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研究语音演变的依据语音会不会发生演变?古人说话和我们说话时发音相同吗?如果不同,怎么知道呢?也就是说,研究语音发展的线索是什么呢?研究语音发展的线索主要有五个:一是方言的情况,二是亲属语言的情况,三是记录了过去状态的文字,四是古今诗韵的区别,五是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1.方言差异的比较•书上举了“尖团合流”的例子,来说明通过不同的方言来了解语音的演变。•那么,“尖团音”是怎么回事呢?也就是说,什么是“尖音”呢?什么是“团音”呢?什么是“分尖团”什么是“尖团合流”呢?•请用广州话话读下列字音:•见组字:经、就、权、牵、希、休(在《广韵》中与普通话的“该开孩”(k、k‘、x)的声母同组)•精组字:精、酒、全、千、西、修(在《广韵》中与普通话的“栽猜赛”(ts、ts‘、s)的声母同组)•所谓的分尖团,就是指凡是上述细音前的“见组”字和“精组”字读音不同的,就叫分尖团,“见组”字的发音(舌面前、中、后(舌根))叫“团音”,而“精组”(舌尖前或齿间)字的发音叫“尖音”。•所谓尖团合流,是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后接细音(i、y)的发音部位(舌面前)因同化而发生音变的结果:原来见组的舌面后k类(舌根音)向前移、而精组的舌尖前ts(舌尖前音)类向后移,都向i、y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形成舌面前音(tɕ、tɕ‘、ɕ等)。•2.亲属语言的比较:•3.记录过去状态的文字•书上举了英语的例子。这在拼音文字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反切注音:东:德红切——dóng(dōng)•汉字形声造字法有许多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路”从“各”得声,“潘”从“番”得声,等等•4.古今诗韵的区别•回乡偶书二首之一•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1)东汉以后佛经翻译中的樊语的汉语译音。例如,汉语“佛陀”是樊语buddha的译音,因此,我们大致“佛”在当初翻译时大致读“bud”,“陀”大致读“dha”。再如,“阿弥陀”是amita的译音,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阿”大致读a,“弥”大致读mi,“陀”大致读ta。•(2)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历史上曾经从汉语中借去了大量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借用时汉语的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书上245页举了“鸡”和“饥”的例子,请大家考虑,它们是属于“见组”字还是“精组”字?•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这些材料时,要考虑借音的年代和地域因素。例如,日语中的“吴音”和“汉音”无论在年代还是在地域上,都不一样:在年代上,“吴音”要早于“汉音”,在地域上,“吴音”是从东南沿海一代借去的,而“汉音”是从华北借去的。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从浊音清化看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平送仄不送”中古声调声母平上去入全清(p)波包搬兵补保板饼布报变并笔拨百次清(p‘)坡抛攀潘普品捧铺(床铺)炮片聘匹泼怕全浊(b)婆袍盘平部抱瓣傍步鉋(刨)汴病弼钹白全清: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清: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第一节语音的演变2、语音演变的规律(1)条件性:语音演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普通话jqx三声母是由近古汉语的zcs和gkh两套声母演变而来,但只有在齐、撮二呼前才变为jqx。(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内起作用。拉丁语发展为法语的过程中,拉丁语a前的c[k]到法语里一律变成ch[∫],结束于13世纪,以后这条规律就不再起作用。(3)地域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m–n–ŋ这三个鼻韵尾,在北方方言中-m并入-n韵尾,但在粤方言、客家方言及闽方言中不起作用。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指各种亲属语言或方言的词、语素所构成的各个语音间的对应关系。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拉丁语。英语、德语——日尔曼语2、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P251)。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组合规则的发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古代汉语中的基本词序是V+O,但是也有一些例外:•(1)“是”作为代词复指宾语时在先秦放在动词前:“子孙是保”、“君子是识”。在一些成语以及固定的说法中还有残留:“唯利是图”、“唯你是问”等。•(2)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吾谁与归?”“吾谁欺?欺天乎?”“不吾知”等。现在残存的还有“自信、自杀、自顾”等。•汉语“正偏”到“偏正”的演变:“丘商→商丘”、“鸟乌→乌鸟”等。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聚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见P255)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界限比古代清楚。(“佗脉之”,“范增数目项王”;“六王毕,四海一”),二是出现了特有的量词。先秦汉语中很少有量词,量词是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一羊二牛三马”用法逐步消失。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三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阿”“老”“子”“头”“着、了、过”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派生构词法。书上举了“化”、“性”。•其他的如:–族:追星族、上班族、有车族、打工族、留守族、考研族、彩发族–热:读书热、下海热、炒股热、出国热、上网热–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前瞻意识、品牌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全球意识第二节语法的发展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1、类推也叫“类化”,即用某一种形式把表示同一语法意义的不同形式统一起来的过程。(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所以称做“类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如在古英语中,“eye(眼睛)”的复数形式是“eyen”,“cow(母牛)”的复数形式是“kine”,由于绝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加词尾“-s”“es”,在类推作用下,eye、cow的复数也就分别变为eyes和cows了。•另如书:以fell,shell的规则模式类推到swell的不规则模式上也使它变为规则模式。类推的过程可表示如下:•fell:felled=shell:shelled=swell:x•根据格式类推很容易解出答案:x=swelled第二节语法的发展2、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1)语法类推是一种结构规则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规则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变化先后、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数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有推不平的山头。is,do,go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1、新词的产生:随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火箭、导弹、电冰箱、软着陆、高科技、打工、下岗、再就业、网友、网民、黑客、彩票、彩民2、旧词的消亡:•(1)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例如“棒槌”、“碾子””皇帝、太监、娘娘、顶戴、马褂”等。•(2)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是旧词消亡。书上分别举了“马”、“行走”、“白”等不同的词汇系统的变化的例子。•词汇系统变动的原因,一个是人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二是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p263-264)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3、词语的替换: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1)、社会方面的原因。封建社会的避讳:(元宵――汤圆)(世—代)社会生活或观念的变化:“邮差”——“邮递员”、“厨子”——“炊事员”、“戏子”——“演员”、“洋油”——“石油、煤油、柴油、机油”、“洋火”——“火柴”。(2)、语言系统内部原因。例如汉语中同音词过多,对交际带来麻烦,因此就用复音词来代替单音词,避免歧义。“目”——“眼睛”、“桌”——“桌子”、“齿”——“牙齿”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2、词义演变的原因(1)现实现象的变化“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灯”“马路”“坐”(2)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如“心”,古人认为是思维的器官,后来认识到是主管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日食”(3)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快”本指“迅速”。后来产生“(刀、斧、剪)锋利”的意思。相应的和“快”相反义的“慢”也有了对应的“钝”的意思。词义吞并:妻子、窗户、头发、动静等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3、词义演变的结果(1)词义的扩大演变后所概括的范围扩大:bird(小鸟-鸟)、companion(分享面包的人――同伴)。汉语中:“红”原来只表示“浅红”(深红用“朱”或“赤”),现在泛指一切红颜色。“灾”原来指火灾,后来变为指一切灾害。“房”本指正屋两房的房间,后变为全部房屋。“江”,原指长江,后泛指一切江。“出台”原义有:1、演员上场。2、比喻公开场合露面。20世纪80年代产生新意,指某种方案、措施、计划等公布于众,开始实施。“客串”原意为戏剧术语,指非专业演员临时参加专业剧团的演出。现指非本行人员临时参加本行工作,使用范围比原来要广。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2)词义的缩小如hound在古英语中泛指一切狗,现在专指“猎狗”,meat在17世纪还泛指一切食物,现在专指“肉”。“臭”的本意是指一切气味,后变为专指难闻的气味。“坟”的本意是泛指一切土堆,后变为专指坟墓。“虫”,原是飞禽走兽动物之通名,现指爬虫。“第三者”原指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现指插足一个家庭,跟夫妇双方中的一方有非正常关系的人。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3)词义的转移–silly原来表示“被保佑的,有福的”,后来变成了“天真的”,现在是“傻的”。–权:秤锤――权力–信:信使――书信“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生命。“涕”原指眼泪,后转指鼻涕。例如,“爱人”一词,原指“相爱而未婚的男女中的一方”,后来指“已婚的男女中的一方”。原来指“恋爱中的某一方”则由“朋友”代替。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