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肥厚型心肌病(HCM,HypertropicCardiomyopathy)HCM的流行病学•一般人群发病率0.02%~0.2%•HCM的第一代约有1/4发病。许多亲属症状轻,只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才发现HCM的病因•病因不清,多认为与遗传有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已证实HCM是由7个编码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一些非肌节基因可能也会引起HCM。由这些基因表达出的功能缺陷蛋白组装入肌小节,导致异常的心肌纤维结构与功能•其它病因:–钙离子异常学说,钙离子通道增加,导致细胞间钙离子浓度增加–异常交感刺激–异常肌间动脉说–内膜下心肌缺血HCM的病因•某些基因突变可引起特定的心脏形态学改变•突变类型也决定了疾病的外显率和预后•猝死的机制可能和突变类型有关肌小节收缩蛋白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已明确突变的举例数目突变(在分子中的位置)临床联系心脏肌钙蛋白T(TNN2)[lq32]11…外显率低,轻型,但预后差基本轻链(MYL3)[3p21.2-p21.3]2Met129Val中央型HCM,外显率高,预后差Arg154His中央型HCM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11p11.2]21大多数突变导致了短链蛋白外显率低,轻型,发病晚,预后好调节轻链(MYL2)[12q23-q24.3]4Glu22Ly中央型HCMβ-肌球蛋白重链(MYH7)[14q11.2-q13]>50Arg249Gln预后差Gly256Glu(ATP区的外端)外显率低,预后较好Arg403Gln(肌球-肌纤蛋白接口)外显率高,预后差Arg453Cys(ATP区的外端)预后差Val606Met(50-kd交叉点)外显率高,大多数家族预后差Arg719Trp(ELC结合点)外显率高,预后适中Gly716Arg预后差Arg719Gln(ELC粘接口)预后差Lys847Glu(在杆上)预后良好Arg870His(在杆上)外显率高,预后较好Leu908Val(在杆上)外显率低,中央型HCM,预后较好α-原肌球蛋白(TPM1)[15q22]4Asp175Asn表型多变,预后较好Glu180Gly轻度左室肥厚,预后不清楚Ala63Val轻度左室肥厚,心衰,预后差Lys70Thr轻度左室肥厚,心衰,预后差心脏肌钙蛋白I(TNN13)[19p13.2-q13.2]6……——摘自JAMA,1999;281:1746~52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基因多变性HCM的病理学•大体解剖–心肌重量增加,心室腔变小。左心室最常受累。心房可受累扩张(左室舒张末压增高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致心房收缩期负荷过重)–部位:可发生在任何一部分,但发生在室间隔的占一半以上,其它包括全心室肥厚,间隔中部或下部肥厚,游离壁肥厚,心尖部肥厚•组织学特点–心肌细胞异常肥大,排列方向紊乱(紊乱排列的心肌超过5%,非HCM<1%),结缔组织与异常的细胞间基质增多,纤维化增多,甚至可见“瘢痕”样组织,位于肥厚心肌的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减小HCM的病理生理学•HCM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原因:–室间隔肥厚使左室流出道(LVOT,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变窄,–收缩中晚期LVOT血液速度加快,产生Venturiforces,拖曳二尖瓣前叶移向间隔部,即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tion,SAM)导致LVOT狭窄加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LVOT压差(LVOTpressuregradient,LVOTPG)不一定存在于所有HCM中,静息时LVOTPG≥30mmHg为有意义的梗阻–无论HCM是否存在LVOTPG及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存在心肌舒张功能异常HCM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在常规体检或因为家属成员发病要求体检时才发现•年龄:30-40岁•性别: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心肌肥厚程度与临床症状平行,但并非完全如此。不能将引起症状的原因只局限于肥厚心肌一个因素上HCM的临床表现左室肥厚瓣下梗阻舒张功能异常LVSPBPLVEP舒张期冠状动脉小血管异常心肌缺血---MaronBJ,NEnglJMed1987Mar26;316(13):780-789HCM的症状•气短:最常见的症状,由舒张功能不全所致•心绞痛:3/4的病人•乏力:机体供血不足•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由于瓣下狭窄及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输出量不足所致,心律失常及用力等因素可加重之。儿童与青少年发生晕厥与晕厥前驱症状多预示猝死危险增加•其它:心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眩晕HCM的体征部分无症状患者心脏听诊可完全正常。明显的体征主要见于有LVOTPG的患者。•视诊:心前区异常的心尖部抬举样搏动并弥散。左室舒张功能受限,心室收缩期前心房强有力的收缩,由于明显的a波可能见到双重心尖搏动。•触诊:心尖部抬举样搏动且弥散。心尖部、胸骨左缘3、4肋间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正常–向左侧扩大(左室后壁及心尖肥厚)–向左下扩大(发生心衰时)HCM的体征—听诊•听诊:–心音:严重左室流出道狭窄的病人可能发生逆分裂。第三心音较常见–心脏杂音:第一心音后,呈粗糙递增-递减性的收缩期杂音,心尖及胸骨左缘之间最清晰,可传导至胸骨下缘、腋下及心底部–心脏杂音由两种成分组成:•来源于LOVT狭窄,收缩中期粗糙的向胸骨下缘传导•来源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吹风样向心尖、腋下传导–在不存在LVOTPG时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除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其原因还可能为①IVS肥厚致RVOTPG。②强有力的左室收缩。③左室结构异常HCM的体征—听诊•听诊:–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由于相对的二尖瓣狭窄(过多的血流在心室舒张期近入心室),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会发现约有1/3的病人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很少能听到HCM的体征—听诊•收缩力减弱,前、后负荷增加的措施均会使PG减小,杂音减弱•收缩力增强,前、后负荷减少的措施会增加PG及杂音•若有多重因素影响,应优先考虑心肌收缩力HCM的体征—听诊收缩性前负荷后负荷增加PG和杂音valsalua动作(用力中)-↓↓站立-↓-早搏后↑↑-异丙肾↑↓↓硝酸甘油-↓↓运动↑↑↑心动过速↑↓-低血容量↑↓↓减少PG和杂音valsalva动作后-↑↑蹲踞-↑↑酚妥拉明--↑β-肾上素阻断剂↓↑-全麻↓--HCM的辅助检查—心电图•85%有压力阶差的患者心电图异常•局限性左室肥厚患者的ECG可正常•最常见的改变为左室肥大伴继发性ST-T改变。QRS波多在胸前过渡导联(V3、V4)最高•病理性Q波:占20-50%,常见导联为Ⅱ、Ⅲ、AVF和/或V4-V6,系由间隔病理性心肌细胞异常除极或间隔梗塞所致•其它改变–电轴偏移(左偏为主)–左前分支阻滞–旁道(房室)–房室传导异常(短P-R间期)–QRS波幅渐减小(可能提示心肌肥厚或纤维化的进展)–ST段动态衍变(心肌缺血或梗死所致)HCM的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发现3/4以上HCM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4的人存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在间隔肥厚明显的病人中发作更为频繁•室上速见于1/4-1/2的病人•房颤见于5-15%的病人HCM的辅助检查—电生理检查HOCM患者电生理异常81%窦房功能异常66%持续室速43%希氏-浦氏纤维异常38%旁路5%HCM的辅助检查—胸片、ECT•胸片:左室正常或扩大;左房增大常见•放射性核素扫描:–Tl201心肌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部分病人冠脉造影正常,而心肌显像有心肌缺血改变;某些收缩功能障碍的病人,可发现固定的心肌灌注缺损。–心血池:射血分数明显增高(80-90%)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诊断HCM的主要手段•HCM超声分型:–室间隔肥厚型,约占90%以上–心室中部肥厚型约占1%–室间隔后部和或左室侧壁肥厚型约占1%–心尖肥厚型少见–对称肥厚型少见–右室肥厚型罕见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典型特点:–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2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0-1.3–二尖瓣叶前向运动,即SAM现象–LVOT变窄–左室腔一般小于56mm–FS>35%,EF>65%–室间隔收缩乏力–二尖瓣关闭不全。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UCG诊断HCM时应注意:•ASH并非HCM独有–运动员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法鲁氏联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高血压,主动脉狭窄•SAM现象也并非HCM所独有–典型的SAM现象是:二尖瓣叶在收缩期明显移向间隔,在舒张期前立即回到正常位置。前向运动的瓣叶可以是前瓣或/和后瓣也可是腱索部分。可见于大血管移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低血容量休克,高血压等–假性SAM现象:左室后壁高动力的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心包渗出,二尖瓣脱垂–M超所见的SAM发生在腱索水平而非二尖瓣叶,也非真正的SAM,此种情况见于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二尖瓣脱垂及正常心脏HOCM超声心动图(术前)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心室造影:–心室腔变小,心室收缩期末期呈狭长线样,射血分数多大于70%–乳头肌肥大,在收缩末期,左室腔被肥大的乳头肌所充填–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造影剂向左房返流–5%的病人可能有舒张及收缩期容积增加,主要见于严重的心衰–若为心尖肥厚的HCM,左室造影呈“铲子样”–左前斜有助于了解室间隔的厚度、形状和结构,能鉴别室间隔左侧是否平坦或突入左室流出道,突入在中部还是较低的部位,以及是否间隔肥厚突向右室侧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多粗大、迂曲,间隔支增粗,有时呈扫帚状–心肌桥的发生率在60%左右,主要累及LAD及S,有时右冠状动脉亦可见心肌桥–>45岁的病人可能合并冠心病•心肌活检:–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查。因紊乱排列的心肌呈散在分布,取得的标本不一定代表病变心肌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左室舒张末压通常增高–约半数病人静息时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另有15-20%应激后出现–约1/4的病人压差≥30mmHg•测定压力阶差的方法:–猪尾导管在左心室-主动脉连续测压–端孔导管或右冠导管连续测压–端孔导管或右冠导管置入左室,或穿刺房间隔通过左房进入左室测压,可同步显示左室内压力与主动脉内压力两条曲线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HCM的年病死率约为1.4%,其中猝死0.7%,心衰0.5%,中风0.2%•HCM的转归,预后不一–可无症状,持续处于稳定状态–5到10年内迅速恶化–部分会有临床症状好转–10%的HCM可发展至左室扩张、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与肥厚程度及LVOTPG不相关–出现房颤可加重临床症状–对妊娠有较好的耐受性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猝死:–HCM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50%。–猝死可为HCM的首发表现。猝死也可发生在疾病平稳期–发生机制•心律失常所致,通常被认为是最常见原因•机械性梗阻所致低心排血量–虽然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青少年,但猝死并不局限于青少年,猝死会持续在所有年龄组中发生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猝死的危险因素:–持续室速–家族性猝死史–不良基因表型(如:β-MHC基因的第13对外显子Arg403-Gln的家系)–晕厥史–反复发作的非持续性室速–左室肥厚(室壁≥35mm)。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心力衰竭–HCM死亡的第二原因,占36%–原因多为房颤所致,也可能为广泛的心肌坏死•中风–占HCM死亡病例的13%,多见于老年人及合并慢性或阵发性房颤的病人,其中女性更常见HCM的治疗•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乙胺碘呋酮•手术治疗–室间隔切开-切除术–二尖瓣置换术•双腔起搏器治疗•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HCM的治疗—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减少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机制:β-受体阻滞剂减少因运动所致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尚无证据表明能减少HCM病人的猝死–关于β-受体阻滞剂疗效的报道差异很大,约有1/3至2/3的病人症状改善HCM的治疗—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主要有异搏定,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