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知识拓展: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两次历史性飞跃:(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起止时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国一百周年)。(3)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1)对内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知识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部署——五位一体一、经济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解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发挥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充分发挥价格、竞争、供求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二、政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文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四、社会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五、生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知识拓展——其他方面1、国防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2、一国两制提出是为解决台湾问题,第一次应用是在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长期不变。高度自治:港澳地区不享有国防和外交权。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3、外交旗帜: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4、党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与意识一、物质和意识1、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常见的哲学谚语】②物质决定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②人能够能动地识世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知识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常见的哲学谚语】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②世界的永恒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知识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两点论和重点论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2、内因和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见的哲学谚语】①两点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②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打铁先得本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和度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2、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3、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方法论】坚持适度原则,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常见的哲学谚语】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②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2、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②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