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四要》妙境长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静坐四要———《静坐漫谈》节选妙境长老1995讲于福严佛学院1.如何修止观2.谈去魔事3.要修加行4.依圣言量一、如何修止观(调饮食,睡眠,身,息,略)现在说调心,怎么样调心?其实这个事情,我们从经论上看,释迦牟尼佛也早都告诉我们了,早都告诉我们怎么样调心。经论上怎么说的?就是一开始要学习「五停心」,就是这个方法。五停心学习到一个水准、到一个水平的时候,就是修「四念处」。经论上已经告诉我们就是这样办。但是我们现在中国佛教,出了家以后,少数人也可能是比量比量,修修五停心、修四念处也能有,但多数没有这样做。多数一出家,当然可能是去受戒,受戒完了在庙上做事,可能是做知客、做殿主、做监院,然后就做方丈了。做方丈,也有可能学习佛法、也可能不学。然后就是光是做事,然后到老病死来了就走了。就是这样子。现在说修五停心。五停心在《俱舍论》上说是「二甘露门」,二甘露门就是一个不净观、一个数息观。「数息观」是旧的翻译,玄奘大师他翻个「持息念」。「持息念」这句话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定得很有意思。「息念」就是念这个息,就把你的心摄持、使令它不散乱了,就把它控制住了。这个「持」就是控制,控制这一念心叫它不要乱跑,叫它安住在这里、不要动。怎么办法呢?就是念这个出入息,心就不动了。若是说数息观,这个法门第一个方法是数息,其他的不是数。所以持息念这个名词的意义、立的名义比较圆满一点。原则上说,直接就修四念处就好了嘛,为什么要修五停心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我们心若太散乱了,如果自己观察自己的时候,我感觉我这个心太散乱,不能够安住这里不动,心里一定要去想一下这个、想那个,不能够专注在这一个境界上,一定要想东想西,那么你就不能修行了。那么怎么办呢?佛告诉我们,修持息念。说「我这个心,我能专注,我并没有很多的妄想!我几个钟头,我在这里做事,心能专注!」但是另外有别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是想女人!有这个问题。心里面(就说我们男人)老去打女人的妄想,想女人,这也不能修行。出家人出了家要修学圣道,心里面想女人也不能修行。那么怎么办呢?佛说,你修不净观!这个心也就会安住在这里,就不想女人了,你就可以修四念住处了!这是二甘露门:多贪众生不净观、散乱众生持息念。愚痴众生因缘观:因缘观就是观察十二因缘。观察十二因缘,就是生死的轮回、惑业苦的轮回、六道的轮回、善恶果报的事情,就不会不相信因果。愚痴众生因缘观。我慢众生界分别观:就是这个人我慢的心特别强,或者这个人有特别什么优点,他这个慢心就高,容易瞧不起别人,感觉自己很了不起。那么这样子,修界分别观,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体,就是地、水、火、风、空、识,就是这六样的成份组织起来这么一个身体,这里面没有我可得,是无我。用界分别观来破这个我,那么我的慢就没有了,就不会瞧不起别人、抬高自己。散乱众生持息念(修数息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愚痴众生因缘观,我慢众生界分别观。但是,后来又有的本子改变了,「我慢众生界分别观」不见了,「多障众生念佛观」!不修无我观!界分别观明白点说就是无我观,修无我观很好嘛,不要它,多障众生念佛观,不过念佛也好,往生阿弥陀佛国。不过,五停心的念佛观,那情形又不同。这其中在《俱舍论》上,主要是这两种:多贪众生不净观、散乱众生数息观。用这个方法使令心能专注一处、修四念处,就是这样意思。这样修,当然要经过一个时期,修不净观、修数息观,或者修不净观、不需要修数息观,或者不需要修不净观、只是修个数息观。也有的人,虽然没有什么修行,但是他没有什么欲心,这种人也是有。但是他如果心散乱,你还应该修数息观,修这个持息念。如果他也没有这个情形,心里不是太散乱,那就应该修四念处了。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我们那一天曾经在这里讲过八解脱(八背舍)。八解脱是什么人修?都已经得灭尽定了,都是三果圣人了,八解脱最后一个解脱就是灭尽定解脱,他还要修八背舍(八解脱)的。有的人已经得了神通,譬如非佛教徒他能够修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再修神通,都得了神通了,但是看见女人的时候还动心!动心,这神通就没有了。优填王,国王当然有他的自在力,领了很多的女人在山野里面又唱歌、又跳舞。这时候赶上五百仙人从虚空里飞过去(仙人就是有神通嘛!)一看见那么多的女人在那里跳舞,心就动了,就从天空上就掉下来,一动心就没有禅定,没有禅定就没有神通了,所以立刻从天上摔下来了!所以,不净观还是要修,观身不净还是要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是助道,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正道、是正行。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是断爱烦恼;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断见烦恼。这两种烦恼断掉了,你就是阿汉果了!这就叫做修观,四念处是修观,也叫「四念住」、也叫「四念处」,这叫做修观。修观的时候,当然也应该修止(修奢摩他止),用止和观来调心。修止,若是你已经得到欲界定、得未到地定,《俱舍论》(是说一切有部)主张:你若得未到地定以后,你也可以继续修初禅、你也可以修四念处。如果得到未到地定以后修初禅,也很容易就得初禅了,那么再修二禅、三禅、四禅也可以。得到四禅以后,在禅定里面修四念处,一下子就得三果;得三果继续修就得四果了。若大乘佛法当然是得无生法忍了。如果你得到未到地定以后,不修初禅,修四念处也是可以,那时候就得初果,而不是得三果。再努力用功就是得二果、三果、四果。先得禅定,得**四禅,在禅里面修四念处,一开始得圣道,一下子就得三果,就是把初果、二果超过去了。就是因为你得了四禅以后,把欲界的烦恼伏住不动了,所以四念处这无我观成功了,就得三果;或者说是三果向,贬它一级。若是不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愿意先得圣道,那么就是在未到地定里修四念处,先得初果。在《般若经》上说:初果若智若断,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在《般若经》是这样讲。那么就是先得圣道,得了圣道以后,可以继续再修禅也可以;这是随人的欢喜。你得初果以后,你愿意修初禅也很容易就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到四禅以后,自然就是三果了。三果再继续修行,很容易得四果。这时候再修神通也可以。我们现在讲修止。修止的时候,刚才说也可以用数息的办法,这个息的一出一入,你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数这个数。我刚才说过,数出息、不数入息,数入息、不数出息,也可以出息、入息都数。不过若是都数,是忙一点,你在那里一直一二三四五,一直数得很密。若是数出息、不数入息,入息不数,你心就比较从容一点,就不忙,数得慢一点,一……二……数得慢。若出息入息都数,一…二…三就数得快一点。数息这件事,我感觉的确是摄心的力量是很大,使令你不容易打妄想;就是打妄想了,也容易回来,你很快会发觉,「我现在怎么不数息了!」很快地发觉,就回来了,回来继续数,它就不打妄想,数息的确有摄心的力量。这功夫高了的时候,你可以变动地数息,可以变动一下。怎么变动呢?其实就是熟能生巧。譬如说你心里面数一(假设你数出息),息一出数一,再出息、再出息不数,心里面不数,可以经过两回出息,在第三回出息的时候数四,就是二三不数了,数四的时候,再出息、再出息应该是五六,五六不数,数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只数三个:一、四、七。这样子数息有什么好处呢?你心里面动得少一点,心里感觉静,寂静一点。初开始这样用功的时候,好像数两次,一数一次,二三数了两次,初开始有这种感觉。但是久了就不是,久了只是数一,二三就是没有数。只是数一、四、七而已。久了他就不数,数息有这种情形。你继续这样用功的话,这个息会逐渐地、逐渐地慢。有的人用功,「哎呀!我现在没有息了!」实在不是没有息,它就是慢,过一会儿还是感觉到有息。因为你这时候只还是在欲界定、或者是到了未到地定,初禅都没有到,不可能没有息;到第四禅的时候才没有息。可是在欲界定、未到地定的时候,有这种相似的境界,就是没有息了。有一个(我们不要说名字)在家居士,好像他的境界太高了,他都没有息了,说得简直是得阿罗汉果了!修行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事情,一点虚伪也没有的!修行人应该是这样子,不能说话骗人的!不可以这样子。当然,修行的方法,你不注意就不知道。听他说的时候,玄之又玄,好像!但是你若真实去学,这实在是骗人的话,其实是不可以骗人的。你骗别人有什么好处呢?实在就等于是骗自己。当然修行的事情,修如来禅。我们讲的都是如来禅,佛的大慈悲,这些《阿毗昙论》这些大德告诉你清清楚楚地,都预先告诉你,一点都不保密的,没有秘密。祖师禅不是,就是保密,就抓住这个手,是什么?这个手是不张开的,就是——猜。当然祖师也有祖师的意思,不过我好像这样说对祖师不恭敬,但是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个态度,就是清清楚楚地告诉你怎么样用功。但是人是各式各样的人,所以有的时候心静下来、很静了的时候,不愿意数息。不愿意数也可以,就是随。数、随、止、观、还、净这六个方法,用随的方法也可以。随的时候,随就是随逐,你到那儿去、我到那儿去,我老是随着你,随逐不舍。随是随什么?随这个息。我们初开始用功的人,这个息是由脐至鼻,就是出息,由鼻至脐是入息,初开始用功是这样。若是你功夫进步了的时候,息不是这样,这个息由鼻能到大脚趾头。有的时候,功夫高了的时候,鼻不出息。我们是由脐至鼻、由鼻至脐,这样出入息,功夫高了的时候,不是这样了,他周身毛孔在出息入息。说「我怎么没有息了?」不可能没有息的!息到那里,你的心就到那里,一直随逐它不舍。一直地可以这样子随息。这是用随息的方法。随息的方法和数息计数的方法比较起来,初开始的时候的境界,随息若能随得好,你的定力高过数息。如果你的定力不及格的时候,随息不行,你随的时候就打妄想了;若数息,心就不打妄想。这就是你的定力不够,所以你还非要数息,不能随息,你一随的时候,心就跑了,有这种事情。这是数、随,数息、随息。「止」,就是止在一处叫止。你可以止在肚脐这也可以;也可以止在大拇指那里也可以,你的心住在那里不动也可以;或者观佛像,观佛像的时候并不是睁开眼,我那天也说过,你心里面就是住在佛像那儿不动,也可以。其次,这个止就是天台智者大师说叫做「制心止」,「制心止」就是刚才我们一开始说的,不用息作所缘境。数也是以息作所缘境,随也是以息作所缘境,就是心是能缘、息是所缘,数和随都是以息作所缘境。智者大师说这个制心止,不是以息作所缘境,是以心作所缘境。能缘的心也是心、所缘的也是心,就是以心为所缘境。若是你通过数、随的方法,你学习数、随的方法,经过一个时期以后,你用制心止的方法(这个制就是制伏的制,控制的制),制心止也是很好的。你数、随也是止,制心止也是止,这样子修。假设是修到了欲界定,欲界定成功了,那么进一步到了未到地定也不错。修的时候,(刚才说过)如果这时候愿意继续地修止,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修到三禅、四禅以后有什么好处?可以有神通、可以修神通。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都可以。欢喜有神通,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修神通。若是你不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未到地定里面修四念处,能得圣道,得初果、二果都可以,没有神通。可是得到初果、二果就是圣人了。说「我得到**四禅,我可以修神通、有神通!」那还是凡夫,你还是生死凡夫。要是说福田、良福田,供养初果,这福田不得了。供养一个有神通的、四禅的人,这是凡夫,还不能和(没有神通的)圣人比。这还是有这么点差别。按佛的意思,从经论上看佛菩萨的意思,先得圣道好!你若是愿意由未到地定去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得了禅以后,就修四念处,很快地就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然后再修神通也可以。我看若是年轻人出家,如果你不要去做其他的事,其他的名利的事情你都放下,把四念处学得好好的、把修奢摩他止的方法也学得好好的,然后专心在一个地方用功修行,是可以成就的,一生就可以成就!也可能不需要十年、也不需要五年、也不需要一年,可能是三个月就修成功也可能,三个月就成功了!也可能一个月就成功,也可能!就是说不定的。也可能我一个月没成功,再修一个月;一个月后,再修三个月;三个月没成功,再修三个月,有可能成功的!成功了以后,如果得了初果,你心里很快乐!得了初果以后、再修禅定,也很容易得。修了禅定、再修神通,也容易成就。这个时候,得了初果以后、有了神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