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三、学时分配表章序章题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小计导论441商品662货币66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6284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44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36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38市场经济体制449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449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62810对外经济开放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411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4412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4413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66合计64468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3.明确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方法和意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教法建议:讲授法考核要求:1.识记:物质资料生产;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2.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生产关系“四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规律的类型。3.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参考书目:[1]张维达、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2]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版。[3]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一章商品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2.掌握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运动。3.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的含义。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的含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含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交换比例。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四、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未违背价值规律。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教法建议: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案例。考核要求:1.识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2.领会: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3.应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参考书目:[1]张维达、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2]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版。[3]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二章货币教学目标1.货币的本质、职能2.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各种内存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二、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纸币流通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教法建议:讲授法。考核要求:1.识记:货币的五种职能。2.领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的本质;纸币流通规律参考书目:[1]张维达、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2]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版。[3]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4]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2.剩余价值的生产及其分配。3.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六、成本价格和利润资本和产业资本。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七、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的形成。平均利润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八、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的产生。商业资本的运动。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大体相当于平均利润。九、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的产生。借贷资本的特点。利息及利息率。现代借贷资本的运动是通过银行活动来实现的。十、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土地价格。十一、资本积累的源泉再生产的两种类型。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十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教法建议:讲授法。考核要求:1.识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地租;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2.领会: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借贷资本的特点;地租的两种形式。3.应用:试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正确回答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参考书目:[1]张维达、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2]吴树青、逄锦聚、洪银兴、林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学出版社,2004版。[3]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Ⅲ分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教学目标: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科技革命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资本的本质。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国有垄断资本。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及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四、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国有经济的作用。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缺陷。分配制度上的缺陷。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教法建议:讲授法。考核要求:1.识记:垄断;垄断组织的形式;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领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的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国家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