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魔桶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Malamud)作者简介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Malamud,1914~1986)是美国犹太裔小说家,生于纽约一个小店主家庭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后勤工俭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硕士学位。1939年起在大学执教,1949年以后在教学之余从事文学创作。1959年马拉默德因其短篇小说集《魔桶》而获得国家图书奖,1967年又因其长篇小说《装配工》再次获得该奖项。《装配工》还获得了1967年的普利策写作风格:马拉默德采取现实主义手法刻画性格、描绘环境,文风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故事情节颇具戏剧性。文笔兼具契诃夫与海明威之风,简洁明快,幽默隽永,又带有卓别林的“忧郁抒情诗意”,想象丰富,情感深厚。他极善勾描美国犹太社区贫寒百姓的众生画像,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小店员、杂役、鞋匠、裁缝与潦倒文人的形象。侧重表现对人性善恶、因果报应、道德良知的感悟。他笔下的小人物大多朴实善良,历经磨难而同情之心不泯;又往往糊涂可怜,苦苦赎罪却难以获得重生。写作背景马拉默德为了体现自己所谓“人人都是犹太人”的理想,其作品大多描写美国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人物多为受尽苦难和折磨的下层人民,如小店员、杂役、裁缝、鞋匠、小店主和失意的知识分子等。他刻画这些小人物的朴实善良的性格,反映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的理想的幻灭,尤其是通过这些人物所受的苦难,着重探讨人的坚韧的毅力、同情心和高尚道德的价值,从而使他的人物具有“赎罪自救”的要求,并使作品具有抑恶扬善的寓意。这从小说《魔桶》中可见一斑。《魔桶》故事简介•《魔桶》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犹太法学博士生,列奥芬克尔经过六年的寒窗之苦后马上就要毕业了,为了在红衣主教会议中获得职务,他最好结婚,为此他请来了婚姻中介人沙兹曼来帮忙。这位婚介人生意冷淡萧条,手里有许多姑娘的照片都蒙上了灰尘,被放在一个“魔桶”里。列奥的愿望是美好的,他向往着快乐的生活,然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列奥却备受煎熬;与此同时犹太老头沙兹曼,为了给他心爱的女儿物色丈夫,而挖空心思,以至不择手段,表现了他貌似狡猾而又心地善良的本质,在幽默与诙谐中给人以亲切之感。脉络梳理•1、媒人沙兹曼为列奥介绍了多个女人。但列奥没有一个满意的。•2、沙兹曼为列奥再次介绍了莉莉.H,促成了两人的第一个约会。但这是沙兹曼的谎话促成的,使列奥很生气,而且被沉重地打击了,于是他决定自己找老婆。•3、沙兹曼再一次主动为列奥介绍女孩,但列奥不当回事。但自己努力无果后偶然地被一个“沙兹曼女孩”迷住了。•4、列奥开始找沙兹曼——为了那个女孩,但沙兹曼却说那是他的女儿,不配嫁给列奥。但列奥还是执意与之约会,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沙兹曼同意了。请分析小说中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沙兹曼的性格特点商人的精明与狡猾老谋深算、善于试探、精明、善于观察和运用别人的心理、能说会道。善于试探:沙兹曼先用家庭情况好、陪嫁多的姑娘来试探列奥,爱情商人又用莉莉小姐来试探列奥的精神世界,结果应该是令沙兹曼满意的:一个对自己有着清醒认识的年轻人。在这接近折磨般的试探中,沙兹曼也达到了相反相成的目的:用不符合爱情需求的对象激起列奥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善于观察、能说会道•第4段“沙兹曼装作仔细看卡片上的字,却透过刚带上的眼镜,不时偷看年轻人那副仪表堂堂的仪容,心里挺满意那个又长又威严的学者鼻子,棕色的眼睛里深藏着学问,两片嘴唇灵巧而又严峻,还有那凹陷下去的黑黝黝的腮帮子。他看了看四周一架又一架的书,轻轻地满意的嘘出一口气。”观察如此的入微,可见其是个极其善于观察的人。•82~95段可看出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用花言巧语把莉莉夸得特别好,让善良的列奥再一次掉入了他精心设计好的圈套中。•115~129段用花言巧语让善良的列奥再次原谅了他。老谋深算与精明•2段:外貌描写,有些穷酸,但是可看出一定很有经验,是个老练的人。•4段:心里已经在打着算盘。12段:排列奥的马屁。•13~58段:介绍的三位女士都不尽人意。(列奥情绪低落)•60~62段:突然出现,其实料定列奥不会赶他走。(抱有一丝希望)•109~112段:列奥与莉莉的结局早在他的计划和预料之中。(心情再次跌入谷底)•113段:不再列奥气头上去找他,整整一星期都没出现。•138段、139段:放下照片就走,不给列奥拒绝的机会。•141段、142段:用不让列奥满意的照片和斯坦拉美丽却不起眼的小照片形成对比,激起列奥对斯坦拉的好奇与渴望。(当然,列奥也中招了!)•154~162段:听到敲门立刻窜出去,料定是列奥,为的是让列奥觉得他列奥的事很上心。•192段、194段:故意挖苦,还说要再介绍,想看看列奥的坚定程度。欲擒故纵计(164~187)•老谋深算的沙兹曼还用了一招欲擒故纵计,彻底地用爱情魔桶抓住了列奥的心。这也是老沙兹曼最最精明的地方!•(神情“眼睛里神色痛苦得可怕”)•(动作“边说边哭”)•(语言“她是我的孩子,我的斯坦拉,她应当入地狱,烧死”)•他的拒绝让已经了解清洁的读者有了欲擒故纵之感。与此同时,他的这一系列语言、动作、神情,也体现了他对女儿深深的爱,而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父亲的仁爱与慈悲因为沙兹曼对女儿爱得深切,才会为女儿的堕落感到痛苦,才会在提到女儿时激动得落泪,才会一边骂着她一边又反复念叨她是自己的孩子,才会费尽心机为她找一个有希望的归宿。终于促成列奥和斯妲拉的约会之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靠在拐角的墙边,为死者唱着祷文”,这样一个温柔静谧的结尾,让读者浮想联翩:他在祈祷什么呢?是感谢祖先的庇吗是为斯妲拉从此与过去告别重获新生而祈祷吗?我们不得而知。列奥的性格特点诚实地面对自己,不为虚荣而粉饰自己,更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神化。宁可忍受这种对自己内心的无情发现所带来的痛苦,也不愿给自己戴上虚假的光环。性格单纯的列奥一旦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变得非常热情执著。列奥思念斯妲拉,把爱情看做改邪归正和皈依上帝的起点,也就是获得新生的起点。列奥的善良和犹豫。信任他人、不愿意让别人难堪生活内容极其简单的年轻人。对爱情与婚姻十分向往却毫无经验小说中作者是如何塑造斯妲拉这个人物形象?这对塑造列奥的性格有何作用?•斯妲拉这个人物和列奥的形象形成了互补。因为在小说中,除了沙兹曼的片言只语之外,对斯妲拉的描写全是通过列奥的眼睛和心理来完成的,可以说,小说中的斯妲拉其实是列奥心中的斯妲拉。无论是列奥从照片上看出来的她的心灵创伤和个性,还是最后见面时,列奥看到的她眼睛中流露出的无比的纯洁,都是列奥一见钟情、一心所想的形象。列奥对斯妲拉的心有灵犀的认识,实际上也暗示了列奥不囿于世俗常规的叛逆心理。这和马拉默德一贯所提倡的改革宗教、复兴道德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小说中作者是怎样来描写人物外貌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善于通过小说中一个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另一个人物的外貌沙兹曼的温柔而又悲哀的眼神是通过列奥的眼睛见到的,列奥的深藏着学问的眼睛是沙兹曼偷偷看到的,斯妲拉的无比纯洁的眼神是列奥老远就看到的。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还透过外貌,赋予了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人物与人物之间心灵上的某种微妙的,甚至是带有魔力的联系。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的细节描写•沙兹曼第一次向列奥介绍对象时,列奥在谈话时三次红了脸。三次脸红都如蜻蜓点水,仿佛是他无意识的瞬间反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困窘、羞涩和自我保护的急切心情。•沙兹曼观察列奥的仪容的那一段描写,尤其是“沙兹曼装作仔细看卡片上的字,却透过刚戴上的眼镜,不时偷看年轻人……”和“他看了看四周一架又一架的书,轻轻地满意地嘘出一口气”这两个细节,极为幽默轻盈地表现出这个瘦小的老头的满腹心事,其中既有对列奥的观察,又有对列奥的认可和赞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精细而准确,仿佛在不经意间就流露了人物的真心真情,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小说细节描写的好处犹太文化下的救赎宗教的受难信息、犹太民族惨烈的历史际遇和典型的流浪程式以及现实的苦难状况加固了犹太裔作家内在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在文学运思中对犹太要素进行潜在的联结。作为一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必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他曾在小说《店员》中这样写道:“犹太人的生活目标就是受苦,谁遭受的苦难最严重,坚持得最久,谁就是最好的犹太人。”由此可见,受难是犹太人生活中一个永恒的因素。受难以求救赎是几千年来犹太人的经验生活和超验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马拉默德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魔桶》的人物都处于受难状态中,他们仿徨忧虑,却没有一撅不振。列奥在一周的消沉之后意识到他是个犹太人,而犹太人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清醒地认识现实的同时,他发现了沙兹曼女儿斯妲拉的照片。女孩青春逼人,却明显遭受过痛苦。虽然沙兹曼一再强调“她太野,没有廉耻,她不配嫁给一个拉比为妻”,“就像牲畜,就像狗”,“她该下地狱,该烧死”,列奥还是对这个女孩念念不忘。小说的主题•作家以深邃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列奥芬克尔在追寻爱情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精神痛苦,并且深刻的指出了痛苦根源来自于列奥的人性和残酷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在困境中拼命挣扎,追求新生活,创造更高的精神境界。作者通过他们的遭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不平,并赋予作品惩恶扬善的寓意。题目为《魔桶》的含义?•小说有关桶的描写只有三处:•其一、沙兹曼第一次来列奥处时,从他的黑色公文包中取出了六张待嫁女子的卡片,列奥有些失望,沙兹曼赶紧安慰地告诉他:“我办公室有多少卡片,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抽屉里都塞到顶了,我只好放在一个桶里。”•其二、当列奥发现斯妲拉的照片时,思忖着怎么这样的一个姑娘竟然会“扔进沙兹曼的桶里”。•其三、列奥按捺不住心中对斯妲拉的思念,费尽周折找到沙兹曼的住处,看到了沙兹曼的房间堆满了破旧的家具,惟独“没见沙兹曼的那只魔桶”。魔桶的双重含义•细读这些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赋予小说命题的双重意义,表层含义是指在沙兹曼那里待嫁女子的数量之多,这从前两次对“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深层含义则是表现爱情之桶的魔力。这种魔力可以让心如死灰者迸发出对爱的追求,可以使萎靡不振者激发出对美的期盼。一、“鱼”的象征意义故事中,随着犹太人沙兹曼,这个职业媒人的出现,我们时常看到“鱼”(fish)这个词语。他吃的是鱼,身上散发的是鱼的味道,甚至他的家里都弥漫这一股咸鱼的腥气。“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沙兹曼为了将自己的女儿嫁个好女婿可谓工于心计、煞费苦心,对于不谙世故的列奥来说,他就像是一条水里的鱼,滑溜,难以捉摸。在西方文化里,鱼象征着重生。可以这样说,对列奥来说,与沙兹曼的相逢就意味着他精神上获得新生的开始。正如前文提到的,自从与沙兹曼、莉莉这些现实中的人物接触后,列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上帝之间的真正关系,体会到他自己“没人爱他,他也不爱别人”的窘境。但到了最后,他可以爱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可以爱斯妲拉,正如沙兹曼所说。从选择为上帝服务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职业,找个妻子只是为了更好的为这个职业服务,到英勇的选择一个妓女作自己的妻子,并以这种方式来拯救她,列奥・芬克尔在精神上已经获得了重生。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小说的末尾,“在街头拐角处,沙兹曼,靠着一堵墙,在为死者唱着圣歌。”那死者,意味着过去的列奥和斯妲拉的死亡,同时也宣告着他们的新生。•二、季节转换的象征意义季节的转换象征着列奥重生的进程。在他第一次遇见沙兹曼的时候,还是冬季,一个毫无生机的季节。“莉莉……身上具有某些东西,意味着春天的临近。”斯妲拉那张相片中的脸,给了列奥“一种青春的印象———好比春天的花朵”。只有当他亲眼见到斯特娜时,象征着重生与希望的春天才真正来临,只有在那时,爱情和渴望的红玫瑰才能迎风怒放。从冬末,到春的临近,直到春的来临,列奥逐渐的转变,最终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三、“窗”的象征意义列奥在遇到沙兹曼之前,一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可以从一个细节看出来。当他与沙兹曼第一次面对面的时候,他非常害羞,以至于装作没看见沙兹曼的活动,而死死的盯着窗外。透过那扇窗,他几年来第一次注意到季节变化的痕迹。他决定生活得更积极些,自己去找到真爱,然而却一无所获,他有些一反常态了。有一天早上,他艰难的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