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一、文常: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著作。共收录从西周到春秋的诗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运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3、(1)《诗经》三大内容:风(各地的民间歌谣)雅(贵族的作品)颂(祭祀的乐歌)(2)《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对事物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4、《关雎》选自《诗经周南》5、《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二、基础字词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芼(mào)好逑(hǎoqiú)参差(cēncī)荇菜(xìng)寤寐(wùmèi)琴瑟(sè)2、词语解释、停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拟声词。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美好。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捞取。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服:思念。服,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挑选。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2、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3、概括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人公的感情经历了那些变化?主题:《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赏一下,他美在哪?方法:(一)语言美:可以从用词角度、描写角度,或看看本诗有没有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试举例。(二)人物美:如这个姑娘美,美在---(三)画面美:读某句诗,我看到......的画面。(1)“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3分)、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②表现了女子的勤劳;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5、这首诗大量的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答: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2分)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1、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1分)2、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3、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7、理解性默写:(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主旨句,统摄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6)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优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8)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9)爱美之心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10)《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11)《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优哉游哉,辗转发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蒹葭》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苍苍,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3)描写男主人公追求之路剑仙、漫长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在沚。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9、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是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事雎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10、赏析“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答: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12、怎样理解孔子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蒹葭》1、生字:(1)溯洄sùhuí(2)道阻且跻jī(3)宛在水中坻chí(4)宛在水中沚zhǐ2、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3、《诗经》语言特点: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每一小节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换了几个不同的词。这叫重章叠句。原因:这是因为民歌主要是口耳相传,这样吟唱的好处是便于记忆,便于传播开去。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4、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①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冷落(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借景抒情。②抒发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5、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答:运用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6、“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①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②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懈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9、(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重章叠句。(2.)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D)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10、(1)苍苍----凄凄------采采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的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2)为霜------未晞--------未已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时间的发展轨迹,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了男子的执着追求。(3)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把伊人在彼岸等待和主人公的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拓宽了诗意境。(4)道路:长-----跻---------右方位:央-----坻-------沚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心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11、(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二、(2012四川安顺)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者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三、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问题。1、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答:既刻画出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又烘托了她的凄婉惆怅之情。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概括此诗的景物特点,并分析作用。答:蒹葭、白露、谁、道。作用:渲染凄迷的气氛,烘托惆怅的心情。3、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答:对意中人的敬慕怀念以及追求不上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四、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目。1、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答: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含炽热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