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律诗二首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陆游律诗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陆游的知识及相关写作背景。2、理解诗句含义及作者思想感情。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4、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面对人生中的困境能树立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走进一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就是诗人陆游。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两首律诗。二、预习检测1、关于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有小李白之称。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陆游诗今存九千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2、诗歌背景《游山西村》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治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书愤》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赋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三、赏析《游山西村》1、放示范朗诵2、疏通诗歌大意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3、理解诗歌意境,提问思考:(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2)、山西村的民风如何?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4)、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他今后还打算来吗?4、齐声朗诵此诗5、课外拓展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诗文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陶渊明《桃花源记》:“豁然开朗”6、对比阅读:比较本诗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异同点。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共同点: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都从对方落笔,提到主人的好客;都有对环境的描写,结尾一句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的意境。不同点:不同在孟诗主要写宾主的友谊,而陆诗重在表现民风的淳朴。孟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陆诗的第二联采用插叙的方式。《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陆诗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四、赏析《书愤》1、导语:陆游有一首诗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书愤》这首诗和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类似之处。2、放示范朗诵3、解题书: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4、重点词释义:①早岁:早年,年轻时。②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④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⑤衰(cuī)鬓:苍老的鬓发。⑥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⑦堪:能够。⑧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5、提问思考:(1)、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联系诗句作答)“愤”:国运衰微“愤”:朝纲不振“愤”:报国无门“愤”:渴建功业而不得(2)、陆游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哪里体现了这个特点?•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豪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件战事)6、深入探究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7、总结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8、指导背诵回忆早年岁月---再忆盛年胜战----转回晚年现状----追慕先贤业绩五、背诵这两首诗歌。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