Video-EEG)动态脑电图(Holter)将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磁带记录盒或微型数字磁盘,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而后重放分析。优点:观察到的是自然活动及自然睡眠状态的长时间记录,对于发作性异常的捕捉有意义。缺点:在脑电图有变化时看不到当时患者的行为或病情变化伪差较多是其缺点。录像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示脑电图变化和患者的视频图像优点可以进行长时间监测并可现时观察到患者的情况和脑电图变化对于发作性疾病特别是癫痫的正确诊断和癫痫起源的确定极有价值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护也有重要意义。可及时排除干扰和伪差缺点病人活动不方便摄像范围有限小儿难以长时间监测监测环境的限制,影响病人的生物发作规律适应症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确定发作类型判断发作起源适用于发作频繁的病人69岁,男,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昏迷状态。EEG示以δ活动为主的普遍性非同步慢波。54岁,慢性酒精性肝硬化。EEG描记时肝昏迷,数日后死亡。EEG示普遍性慢活动及三相波。女,26岁,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伴水中毒。EEG示连续同步性慢波混有尖波。女,65岁,3天前心搏停止,缺氧后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消失。EEG示电静息状态,可见心电及血管搏动伪差(电极间距大,高敏感度)。共同摸索共同提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