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基督教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文化渊源和早期发展一、基督教与犹太教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三、基督教与日耳曼文化四、圣经文学对欧美文学的影响圣经释义《圣经》(Bible)一词源于希腊文blblia意为“一组小书”,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著作汇编。《圣经》不是这本书的本名,它是翻译成汉语时,按照中国人喜欢把重要、严肃的著作称作“经”的传统,把它称之为“经”,在前面加上一个“圣”字,以示尊重,由此有了“圣经”的通俗名称。《旧约》《旧约》亦称《希伯莱圣经》,是犹太教经典,它是古希伯来人在巴比伦俘囚(前586年)后的500年中收集编纂而成的,称之为圣典。《旧约》绝大部分用希伯来文写成。旧约全书13世纪手抄本希伯来人古希伯来人属于闪族的一支,它是一个游牧民族,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动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希伯来人向西侵入迦南(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的迦南人把入侵者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河”指幼发拉底河)。强悍的希伯来人征服了迦南人,逐渐定居下来,创造了希伯来文字。今日地图摩西十诫1.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侍奉这些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4.工作劳碌六天,第七天要安息,5.要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害人,10.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摩西使命耶和华授命于摩西,赋予他法力,让他引以色列人出埃及。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出埃及:分离红海摩西遵照上帝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旅途困难重重,在穿越红海时,摩西将红海分离,使以色列人逃出了埃及人的追杀。巴比伦之囚希伯来人在公元前10世纪,包括两个部落联盟:以色列和犹太部落联盟。这两个部落先后经历了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王统治,在所罗门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分裂为以色列(前922—722)和犹太国(前922—586)。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打败,从国王到工匠,五万余人被俘至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从此,以色列和犹太国都不复存在。《新约》《新约》是基督教经典,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之间所写,它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记载耶稣的生平,教戒以及使徒们的行事。基督教徒继承犹太教经典,取名为《旧约全书》,而把自己的经典称为《新约全书》。表明前者是希伯来人与上帝的立约,后者是基督徒与上帝的立约,两部经典通称《圣经》。耶稣和12门徒耶稣是基督教信奉的救世主,称之为基督。他召12门徒,在犹太各地传教。《新约全书》的内容主要讲述耶稣和12门徒的故事。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最后晚餐门徒犹大以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为拘捕耶稣带路。耶稣在受难前夕与门徒最后晚餐,将面饼和葡萄酒分给门徒们吃,并称这是我的身体和血。这是圣餐的来历,成为宗教仪式。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第二次被出卖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耶稣被犹太教大祭司拘捕后,以“谋叛罗马”罪送交罗马驻耶路撒冷的总督彼拉多。彼拉多不愿处死耶稣,当时正值犹太人的逾越节,彼拉多可以释放一名囚犯。他请犹太人选择,是释放耶稣还是一个真正的罪犯巴拉巴,盲目的犹太教众选择释放巴拉巴,耶稣第二次被出卖。确信耶稣无罪的彼拉多只得判耶稣极刑,他洗净双手,以示自己与耶稣的断罪无关。耶稣复活耶稣被钉十字架三天后复活,他被信徒认为是不死不灭的永远存在。他的传教成为基督教新约的基础。原罪观念、救赎观念、救世主观念是基督教中至关重要的观念。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教会伦理基督教伦理思想主要是《新约》部分。教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爱、勿抗恶、禁欲主义、信仰等。“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彼此相爱吧,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是实行爱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子,来自上帝。凡任何人如不实行爱,就不会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第四章“你们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加福音》第6章)勿抗恶耶稣在登山训示中说:“你们曾听过,有人说:‘一眼还一眼,一牙还一牙’。但是,我告诉你们:不要抵抗损害。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你便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如果有人来与你打官司,要得你的内衣,那么,你便连外衣也由他拿去。”(《马太福音》第5章)这成为基督教的伦理名言。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禁欲主义基督教宣扬人的灵魂是肉体的主宰,“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约翰福音》第6章)灵魂引导人服从神的诫命,从善,肉体则引导人从恶。肉体死后,灵魂将受基督的审判,信神禁欲的人可以上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因此在世须禁绝一切欲望和现实的物质享受,来世才有幸福。禁欲主义是教会伦理极其重要的道德原则。信仰神是最高的美德信仰神是最高的美德,也是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惟一途径。人为神而活,人的最高幸福和美德是信仰神。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信仰神,它是教会伦理最根本的道德原则,以上三条皆出自这一条。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公元二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镇压下,犹太人被赶出了住地,流亡散居欧洲各地。处于“散亡”中的犹太人把信奉的基督教散布于“散亡”之地。这为基督教成为全欧性的、世界性的宗教提供了社会土壤和种族土壤、欧美普遍信奉基督教。耶路撒冷圣火庆典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基督教定为国教最初,罗马帝国当局仇视下层人信奉的基督教。后来,基督教会渗入到一些中上层人士,他们取得了领导权,主张效忠顺服执政者。罗马帝国当局改迫害为利用,并于公元313年颁发米兰敕令,正式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一切学术、教育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下。政教合一天主教会企图将封建制度神圣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教会和王权共同统治,教皇对世俗政权也有最高权力。蛮族入侵日耳曼蛮族在作为入侵者进入罗马世界之后,才开始在基督教的感召之下踏上文明化的历程;(今天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日耳曼文化圈;)蛮族皈依日耳曼民族的文明教化过程,也就是这个民族的基督教化过程,日耳曼人是听着基督教的安魂曲和赞美诗而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文化启蒙,是在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和信仰的过程中从野蛮蒙昧状态走向了文明生活的。正因为日耳曼民族最初是听着基督教的歌谣才开始了自己的文明教化过程的,所以基督教对于这个民族有一种深入骨髓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今天,当这片曾经蛮荒的日耳曼土地上已经结出了繁盛的资本主义文化硕果时,基督教信仰仍然是这个日耳曼文化圈中的人民所坚持的基本信仰。圣经文学对欧美文学的影响欧洲文学的书面源头除古希腊文学外,圣经《旧约》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另一重要母体和源头。《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后,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旧约》的宗教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仅成为欧洲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成为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中世纪,欧洲以新旧约《圣经》为蓝本,形成了很有影响的宗教文学。世俗文学英雄史诗也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英雄史诗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其寻求统一,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骑士传奇弥漫宗教的神秘气氛和掺杂着许多怪异的故事。宗教戏剧的情节都取自《圣经》和圣母、圣者的传说。欧美文学的源泉《圣经》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弥尔顿的《力士参孙》、《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当代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约瑟和他的兄弟们》都取材《圣经》。《圣经》成了欧美文学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直到今天,许多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圣经文学的影响欧美文学受圣经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三种类型:模仿、改编和借用。对《圣经》的模仿改编以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最为突出。对《圣经》的借用各时代文学均有。借用分为两种,一是借用名词典故充实自己的作品。例如哈代《裘德》卷首语引用“圣经”:“文字叫人死”。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卷首语:“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二是借用故事情节来表现时代精神,例如弥尔顿《力士参孙》,托马斯•曼《约瑟和他的兄弟们》。1.原罪原型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原罪。因此人生来就有罪,首先要向上帝承认有罪,要认罪服罪,不可违背上帝的意志。原罪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人还没有出生就注定在上帝面前有罪。2、献祭原型(Sacrifice)祭品、牺牲品,为世人牺牲。祭品多为羔羊,称献祭的羔羊,或献身的替罪羊。《约翰福音》记耶稣是第一个献祭的羔羊。约翰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祭坛《创世纪》大洪水退后,挪亚筑祭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感谢上帝。例:苔丝被捕悬石坛。于连死,头颅放大理石桌上。克利斯朵夫肩扛孩子过河。都具有死亡-再生的献祭原型。燔祭的羊羔《创世纪》中上帝试验亚伯拉罕是否敬畏神,要亚伯拉罕把独生子以撒献祭上帝。亚伯拉罕备了燔祭的柴,带着以撒到神指示的山上。儿子问:“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儿呢?”父亲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他把柴放好,捆绑儿子在柴上,准备点火。天使前来阻止,说明是神对他的考验。亚伯拉罕就用公羊代替儿子,献祭上帝。美术作品《祭坛上的以撒》17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拉的作品。卡拉瓦拉以反传统的激烈构图和写实风格著称。这幅作品上,亚伯拉罕左手卡住以撒的脖子,右手握着刀,正要杀子的一瞬间,遭到天使制止。亚伯拉罕的严峻神色与以撒因恐惧而扭曲的脸,表现了亲子关系之间暴力相残的恐怖。画家暴露了这种敬神行为非人性的一面。3、英雄原型圣经英雄的代表是摩西和耶稣。在民间传说中,摩西是以色列人敬爱的民族英雄和先知,他被捧上圣者的宝座。摩西道德英雄圣经英雄具有牺牲精神,重道德。无私无畏,勇于探索,有失败错误,这是很难得的。圣经英雄的道德性和希腊英雄的非道德性形成对比。基督半身像12世纪镶嵌画4、救赎原型《出埃及记》是一个寻求救赎的旅程,形成救赎原型和朝圣之旅。这个寻求的原型。已经超越宗教的界限,成为人生寻求救赎的旅程。也可以说,朝圣之旅是旅程文学的宗教表现,世俗旅程与属灵的旅程。“寻求者将得救。”但丁《神曲》、17世纪英国班扬《天路历程》、弥尔顿《失乐园》、19世纪托尔斯泰《复活》,具有朝圣,寻求精神回归的心路历程。5、伊甸园原型伊甸园是亚当夏娃居住的乐园净土,象征天堂乐园,世外桃源。例如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林园,便是人间伊甸园的象征。20世纪的亚当夏娃——梅勒斯和康妮在林园中偷尝“禁果”,获得新生,最终事情败露,被赶出林园。6、撒旦原型(蛇、虫)蛇在旧约中是邪恶和狡黠的形象。它是变化不定的原型,是能量和纯力量的象征,代表邪恶、腐败、性、毁灭、神秘、智慧、无意识等。在迦南人的观念中,蛇是性的象征,性欲的物化意象,代表人的原始本能冲动。蛇的演化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是叛逆的英雄,在雪莱《伊斯兰的起义》中是善的化身。撒旦的恶在西方文学中一直有演化发展,如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邪恶代表伊阿古,麦尔维尔《白鲸》中的白鲸,霍桑小说中的“罪“,康拉德的“黑暗中心”,戈尔丁的“蝇王”等。7、洗礼原型(Thebaptism)象征净化、涤罪、赎罪、新生、再生。洗礼有水洗、火洗、灵洗。源于《四福音书》基督受洗ThebaptismofJesus。水洗:基督受洗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约翰给他受洗,用约旦河水给他施洗。耶稣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水洗基督受洗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约翰给他受洗,用约旦河水给他施洗。耶稣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受洗《旧约•创世纪》的大洪水也比喻受洗。洪水泛滥150天才退去,大地干净无罪恶,义人挪亚一家保存下来。例:李尔王在暴风雨中接受洗礼;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水中受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裸体在雨中狂奔。火洗施洗约翰在犹太旷野传道,身穿骆驼毛衣服,腰束皮带,吃蝗虫和野蜜。他对有罪的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