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研究•探讨┃URBANISMANDARCHITECTURE┃RESEARCH•DISCUSSION215“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保护与特色营造探索——以江苏省南京市佘村为例ExplorationofFeaturesCreationandCountryProtectionundertheBackgroundof“BeautifulCountry”——TakeSheVillageofNanjingCityinJiangsuProvinceasanExample■孙小鹏熊东旭■SunXiaopengXiongDongxu[摘要]针对目前规划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笔者在佘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分析多种乡村意向结构要素,充分整合了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出了规划设计。[关键词]美丽乡村特色保护佘村[Abstract]Theauthor,intheprocessoftheplanningpracticeof“thebeautifulvillage”ofShevillage,throughtheanalysisofmanyruralintentionstructureelements,fullintegratedthenaturalenvironmentalresourcesand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inruralareas,makinguseoftheresourceadvantagetoguidetheplanninganddesignaimingatconvergence,charact-eristicslosstheplanningintherurallandscape.[Keywords]beautifulcountry,characteristicprotection,Shev-illage引言土地记录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勤劳与智慧,农村更是我们与祖先无法割舍的血脉相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情景让大部分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我们心驰神往。然而,在城市化浪潮如此迅猛的今天,乡村聚落不断遭到侵蚀,千百年来的农业文明景观可能有覆灭的危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该如何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村庄该如何平衡村庄特色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呢?本次课题小组在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学习基础上,在中央提出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对新农村规划与保护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江宁区佘村为案例,在规划中力求保护村庄的景观风貌格局与历史文化特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创造舒适方便的农村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寻找致富的出路,使佘村成为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一、佘村的现状调查研究1.村庄的区位及历史沿革佘村位于江苏南京中南部,属江宁上坊,处于峡谷地带,北倚青龙山,南毗大连山,临近水库,依山傍水,环境优越。佘村,顾名思义,以“佘”姓居多,历史悠久,由一百多个自然村发展而来。现有576户,2100人,分为“王家”“建设”“李家”“七甲”“孙家”“建国”6片。村中保留了明清古村落、古民居、古井等,与稻田灰瓦、绿水青山相辅,构成了宁静悠远的山村生活画卷。佘村文化遗产丰富,村中留下的明清建筑群“潘氏宗祠”、“潘氏住宅”、古井,以及大炼钢铁时遗留下的生铁塘、木刻和砖雕技术更是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生计及其他原因,目前村中仍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已经很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风险。2.村庄发展的现实困境佘村目前的村庄格局属自然发展而来,仅满足了过去人们的基本需要,而对于人们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的今天,仅有房屋农田和道路的乡村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村中断断续续进行过几次整治与修缮,但是基础设施仍不到位,村中大容量的聚会场地缺乏。由于人口增长和村中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医问题,出行问题仍然是村民的一块心病(如图1)。按照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以“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四大体系为载体,利用依托周边青龙山、佘村水库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挖掘佘村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资源特色,以村庄景观环境提升、特色村落文化挖掘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将佘村打造成以“田园风情,古建风光”为特色、兼顾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江宁区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名镇。二、乡村特色的营造策略1.村庄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佘村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形成相辅相成的遗存关系。村落位于一处背山面水的丘陵盆地中,局部小环境良好。村落周围遍布农田和大大小小的水库,村落周围的山脉、水库,以及大片农田是保持佘村景观特色和场所感的关键,也是维持健康人居环境和健全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村中建筑延中心道路向两边展开,建筑密度较高,民居房前屋后较为杂乱。规划将这部分空地纳入村民家中庭院,通过庭院绿化整治等手段使村容得到改善。完善村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在村口新建停车场,以满足外来游客的基本需要,村中也缺乏针对村民和游客的公共休闲场所和游憩活动节点。规划在村中原有篮球场附近修建一处田园风光广场,以山水农田为景,成为人们交流和运动的好去处。2.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思考与探索农村生态发展新模式(如图2)。图1村庄发展现状的调研统计表图2村庄分期发展示意(下转第217页)城市建筑┃研究•探讨┃URBANISMANDARCHITECTURE┃RESEARCH•DISCUSSION217耐腐蚀性能良好、质地柔软,在防腐蚀工程中常被用于密封垫、密封圈、软管等。近年来,软聚氯乙烯塑料板衬里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防腐蚀效果。(2)施工工艺与结构特点软聚氯乙烯塑料板衬里的施工方法,主要有粘贴法和空铺法两种。1)粘贴法粘贴法铺设软聚氯乙烯塑料板时的结构,见图3所示。该方法是在水泥基层上粘贴软聚氯乙烯板,常用的黏结剂为氯丁酚醛类黏结剂、氯丁橡胶类黏结剂、过氯乙烯胶等。板材之间的接缝可采取对接或搭接的方式。采用搭接方法时,用塑料焊枪将搭接处焊接在一起;采用对接方式时,则是先将板材之间的对接处刨成斜口进行对接,然后再在对接处利用软聚氯乙烯焊条焊接。要求板材之间的接缝应尽量避免安置在转角处、管接头处以及容易碰撞的部位,并可通过增加衬里层数的方法对接缝处进行加强处理。2)空铺法空铺法铺设软聚氯乙烯塑料板,即是板材不采用黏结剂粘贴,而是将板材按照废水处理池的实际尺寸大小先制作好,然后再在池内拼焊为一个整体的内衬,并卷边挂在池面上。空铺法的施工特点是简单快捷,不用黏结剂且修补容易,较为适用于中、小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池。但其缺点是当板材某处因破坏而渗漏时,对基池有着较大影响。而采用粘贴法施工时,当板材某部位因破坏而出现渗漏时,对基池的影响只是渗漏部位局部被腐蚀。(1——粘贴软聚氯乙烯板;2——防水用油毡;3——硬聚氯乙烯管;4——预埋硬聚氯乙烯管;5——焊接连接;6——软聚氯乙烯板)图3软聚氯乙烯衬里在工业废水处理池的结构图(粘贴法铺设)三、结语由于工业废水处理池中的腐蚀性很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将会造成池壁混凝土结构的严重腐蚀,并影响到处理池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防腐蚀层选用上,应综合考虑到不同工业废水的腐蚀特性和腐蚀强度,选择适宜的防腐蚀衬里,并掌握好相关施工工艺要点,以切实保障废水处理池混凝土结构和设备的安全。参考文献[1]杨鸣皋.金属结构及建筑物防腐防水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2]段林峰,张志宇.化工腐蚀与防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陈正钧,杜玲仪.耐蚀非金属材料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倪永泉.实用防腐蚀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作者单位: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12)(上接第209页)GB/T1740-2007、GB/T2790-1995。主要试验设备(或仪器)为:H10KS型HOUSFIELD万能材料试验机(L0003)、LX-A橡胶硬度计(L0011)、DHG-9145A鼓风干燥箱(L1058)、Sartorius1‰电子天平(L1071)、JM-IV漆膜磨耗仪(L1066)、CJ重型冲击试验器(L1071)、SST-9NL盐雾试验箱(L3022)、DTS-Ⅲ防水卷材不透水仪(L1047)、Ci5000氙灯人工耐候试验机(L3021)、SHO10恒定湿热箱(L3020)等。试验环境为:湿度(23±2)℃;相对湿度:(50±5)%。2.试验结果经检测,样片的各项性能测定均在指标范围内,且在20%H2SO4、20%HCl及20%NaOH、20%饱和NaCl中均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的现象出现。四、结语SPUA材料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腐蚀的性能。工程实践表明:SPUA技术在钢材腐蚀防护领域应用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施工便利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刘新.防腐涂料与涂装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黄微波.防腐蚀领域的新突破-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A]//第三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吕平,杨华东.钢材强碱腐蚀防护新技术-喷涂聚脲技术研究[J].钢结构,2004(5):1-3.(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核电工程事业部核电维修分公司,深圳518120)(上接第215页)佘村周围山水环绕,自然条件优越,四季有景。规划摒弃传统的建造农家乐等需要耗费大量前期投资的项目带动型发展方式,以佘村的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提出了“田园风情,古建风光”的乡村形象口号。以古建和农田为元素的田园风光游标志,完善了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使村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发展村庄公共产业,促进了佘村经济发展,使乡村旅游价值得到了最大体现。在村庄道路两边农田引进新品种彩色水稻,形成了村庄特色景观区。周围兴建田园风光广场,吸引了周围居民及相邻大学城的学生前往观光采风,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佘村现有蔬菜大棚等种植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种植适合在该村土壤环境生长的作物。利用村庄无污染无公害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将农业生产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村庄路边大片农田种植彩色水稻,四季有景,使其吸引周围游客,成为乡村摄影的一个新主题;另一方面,让游客走近田野,走近乡村,也可拉动村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3.村庄基础设施的整治和建设随着村中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村中许多水塘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规划对村中水塘进行了净化和水藻治理:生活污水统一排放,雨污分流。村中原有垃圾回收集中处理机制已相当完善,规划保持原有的运作模式,加强管理规范,从而使佘村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4.村庄古建筑风貌的保护江宁佘村古民居及祠堂是明末清初当地一位潘姓富商修建的,占地5000m2。整个建筑群分3个宅院,每宅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潘氏住宅为南京市级文保单位。南京民间收藏爱好者高松说:“潘氏住宅,像徽式建筑,但又具有南京地域特色,青砖黑瓦,不像徽式粉白的墙壁。大院分三个宅院,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造型美观,布局巧妙。”规划对于潘氏祠堂进行了重点保护,在长期规划中希望借助政府或民间力量对祠堂进行修缮,翻新如旧,与佘村古井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基地,弘扬历史文化,收录佘村各种砖雕木刻艺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发掘姓氏文化,整理编写有关潘氏的文字资料,将其打造成佘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旅游景点。三、结语村庄在响应中央“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挖掘和利用其特有的优势资源、营造出村落特色、防止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是此次规划设计中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次规划从实际出发,设计充分整合佘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村庄特色引导规划设计。规划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时期段使规划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