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状况分析及建议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场改革受到了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课堂教学中突显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成因,并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提出改进方案。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状况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2004年秋季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试点,而后2006年秋季,江苏、浙江等五省份也加入实验试点,其宗旨是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这是建国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这场改革受到了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越来越重要的自然科学中的学科之一,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结合我国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当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我国在生物教育方面推出了生物新课程。从推行新课程至今,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也突显了许多新的问题[2]。1.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研究现况及意义1.1研究现状近年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孕育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生物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3]。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方案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从高中生物新课程推行至今,许多奋斗在全国各地的生物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分别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创新。新课改下的教与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转换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是机械的接收者。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启发感悟;反对死记硬背,注重能力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理念渐渐为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体现。但是,高中新课程实施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各项工作开展的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单一等。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考核评价和高考方案、对理念的理解、学分认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难[4]。1.2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在生物教育工作者的调查和研究的数据基础之上,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表面现象——调查和研究还仅仅是停留在公开课上;研究的滞后现象——调查和研究的数据偏旧、偏老,没有抓住实施过程中的最新情况;研究数据的不可靠性——研究的许多数据并非是研究者亲自采集获得,缺乏可靠性、可信性。本文的研究通过深入样本采集地南京各星级学校的常规课堂,采集常态教学,搜集到最直接最科学的一手资料,并且合理分析常态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时代特色和学生的身心特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22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2.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和板书,学生听和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与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但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名词相连[5]。2.2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3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6]。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7]。2.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提出的。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是以多种方式运作于生活中的能力,这些智能可分为八项总括性的种类:言语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8]。3从一个具体案例分析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本部分内容就《DNA的复制方式》一节课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3.1案例①课题:DNA的复制方式(第二课时)3②选自: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2节③课型:新授课④教学资源:PPT⑤教学主要流程:如图3-13.2存在的问题本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①无新课导入环节,以回顾迁移来导入新课,不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调动不起来,将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②本案例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和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占课堂教学时间的88.9%,教学策略单一,这样的教学方法并未面向全体学生,有的学生会因为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得到全面发展。③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提问往往自问自答,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出来。④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提出了一个,但是只有探究的形式,无探究实质;教师对学生生成性的探究式提问未加重视,经常忽视学生的探究性问题,会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⑤新授课时间占课堂时间的46.7%,习题讲授时间占课堂时间的53.3%,课后作业是评价手册上的所有选择题。由此可见,教师依然秉承着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在作业的设定上,也并未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筛选,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减少了学生的灵活性,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作业负担。图3-1教学流程开始上课shangke新课讲授,自学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讲授法,6min讲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讲授法,时间5minDNA分子复制小结,讲授法,4min探讨问题“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3min下课回顾《DNA的复制》第一课时内容,提问法,3min习题讲解,讲授法,24min44生物新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1教学策略单一,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调查中,生物学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方法应当改进,但在长期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惯性作用下,常态课堂教学中73.3%的教师应用的教学策略单一,偏重于采用讲授法以贯穿生物学教学,鲜于运用生物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STS教育、发现法和概念图等教学策略,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操作、讨论得少的现象,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甚至还有13.3%的教师出现“满堂灌”现象;26.7%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自身素质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能够灵活运用使之贯穿于课堂的却很少,会出现课时短缺、讨论形式化或表面化、教师越俎代庖以及“满堂问”等现象。4.2过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法引导、启发探究质疑、培养思维等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上。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分数与升学率,比较注重生物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对生物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则是不加关注,学生不能经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在采集的案例中,86.7%的教师依旧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讲述法,比较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教师的“教”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的主体性,忽视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方式,忽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忽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9]。4.3忽视探究式教学93.3%的教师在常态教学中不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和“交流—互动式”教学,而6.7%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师,虽然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但目的似乎也是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讨论的准备明显不足,过于片面、肤浅、形式化,为了探究而探究,忽视了探究的实效性,效果并不佳。教师在对探究式教学、合作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如何实施方面感到困惑,束手无策。“探究式”教学模式尽管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但对学生自身要求过高,适应于基础知识扎实,积极上进的优秀学生群体,在大面积范围内的普通学生群体推广和施行效果不佳[10]。4.4滥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材与以往的相比,内容更侧重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资料的呈现。多媒体课件在情境创设、资料呈现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实验等)更具优势,所以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常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所以过于强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11],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主次颠倒[12]。在常规课堂的调查中,93.3%的老师一节课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展示,53.3%的教师上完一节课后,黑板上没有或仅是罗列了课本中已有的小标题,并没有在板书上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4.5忽视与现实的联系现在很多教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注重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调查中,93.3%的教师采用多媒体5辅助教学,但是在制作课件时只是罗列知识点,73.3%的教师没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作课件,46.7%的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生物科技比较前沿技术的流程图、图片或者相关的资料。5对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几点建议5.1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可注意把课堂知识同现代前沿的生物科技联系起来,或把生物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对于我们的重要性[13]。5.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亦被称为求知欲,是特殊的好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