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精品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孙庆均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动物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是对动物演进过程中从反射活动到心理的出现,由低级动物到高级的类人猿心理(与人类心理接近,却有本质差异)的不同级别的现存代表进行比较研究,以构成动物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轮廓。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以下谈到发展心理学均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方向进展,各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排定了的,不能超越阶段等级,不能颠倒顺序,更不能随意前后错乱。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特殊的重要阶段来看待,只被视为“具体而微”的成人而已。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主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他们强调儿童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二、科学少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二、科学少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早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其研究内容包括感知、动作、言语、意志等多个方面;他的研究方法涉及纵向跟踪、横断比较,采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普莱尔的研究价值在于:开启了儿童心理学的科学性研究,推动了其后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为心理学开创了发展心理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发展心理学界影响深远。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出现了重要的理论派别。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先驱人物:•霍尔(G.5.Hal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智力测验、格塞尔(A.Gesell)的儿童发育常模等。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派别:•霍尔提出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以及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简史•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将心理发展的概念只局限于从出生到青年期这一阶段的心理成长上。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人们对心理发展内涵认识的加深,毕生发展的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发展心理学概念开始被确认,并取代了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所处的地位,使儿童心理学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组成部分。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二、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也叫追踪研究。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二、纵向研究•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所以日益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这种观点又分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大阵营。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他断定“人的能力得自遗传”。他还进行家谱调查研究,并归纳出遗传定律。该定律表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属于遗传决定论阵营的霍尔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直至最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还认为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他的一段名言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2.环境决定论:•这段名言是:“给我12个健全的形体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察性如何以及他的祖先属于什么民族。”•他还提出“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永远赶走吧!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说过:“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说过:“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相互作用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于客体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是主体相对于客体而作出的能动作用。相互作用论注重的是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以什么关系发生作用,深入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企图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著颇丰。他的研究路线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而达到揭示人类认识发生规律的目的。其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创立了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过程。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一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平衡是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l)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大约在9一12个月,儿童逐

1 / 2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