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九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虽然语音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断语音的变化:1、方言和亲属语言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包括语音)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着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中就可以看出语音发展的过程。如汉语中有一种尖音和团音的现象。尖音是指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声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团音是指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声母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音节。如果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前面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声母变成了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就说明尖、团合流,也就是不分尖、团。第一节语音的演变苏州话不论声母的清浊,都分尖、团;宁波话则不论声母的清浊,都不分尖、团;上海话中的清声母不分尖、团,浊声母却又分尖、团。吴方言尖、团音合流的线索:从南往北,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两套。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特别是拼音文字,是以语音形式记录文字的。文字相对语言具有保守性,语音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如现代英语的“light”一类的词中,“-gh-”是不发音的,但根据英语的拼法规律和参照现代英语方言的读音,可以考证出它过去是念[x]的。3、汉字是以语素为单位记录文字的,从字面上是看不出读什么音的。但我们也可以从古人做诗时的押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如: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用普通话读“侧”和“识”是不押韵的,但既然是做诗就应当押韵,而且在吴方言中这两个字确实是押韵的。4、还可以从古代的借词中去推断。古代的借词当然是用当时的语音去模仿外语语音的。如佛经中的“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只要我们知道buddha的读音,就可以推断出造出“佛陀”一词的东汉时“佛”大致念“bud”,“陀”大致念“dha”。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言演变的机制语音的变化很整齐,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结果是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变化。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言演变的机制1)音位的聚合关系的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和分化。上古汉语的辅音音位有36个,到普通话减少到21个,清塞音、塞擦音音位都发生了合并。上古汉语只有重唇音帮[p]、滂[ph]、并[b]、明[m],后来分化出非[f]、敷[fh]、奉[v]、微[mg],这是音位分化的例子。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言演变的机制1)音位的聚合关系的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和分化。音位的分化和合并往往是交错进行的。例如汉语的“浊音清化”,就既有分化,也有合并。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言演变的机制2)音位的聚合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组合关系的变化。中古汉语的/ts、tsh、s/和/k、kh、x/这两组辅音音位都可以出现在/i/之前。但是在普通话里,/ts、k/两组音位不能和[i]韵母和以[i]为介音的韵母组合了,这就属于音位组合关系的变化。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1、语言演变的机制总之,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音位系统的演变发展有三种形式:合并、分化、关系的改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普通话的j、q、x三个声母是由近古汉语的z、c、s和g、k、h两套声母演变而来的。不过,z、g两组声母只有跟齐齿呼、撮口呼两类韵母相拼时才变为j、q、x,跟别的韵母相拼时不发生这种变化。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超过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也不会再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例如,从拉丁语发展为法语的过程中,凡是拉丁语a前面的c[k]到法语里一律变成ch。这种变化大约在13世纪就结束了,此后法语再从罗曼语族的语言中借词时,这条规律就不起作用了。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3)地区性。语音的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要根据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2、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语法演变的结果1、组合规则的演变语法的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序的改变上。形态丰富的语言,词序的变化一般并不影响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词序相当自由。Thestudent’sbookThebookofthestudent第二节语法的演变*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汉语词序从古到今的改变主要有:1)宾语前置改为宾语后置。如“时不我待”按照现代的词序应该是“时不待我”。2)偏正结构由“正偏”改为“偏正”。如“城濮”按照现代的词序应该是“濮城”。3)主从复合句由必须“从句在前,主句在后”演变为从句也可在后。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语法演变的结果2、聚合类的演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原始印欧语:名词有三种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现代英语:名词性的范畴部分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代词中保持主格、宾格、属格。第二节语法的演变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界限比古代清楚,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语法中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1、类推1)定义语法总的来看是有规则、有条理的,但又常存有规则的例外;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叫“类推”。第二节语法的演变类推作用是指语法中有整齐划一的趋势。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属于不规则动词。但由于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面加-ed,如worked,所以类推作用使swell的过去分词也变成了swelled。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2)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1)语法类推是一种结构规则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规则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变化先后、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数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有推不平的山头。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2、结构的重新分析1)定义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关系却变化了。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2、结构的重新分析2)三个历史阶段所有实例都是结构a——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a,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b,还有一些实例既可以做结构a理解也可以做结构b理解——只有结构b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2、结构的重新分析3)特点结构的重新分析涉及结构中某些语词的搭配范围在使用中逐渐扩大,当搭配范围扩大到原词义不再能够涵盖,它的意义和语法身份就会发生变化,句子就只能重新分析为新的结构。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3、语法化1)定义也叫“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二、语法演变的方式和途径2)特点语法化是一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渐演化的过程。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一、演变的结果——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1、新词的产生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新词的产生创造新词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四种:1)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电话、电脑;2)旧词新用(旧词被赋予新义):时髦(时代的杰出人物——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3)词义分化(以一个意义为基础,通过引申等途径产生出一个或几个新义):叉——钗、杈、衩、汊4)借词:瓦斯、柯达。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2、旧词的消亡旧词的消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旧事物的消失。如“杠房”就随着专门挑货物的人消失而消失了。2)词汇系统的变动。如“马”在古汉语中根据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名称,但后来词汇系统只留下了共同的特征“马”,其他的词也就消失了。3)认识的变化。*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是语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3、词语的替换词语的替换指的是仅仅改变了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社会的因素。如我国古代为了给历代皇帝避讳,凡皇帝名字中有的词就必须改动。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为了给唐太宗李世民避讳,就把“世”改成“代”,等等。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汉语的语音系统简化后,单音节词同音的多了起来,于是就造了双音节词来替代。“见”的同音词太多,就改成“看见”,等等。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二、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1、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1)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2)词语的替换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二、词汇演变与语言系统2、如何创制新词,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系南北朝之间,以词形内部交替的单音孳生法为主(声符表义,四声别义);南北朝开始,两个单音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势。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三、词义的演变2、词义演变的结果(1)义项的增减词的本义,一般只有一个,但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可能通过引申等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新义,使词由单义变为多义。例:兵(兵器,军械)——士兵——军队——军事、战斗——用兵器杀人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三、词义的演变2、词义演变的结果(2)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江”、“河”原来特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2)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反映的现实想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古代汉语中“谷”是指谷类的总称,现在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小米),在南方只指稻谷。3)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古汉语的“闻”是用耳朵听,现在则转为用鼻子嗅。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三、词义的演变2、词义演变的结果(3)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一些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也是词义演变的一个方面。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是升格,一种是降格。由贬义或中性转变为褒义叫升格,由中性或褒义转变为贬义叫降格。例:勾心斗角(宫室结构精巧工致,中性)——各用心计,明争暗斗,贬义。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三、词义的演变3、词义演变的原因1)现实现象的变化。我国古代的“坐”是指两膝着席,跟现在的跪差不多,而后来出现了凳子、椅子,“坐”就变成了臀部着地或接触坐具。2)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汉代许慎:“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