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判读(201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貌1.等高线显示地貌1.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与特点1.2等高线的种类及作用1.3高程起算与注记2.地貌识别3.地貌判读3.1高程、高差的判定3.2起伏、坡度的判定3.3通视判定4.地貌判读应注意的问题本次课的主要内容1.等高线显示地貌1.1.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高差)。等高线(Contourline)——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两个重要的概念等高距的规定:去掉“万”字×21、等高闭合1.1.2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注意:•1、情况一:在一张地形图上发现某些等高线并不闭合。•2、情况二:等高线一般情况下互不相交,但当通过绝壁、陡坎时,曲线可能会出现重合;若通过悬崖时,曲线会出现相交现象。2、多高少低注意:•必须是在同一幅地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则与此相反。3、密陡稀缓4、形似现地•为什么说等高线是形似现地,而不是说与现地全等?问题?其特点归纳为:同线同高自封闭,线多山高线少低,坡陡线密坡缓稀,自然弯曲似现地。(等高闭合)(多高少低)(密陡稀缓)(形似现地)1.2等高线的种类及作用1.首曲线2.间曲线3.助曲线4.计曲线作用:用于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作用:用于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作用:用于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作用:便于查取高程起算:黄海平均海水面1.3.1高程的起算高程——某点到某一起算面的垂直距离。重要的概念高差——起算面相同的两点间高程之差。比高——由所在地面起算的高度。1、控制点的高程注记2、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3、比高的注记1.3.2高程的注记1、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等)的高程注记:用黑色,字头朝向北图廓2、等高线高程注记:用棕色,字头朝向上坡方向3、比高注记:比高注记与其所属要素的颜色一致,字头朝向北图廓2.地貌识别2.1山的各部形态比周围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积的低地称盆地。小面积的低地称凹(洼)地。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是用一个或数个小环圈,并在环圈内绘有示坡线。三种类型的山背山脊线冲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斜坡上,由暂时性流水冲蚀而成的大小沟壑,它是黄土地形的典型地貌。根据符号在图上的宽度,可分为:单线冲沟、双线冲沟(依比例)2.2变形地陡崖:是指坡度在70°以上难于攀登的陡峭崖壁。有土质和石质之分,实线表示陡崖的上缘,短线表示斜坡降落方向,一般都注记比高。土质2.2变形地位于台东花莲县的清水断崖崩崖:山坡受风化作用后,岩石碎屑从山坡上崩落下来的地段。2.2变形地滑坡:是斜坡表层因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形成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整体下滑的地段。2.2变形地2.3斜面及防界线斜面——由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又叫坡面。防界线——斜面上坡度的变换线。3.地貌判读3.1高程、高差的判定3.1.1高程判定1、点在山顶2、点在鞍部3、点在等高线上4、点在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等高距10米5、点在凹地练习一练习二3.1.2高差判定判定两点的高差,应先判明两点的高程,然后两高程数相减,即得高差。•高程点高程递增的为上坡方向,递减的为下坡方向;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上坡方向。3.2起伏、坡度判定3.2.1起伏判定(1)根据高程注记判定•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接的一端是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2)根据示坡线判定•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山地高,平原洼地低等。(3)根据山的各部形态综合判定•1)地形图上河流符号多数由细渐粗,大的河流还绘有流向符号,从而能判出河的上下游,明确倾斜方向。•2)当一组等高线在河流一侧时,靠近河流的等高线低,远离河流的等高线高。•3)当一组等高线横穿河流时,上游的等高线是上坡方向,下游的等高线是下坡方向。•4)泉水符号,泉水流向所指方向较低。•5)根据河流中的沙洲形状。(4)根据水系符号判定•1)带有齿线的符号,齿线所指向的为低处。•2)新月形沙丘,丘体中部宽(5~20米),两翼尖,并顺风延伸,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而缓(5°~20°),背风坡凹而陡(28°~34°),两坡转折处有一条弧形沙脊。沙丘一般高1~5米。(5)根据地形符号判定3.2.2坡度判定方法一:坡度尺比量坡度——斜面对于水平面的夹角。(1)量等高线间隔时,以首曲线为准(包括计曲线),但间曲线、助曲线的间隔不能比量。注意:(2)等高线间隔大的,可量一个间隔;间隔小而且相等的,可一次量2~5个间隔;在图上量几个间隔,在坡度尺上也要在几个间隔上比量。注意:(3)各等高线间隔大小不等时,应分段量读,分别求其坡度,不可混同量读。注意:(4)量斜面坡度时,应量取与等高线略成垂直方向的间隔;量读行进路线的坡度时,应沿行进方向量取等高线间隔,否则量读的坡度与实地不符。注意:方法二:计算法在图上量取坡度方向线上两端点的高差,再量算出它们的水平距离,则坡度值为:倾斜百分比=高差/水平距离或:坡度a=arctg(高差/水平距离)方法三:等高线间隔估计图上间隔1毫米现地为12度3.3通视判定两点间能否通视,主要取决于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三者的高程(含其上的地物高度)和相互关系位置,其判定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判别法•高差图解法•计算法1、直接判别法2、高差图解法803070203、计算法图上绘出展望方向线后,查出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以观察点、目标点中最低点做基准点,分别量算高点、遮蔽点对于低点的水平距离D1、D2和高差h1、h2,并计算相应于实地展望线的竖角a1、a2的正切,若tga1>tga2,则通视;否则,不通视。如图例有tga1=h1/D1=20/1037=0.019tg2=h2/D2=10/600=0.02因tga1<tga2,故不通视。4.地貌判读应注意的问题4.地貌判读时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等高线判读地貌起伏时,必须是一组等高线才能进行,单凭一条等高线很难判定地貌形态。2、判读地貌形态,量算高程、坡度等,必须在大于1∶10万地形图上才能进行。因为小于1∶25万的地形图,等高线是经过综合取舍编绘出来的,只能起反映地貌大致形态和高程统计的作用,所以在这类图上量算坡度,就很难做到与实地一致。3、由于等高线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它就无法表示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地形变化,这就使得一些微小地形遗漏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因此地图与实地就不可能一模一样,甚至有一些山顶和鞍部的点位以及高程,无法准确判读。4.地貌判读时应注意的问题4.地貌判读时应注意的问题4、有些地区,如山地,由于坡度太陡,等高线十分密集,图上两条计曲线之间很难画出四条首曲线,因此,制图时采用了合并或略绘首曲线的办法,即两计曲线间只绘三条、二条、一条,甚至一条首曲线都不绘。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产生错觉或误解。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