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谈孔子“仁”的思想内涵作者:全华相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在《论语》里,包括仁之爱、仁之礼、仁之孝悌、仁之忠恕、仁之五者等思想内涵。关键词:孔子;仁之道一、仁之爱一是仁者必须要有德。所以,孔子强调:君子的德象风一样,小人的德象草一样。草遇到风肯定会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趴下。(《颜渊》)有德的人必然廉洁。因此,孔子提出儒者做官的原则:“委之以货财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语》)“为仁由己”,指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学而》)“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可以说,德是基础,仁是德的表现。有德才有仁。无德之人必然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二是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相处,相互友爱就是仁。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是:“爱人。”马厩烧了,孔子问“伤人乎?”而不问马伤没有。因为,人比马重要。况且孔子的时代人比现在更重要。(《颜渊》)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孙丑下》)三是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和谐,推而广之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强调“和无寡,安无倾。”“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孔子强调:“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即喜爱(好)人,压恶(坏)人,爱憎分明。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因民之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尧曰》)的“役民主张”;不仅如此,孔子更进一步提出对百姓要“富而后教”。指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并将此谓之“四恶”而加以批判。龙源期刊网四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子路行路,走进山里,有一群野雉落在山岗上,孔子抬头一看,眼色一动,野雉便飞向天空盘旋,过了一阵,大概是看到孔子一行并无伤害它们之意,于是又落下来。这时,孔子很有感慨地说道:“山梁雌雉,时哉时哉!”(《乡党》)五是强调世界和谐。仁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他可以推及世界。人与人有仁德之心,国家与国家也一样应该有仁德之心。所以,孔子提出“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子路》)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国家,不需要依靠武力,不需要霸道就可以受到其他国家与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同时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尧曰》)不但不以霸道、强权欺负别国,而要在别国快灭亡之时施以援手,在别人快绝后之时,给以帮助,在别国灭亡的人给与帮助。你即使什么都不做,这些国家与人民就会自然而然地归附于你。就象孔子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你有了仁德之心,你就如天上的北斗星一样,其他国家就会象星星一样围绕在你身边。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就出现过“忆长安,十月时,华清士马相驰。万国来朝汉阙,五陵共猎秦祠。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唐代·樊珣《忆长安·十月》)《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二、仁之礼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保障。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服、克制个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礼仪,就是仁了。“颜渊由问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孔子主张德主刑辅。指出,法律只是治理国家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是根本。统治阶级只有将其政治统治建立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培养起符合其统治意志的社会道德观念,依靠人的道德自觉,才是保障天下太平的根本。所以,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做遵章守纪的仁者。三、仁之孝悌仁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儒家认为,仁的基础是孝,一切德行的根本是孝,儒家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的存在都是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道德教化又以孝行为根本。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缺乏礼制约束的时代。所以,孔子叹息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强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在本质上是仁的践行,由在家爱亲之孝推及到社会,就是爱民、爱人,即由家庭开始,以待父母之心而待天下之民。在家为小孝,在国为大孝。悌,就是把孝推及到兄弟姐妹等。历史记载,卫公子开方仕齐,十年不归,管仲以其不怀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以为相。龙源期刊网四、仁之忠恕曾子总结孔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曾子说,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就是忠恕之道而已。什么是“忠恕之道”?忠,就是忠诚。晏子说:“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对个人是忠信,对国家就是忠诚。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嫌弃自己的家与家人,进而不嫌弃自己的国家就是忠。恕,就是宽恕。“恕”即推己及人。孔子在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官员爱字画。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一国近服紫,全国人民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因为上有所好,下必胜焉,投其所好。楚王爱好宫女细腰,这些宫女都纷纷节食,甚至有的饿死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李后主嫔妃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窨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是反面教材。五、仁之五者什么是“仁之五者”?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所谓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恭,就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受人尊敬。庄重谦和,因为“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宽,就是对人要有胸襟,要宽宏大量,能够包容别人所有的短处及小过错。因为“宽则得众”(《阳货》)如“薄责于人”、“既往不咎”之类。信,就是能信任人,有自信。“信”即取信于民,待人诚信。因为,“上好信,民莫敢用情”(《子路》),“信则人任焉”。(《阳货》)子贡孔子怎么为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说明信房产重要。敏,就是聪明敏捷,反应快。惠,对别人就是施以恩惠。对需要帮助的个人给以援手;为政者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就是恩惠。“惠”即惠民。而惠民的条件是“执事敬”,即要忠于职守,勤政廉政,不谋私利。因此他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要求为官者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王应麟.《国学经典大全集》,2009年11月珍藏本[2]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赵之衍.《孔子的仁》《牛城晚报》,2012.3.10(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