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1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TuinaofInfantsandChildren课程概述Courseintroduction推拿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小儿推拿好处: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提高小儿抗病能力,防治小儿病痛。古老而年轻的学科。适应证广(各系统、各科病症)。自然、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疗法。概述History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勺匙的周边括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囱上及手足心以祛除风寒。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小儿推拿著作有三十余种,现在尚存约十种。其中,《针灸大成》中的《按摩经》(1601年)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适用对象Therapyrange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小儿推拿特点Characteristic(一)有特定穴位:点、线、面;(二)百脉汇聚于两掌,操作时习惯推拿左手;(三)强调手法操作程序: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技术要领Manipulationessential(1)Manipulation: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常配合介质(滑石粉)。(2)Period: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依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活掌握。机理Cause(1)小儿皮肤先天喜抚触,良性的抚触有利于发育,身心健康(皮肤饥饿)(2)手法治疗调理作用。小儿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为稚阴稚阳之体,纯阳之体。小儿病理: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治疗及时易趋康复。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在治法上以解表、清热、消导为主。一、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风池)攒竹——开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术者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只推,推30-50次,称推攒竹,亦称开天门。[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坎宫(阴阳)[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操作]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眉梢作分推,推30-50,称推坎宫。[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太阳[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术者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揉30-50次,称揉太阳。[作用]推揉太阳: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要用于外感发热。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二、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天河水: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次数:100~300次。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六腑】线状穴位。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退下六腑。次数:100~300次。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脊柱】线状穴。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是小儿身体上最长的线状穴。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纹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称为大推脊,其清热作用更强。②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法(见上周捏脊法)。次数: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主治:发热、惊风、疳积、腹泻、便秘等。临床应用:①能清热,在推脊时可蘸少量冰水或酒精,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多与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多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上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治疗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三、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脾经】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①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③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板门】面状穴位。位置:掌侧大鱼际平面。操作: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次数:100~300次。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可与补脾经、揉中脘、揉脾俞等穴合用;②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小儿推拿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适应症】小儿推拿疗法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禁忌症】有重大疾病的小儿,如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一般均只推左手。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扎实。小儿推拿分疗程,一个疗程6次,每天一次,一般1到两个疗程。轻的、急的疾病几天即可见效,有的疾病则需要较长时间。捏积最好在既不空腹又不饱食的情况下进行,以防止由于孩子哭闹而引起呕吐。小儿推拿是一种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外治法,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不仅需要辨证选穴,而且手法上有补有泻,讲究颇多。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由医生进行治疗,如果家长自行模仿,有可能出现偏差。另外,推拿以后,小儿还有一些应该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小儿保健推拿四法1、健脾法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操作方法】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2、保肺法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操作方法】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3、安神法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操作方法】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4、益智法处方: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操作方法】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