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鸦片战争与第一批中外不平等条约的订立第一节鸦片战争的背景和经过一、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概况(一)、古代中外关系的基本线索汉丝绸之路。唐代与日本关系。明朝郑和下西洋。性质上,非近代外交,近代国家关系。1453年明朝,土耳其帝国兴起,阻中西交通。此后,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中外关系性质大变。从极少发生的经贸文化联系向日益密切的殖民侵略与被侵略、近代国家关系转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华夷秩序、朝贡体系也逐渐走向崩溃。(二)、西欧殖民势力的东侵和清朝政府的闭关政策最早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1517年葡萄牙人到广东东莞县屯门岛设立了通商根据地,这是近代欧人来华之始。1553年,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借口,贿赂广东海道付使汪柏,至1557年,澳门“筑室”居留下来。1626年,西班牙占台湾基隆。荷兰后来又占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37年船队抵中国。发生冲突后离去。1660年、1784年法国、美国船队到达广州。沙俄从陆路逼近中国。从此,中外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外国势力东来的是传教士的到来。传教士的作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也有人强调其侵略的作用最早的是意大利利玛窦,1581年到澳门,1601年到北京,求见万历皇帝,献自鸣钟、万国图志,获准建堂传教。从此,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开来。清廷为对付郑成功,严禁下海。1683年郑克爽降清,解除海禁。允许中外商人进行贸易。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宣布可自由习教,天主教士受朝廷重用。汤若望担任钦天监监正,南怀仁铸造大炮。反清起义不断,外国来华商船增多,康熙时,禁止中国商船远洋贸易。只与朝鲜、越南、琉球等国贸易。由于,外商海盗行经和传教士非法活动。1724年雍正谕令禁止天主教在华活动,没收教产。1757年,乾隆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虎门一处贸易。1759年,两广总督李待尧奏准皇帝颁布施行《防范外夷条规》。①外国商人只准贸易期间(5——10月)居广州,期满须离去;②外人居广州,必须住在公行所设准内,并由行商负责管理;③中国商人不准借用西人钱财,外商在华只须雇用通事和买办;④外人不得私雇华人位中国内地传递信件;⑤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行动。1760年,清政府批准成立“公行”。公行的行商,一方面享有包销进口洋货和代办出口土货的独立权;另一方面又承担保证外商缴纳税费、负责约束外商在广州的行动,以及充当外商与中国政府之间一切交涉的中间人义务。(三)沙俄侵入中国北部边疆沙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十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帝国,扩张领土,侵入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俄败。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分中俄东段边界。1727年《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此后130年中俄北部边境局势缓和。(四)十八世纪前后中英关系的发展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开辟市场。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船来澳门,中方要征税二千两,英船不交,双方交涉不成,英船离去。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郑经订约,在安平、厦门通商。1684年台湾统一后,英商获准在厦门、广州通商;到1757年,只准在广州贸易。英国贸易占西方国家80%。为了扩大贸易,1792年,英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华。马戛尔尼鄞见皇帝是否下跪的问题不单纯是一场礼仪之争,而是两种文明的撞击。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法国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1993年,原书出版于1989年)1793年7月,马戛尔尼到中国。10月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六条:英国商人在舟山、宁波、天津经商,在北京设立货栈,在舟山有小岛屿保存货物,在广州有一块地,长年居住。对英国商品或船只不征收税收。被清政府拒绝。1816年英国又派阿美士德使团使华。不愿用三跪九叩礼节见中国皇帝,被逐回国。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用武力达到,殖民主义侵略史上一直如此。二、中英军事力量对比战争是两大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要判断清王朝能否获胜,首先应得考察清王朝的军事力量,并与英军进行比较。(一)武器装备一句话: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冷兵器:刀矛弓箭;火器: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的“洋枪洋炮”。比英军落后了200年。清军用鸟枪:长2.01米、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点火英军枪支:长1.42米,射程300米、射速3—4发/分钟,燧发或击发清军鸟枪太长无法再装枪刺,不能近战。冷兵器与枪各占清军配备武器的一半,冷兵器在战场上用处不大。鸟枪陈旧,有的使用166年尚未更换。火炮:清军炮铁质差,易炸裂,加厚管壁,太重。工艺落后,射击精度差。炮车,瞄准器具不全。清军炮无炮车,固定位置,或只能上下、不能左右转动,限制射击范围,许多炮无瞄准器具,靠士兵经验瞄准。炮弹种类少,质量差。火炮与枪一样,无定期更换制度,十分陈旧,清初铸造,甚至明末留下的都有。在岸炮与舰炮对阵战斗中,清军岸上阵地千疮百孔,未击沉英军一艘战舰或轮船。火药:配方不合理,纯度不够,工艺粗糙,燃烧不充分。舰船:英军400艘,木制风帆动力和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木制船抗风浪性能好,船体下部双层,抗沉能力强;风帆多,适于各种风向航行;百到千余吨,炮10到120门。铁轮船吨位小,机动快速,吃水浅,作战能力强。清广东水师、福建水师相当于海岸警卫队,驻守岸上炮台、城塞、要隘;船有几百艘,船小,炮少。则例所限。坏船不少。从战术上,只得放弃海上交锋,专守陆地。炮台:垛墙易被火炮摧毁;顶部曲射炮可击中;正面重炮攻击海上船舰,对登陆小艇和部队缺乏攻击手段;前面无濠沟、吊桥难以阻敌登陆;炮台后侧没有坚固阵地,不能反击对方登陆部队;缺道路系统,不能补给粮草。(二)兵力编制清军八旗兵20万,绿营兵60万,总兵力80万。英军,正规军14万,内卫国民军6万,共20万,参战为7千—2万人。这是1比40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在各次战斗中,清军并不处于优势,有时反处于劣势。清军分八旗和绿营。八旗分京营和驻防,各10万人。京营驻北京及附近;驻防分驻各地。绿营,京师巡捕五营,1万人,其余分驻各省。一省绿营兵体制。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各率督标、抚标、提标、镇标。一省军事体制为提、镇、协、营四级。协的军官为副将,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营为基本单位。200—1000人不等,驻防十分分散。分散的原因:任务决定,守卫宫禁陵寝、官府衙门、仓库监狱、押解钱粮、罪犯、协助关卡征税、查拿私盐鸦片走私、护卫驿站驿道、维护城市治安、城门守卫、城内巡查、防造反。各市集要隘道口险峻之处驻兵。八旗相对集中,监视分散绿营。清军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而是同时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国防军色彩最淡,警察色彩最浓。分散驻防,只能抽调来集结清军,只能抽四分之一。战争中,除新疆、蒙古外都调兵,共5.1万人。加上沿海省分作战部队,总共动员部队10万人,已不能再增加更多。10万人必须分散驻守。除1841年5月广州之战和1842年3月浙东之战外,各次战斗双方兵员数量差距不大。调兵速度缓慢,道给、粮草、住宿,邻省一个月,两三省之外二、三个月,英军轮船运兵反而要快。(三)士兵与军官清朝兵役制度是变形的募兵制。八旗早期是兵民合一,入关后,选男丁当兵;绿营兵募自固定的兵户。兵户可免钱粮赋税。士兵是终身职业,20—60岁,家眷随住营中或附近,有如警察上下班,操演时有妻儿旁观。士兵收入低,要养家糊口,搞第二职业,帮工、种地、做小本生意。清军军官分为行伍出身和武科出身。武科举,外场考骑射、步射、拉弓、举石、午刀;内场考策、论,以武经七书为论题(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略、六韬),内场后形同虚设。拉硬弓为主要项目,行伍为“正途”。今天看来,挑军官不过是一名优秀士兵,而不是领兵的军官。在火器时代,这是次要的。军官是一介武夫,“不学无术”,“好男不当兵”重文轻武是社会风尚。军官无退役制度,关天培、陈化成均在70岁左右。清军的指挥权在文官督抚。军官较文官收入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军官搜乱钱财,吃空额、扣军饷,贪赃枉法,接受贿赂,而训练废弛,军纪荡然,时人言论多不胜举。因此,在鸦片战争中,清军在作战中往往一触即溃,大量逃亡,坚持抵抗者殊少。各种关于鸦片战争论著中,一方面说清军腐败,一方面说“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似乎上层人士对此负责,下层官兵毫无负责。例证是,一小部分在抵抗中牺牲将士,以偏概全,逻辑错误。此说法倡导者心态有点阿Q的味道。三、禁烟运动和战争来临(一)从严禁吸食到严禁海口1838年6月2日,黄爵滋上奏,主张严禁吸食。禁海口无效(官员贪赃,执法不平)。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限期一年戒烟,此后吸者诛。道光帝令各地将军督抚议复,共收到29份议复奏折。同意吸者诛的有8份,其他反对对吸食者诛杀,主张重加重处罚;有19份主张重点在于查禁海口。因为,将禁烟责任推向海口内地官员可以摆脱干系,能够推到广东则更妙,禁烟就成了广东一省官员的事务,其余省份自可乐得轻松。10月25日,京城庄亲王吸烟。11月8日天津查获鸦片13万两,从广东运来。道光下决心禁烟,11月9日奉旨林则徐到京。清政府并未认识到英国的阻挠才是禁烟真正的终极障碍(毒品,全世界禁止。1907年中英禁烟协定之前的英国支持鸦片走私),而英国此时有所动作,清王朝不知。1838年7月13日,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马他仑率英舰两艘开到了广东虎门口外,这是应商务监督义律之请,用武力支持鸦片走私和中英平等交往。清政府并未体会到这一点。道光帝给林则徐的训令是:鸦片务须禁绝,边衅决不可开。财政难以应付战争。(二)林则徐禁烟活动评论林则徐到广东后,下令外商呈缴鸦片。1839年3月22日传讯颠地,两名行商身带锁链,乞求颠地从命,否则会被杀头,外商派48代表向地方解释,林封锁商馆。虎门销烟。林则徐的举动,从清朝法律,当今法律标准并无过分。但英国商人和政府借此大做文章,挑起战争,殖民主义标准和帝国主义逻辑。强权。既要杜绝鸦片来源,又不许挑起衅端,道光帝的训令本来就是一个惊论,任何人都无法执行。(三)林则徐的敌情判断1838年3月27日,义律宣布,以英政府名义要求商人交出鸦片,商人们也禀请找义律交涉事务。由此查办商人成为国与国交涉。义律向外相巴麦尊报告商谈情形,呼唤武力报复。英国政府很快做出对华作战的决策。1840年2月巴麦尊训令,致中国宰相书。而对这一切,林则徐丝毫竟没有觉察。1839年5月认为外船“不能施技于内港”,几次上奏说不会起“边衅”。葡萄牙、美国商人说英国将封锁广州港。林认为是谣言,战争到来了,前方主帅没有发出战争警报,林则徐犯下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四)林则徐的制敌方略林则徐形成“以守为战”制敌方略,得到皇帝批准。战法之一利用海岸炮台,对抗英舰英船,炮台弱点是无力防御登陆英军从炮台侧后发起的地面进攻。林则徐敌情判断错误。“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可制也”“一仆不能复起”。不能陆战。战法之二,舰船交锋,“攻首尾跃中舱”之法。用战船攻击安炮较少的敌舰的头尾,毁其帆索和舵、后舱。在接敌过程中,如炮力所及,即先开炮,鸟枪所及用枪,再近抛火罐、施喷筒。当战船完全靠近时,兵勇须跳上敌舰,肉搏战。用小艇装满干草、油和少量火药。小艇的首尾,用五尺长的铁链联接,一头拴七八寸的大铁钉。交战时,小艇近敌舰后,用大铁钉将小艇钉在敌舰上,纵火焚烧。纸上谈兵。1840年6月21日,英国海军司令伯麦率由印度开来的舰队到达。6月28日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由南非来到。战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船27艘,共6、7千人,地面部队4000人,珠江口留下4艘军舰和1艘船封锁,其余北上。本是巴麦尊命令,林则徐误认为制敌方略成功。上奏报告。1841年1月,闽浙总督颜伯焘和浙抚刘韵珂要求重用林则徐,史著称林防守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林则徐不可战胜的神话流传至今。四、战争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1月)(一)定海初战英军兵分两支。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率舰队从澳门一带水域,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