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建筑-大文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派文化建筑小组成员:戴若兰,潘益萱,王歆玥,袁元海派文化的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形成,普遍认为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回顾海派文化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到,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吴越文化的和长江中上游人及京派等的地域文化,处于苏浙边缘地带的上海,主要受到近邻吴越文化的熏陶,但是在近代上海社会的中下层社会,普遍由来自于江浙、安徽及广东等地移民构成,这也为多元的海派文化构成注入了本土的元素。•19世纪中叶,当八方的海风跨海越洋而来,各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演变和发展。特别是受到了西方和日本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海派文化。它是中外交流、内地与沿海交流、农村与都市交流综合形成的产物。•海派文化我以为具有四个性,即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和扬弃性。海派建筑文化•海派建筑文化是海派文化的衍生物,海派建筑植根于海派文化的根基中。建筑历来是人类文化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不同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价值趋向。海派建筑文化主要是上海近现代的建筑文化,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和发展的过程。•建筑文化突出表现在建筑的风格特征上,所谓海派建筑,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地域性文化并有选择性吸收外来先进建筑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体现。海派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海派建筑特色核心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它将西方住宅文化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进建筑设计中。石库门建筑上海的缩影石库门想象中整修后事实上关于石库门•一百年前,当老北京人人都住四合院的时候,上海人人都住石库门。在这狭小却充满人情味的天地里,精打细算的上海市民用锅碗瓢盆奏出一首苦辣酸甜的人生交响曲。文人、画家、流浪歌手、前卫摄影师蜗居在石库门里,酝酿着伟大的作品。这里有旅馆、银行、商铺、学校、报社、工厂、赌馆、酒店等,有石库门从没有过的辉煌。•相对于四合院的古老,石库门是年轻的,甚至可以说是短命的。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很快就过去,石库门在人们遗忘的目光中悄然隐退关于石库门•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老式石库门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的山墙也已不再使用。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小结•作为时代建筑的典范,相较外滩而言,老上海的石库门建筑群更多地体现了上海混血文化的精神。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源自西方的山花、拱券,还能看到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这是文化混血的产物和结晶,它本身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花园洋房什么叫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源于上海,自19世纪中期起,为上海、福建和广东一带上流阶层所专属,是西洋文明和生活方式与中国文化交织的产物。更为具体地说,它是当时的国内房地产开发商顺应上海租界辟建而带来的市场需求,针对特定少数阶层、采用西方的建筑形式和新的工程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出来的具有稀缺性的高利润住宅产品,从现在房地产定义观点来看,当时的花园洋房相当于目前房地产市场中的独栋别墅。老式花园洋房的内部装修花园洋房具体释义•狭义的“花园洋房”:就是GardenVilla(花园别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花园式住宅、西式洋房、小洋楼,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强调户户有花园,包括洋式联排(或双拼)的TOWNHOUSE,狭义花园洋房的建筑风格则有欧陆古典式、英国乡村式、西班牙式、中西混合式(按照中方业主偏好,在建筑技术、房屋结构及住宅设备上采用西式风格,在平面布置、内外装修、庭院绿化方面融入中国传统特色,风格多样)等。•广义的花园洋房:广义的花园洋房已不再是别墅,某种意义上称之为花园公寓更贴切些。它介于别墅和普通公寓之间,它具有部分别墅(独栋和联排Townhouse)的优点,又不可能完全脱离城市的繁华和便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在地理区位上也位于别墅区和主城区之间。花园洋房的一般特征•建筑风格为外国风格,洋味儿十足,多为欧洲和北美风格,也有少许南洋风格•建筑密度很低(容积率一般小于1),绿化率较高,强调景观均好,首层普遍拥有私家花园•普遍分布于市郊一带,距离市区尚有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代都市文明,环境舒适而宁静;住宅水、电、暖供给一应俱全,周边配套较为完善,购物、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的标准较高内容提要•外滩西式建筑是指从延安东路至苏州河临黄浦江岸的一排建筑。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原名亚细亚大楼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平面呈回字形,折衷主义风格,尽显华丽高贵气派,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原上海总会大楼现为东风饭店上海最早采用水泥为建材的建筑,典型的英国复古主义样式,爱奥尼克式柱,芒萨尔式楼顶以及顶部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塔亭,凸显大楼巍峨挺拔的身姿。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哥特复兴式风格,立面为青、红砖的清水墙,各层窗洞自上而下用尖券、平券、弧形券、半圆券。原汇丰银行大楼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主体5层,中部穹顶2层,地下1层。为英国新古典希腊式建筑,体态雄伟。中部的穹顶设计形似罗马万神殿建筑,外立面采用三段式仿古典砖石结构,典雅庄重,粗犷豪放。楼内装饰考究,入口处有一八角形门厅,其顶部绘有彩色壁画,原江海关大楼现上海海关原汇中饭店大楼现和平饭店南楼大楼为砖木混合结构,高6层,文艺复兴建筑时期风格,其白色清水砖砌外墙与镶红砖腰线,使其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原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北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0层(局部13层)。大厦具有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平面呈“A”字形,外观简洁,富于垂直感。内外装饰讲究,东部屋顶为高19米的金字塔形,表面覆以紫铜皮,显现墨绿色。在外滩众多建筑中别具一格。原中国银行大楼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原计划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由于沙逊无理干涉,结果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公分。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原格林邮船大楼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内容总结•不论是石库门,还是花园洋房,又或是外滩建筑。海派建筑风格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支撑其实际的理念是凸现地方建筑文化,有选择地汲取外来建筑文化。建筑师应寻找到两者文化最佳结合点,以世博为契机,设计出富有创意、符合新时代建筑潮流的“新海派建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谢谢观赏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