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侗寨为例徐燕吴再英陆仙梅、陈洪智、石贤昌(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肇兴侗寨Studyonthe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NationalCulture——AcasestudyofZhaoxingVillageofLipingCountyofGuizhouProvinceXuyan,WuZai-ying(College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Abstract: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NationalCultureisthe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importantissue.VillageTourisminthenationalcultureasthecarrieroftourism,protectthenationalcultureisethnicvillageprecondi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ethnicvillageonlyhelpthehealthydevelopmentofnationalculturalheritageanddevelopment,butalsoconduciveto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rticlesfromnationalcultureprotectionandtourismdevelopmentofthebasictheoryofdesign-relatedquestionnaire,oneofthelargestvillageofZhaoxingDongsitesurveyanddepthinterviews.AnalyzedthestatusoftourismdevelopmentZhaoxing,andfromthearchitecturalculture,languageandculture,clothingculture,songanddancecultural,spiritualandculturalaspectsoftheZhaoxing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andthestatusandissuesraisedonthisbasis,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Keywords:Ethnic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ProtectionofNationalCulture;VillageofDongMinorityinZhaoxing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S[2009]41号),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人才基地建设贵州省第二批人才基地建设项目(黔人领发[2009]9号),贵州师范大学2010年度学生科研课题资助作者简介:徐燕,女,(1973-),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xuyan0189@163.com2引言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项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1]。民族村寨旅游属于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的交叉型旅游方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民族村寨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关键环节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最佳方式。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已成为是国内旅游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的热点问题[1]-[5],侗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利用,是当今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旅游学、社会学等为理论依据,从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了针对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相关的调查问卷,从2010年7月31日至8月3日对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居民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2份,回收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01份。调查内容包括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现状,社区居民对参与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保护的态度等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一、黎平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一)肇兴侗寨概况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距今有840多年的历史。距县城71公里,海拔410米,占地18万平方米,现有住户795余户,人口3795人,历史悠久、人丁兴旺,全寨95%为陆姓,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大都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寨中大部分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肇兴侗寨因侗族文化底蕴深厚,1993年贵州省文化厅将肇兴命名为“鼓楼3文化艺术之乡”;2001年肇兴侗寨鼓楼群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肇兴鼓楼群);2005年10月,肇兴侗寨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民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和中国国家旅游局《时尚旅游》把肇兴侗寨评为全球33个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7年6月肇兴侗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肇兴的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得益于广西桂林旅游市场的火爆,大批游客涌向桂林的同时,其中很小部分游客主要是学者、专家、摄影爱好者等,他们为寻幽访古、考察、采风、摄影等,打着背包徒步从桂林经广西三江县进人贵州腹地黎平,而肇兴是必经之地。1993年,法国国家电视台来肇兴采访后,肇兴侗寨在海外引起更大的轰动,国外游客进一步增多,一度成为贵州省各大景区景点国外游客之最[6]。肇兴侗寨乡村旅游最初的旅游看点仅限于肇兴乡的鼓楼群周围的侗族景观,目前已经形成以肇兴侗寨为中心辐射至周边八个侗寨(堂安、厦格、厦格上、己伦、己堂、己堂上、登江、上地坪、)和一座圣山(萨岁山),构成约31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客源由最初的周边乡镇逐步扩大到其他县,至今肇兴村寨旅游游客的来源已经扩大到外省朋友及外国游人了。最开始主要是村民或政府单独接待外来游人这样一种单一的居民开发或政府开发模式,至2003年,贵阳世纪风华公司与政府和村民签订开发协议后目前已经发展成“政府+公司+群众=旅游发展协会”的开发模式[7]。肇兴侗寨2000年旅游开发前人均收入为1250元。2009年肇兴侗寨旅游接待63263人次,2009年旅游收入总收入341.52万,纯收入300万,旅游总收入占全村总产值的比例20%,目前旅游经营户共有194户519人。旅游经营户均总收入30000元,旅游经营户纯收入20000元。其中从事餐饮服务的人数有28户53人,从事民居接待的有33户151人,从事旅游工艺品加工和销售的有18户47人,从事照相等其他相关服务业的有5户18人,从事2旅游接待性服务的有110户250人。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已初见成效,但开发现状与其他旅游地来比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有:缺乏旅游发展意识,旅游管理机制不4健全;缺乏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景区景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观光游览。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游、购、娱、吃、住、行”的全方位旅游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满足不了旅客多元化消费需求,使得游客的可进入性低。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部分侗族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威胁。二、肇兴侗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保护现状(一)肇兴侗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述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距今有840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最大、最古老的侗寨,有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底蕴是南侗文化的代表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凝聚性、独立性等特点[8]-[10],是侗族人民几百年来、勤劳的、智慧的、艺术的结晶。肇兴的侗族语言、节日习俗、侗族大歌、侗族舞蹈、侗戏、侗族服饰、侗族建筑、饮食文化和稻作梯田文化等民族文化深厚、独具特色。肇兴侗寨里的群众绝大部分是侗族,有自己的语言,精通侗绣;肇兴的踩歌堂,祭萨、抬官人等节日习俗热情隆重;侗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侗族人民都是用唱侗歌或唱侗戏的方式来叙述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自己文化,侗歌婉转动听形式多样,其中最被外界所熟知的,被誉为“天赖之音”,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的唱歌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合的唱法,是歌中的极品;侗族服饰精美、朴素、大方;侗族的舞蹈有轻盈曼妙的,有热情奔放的;侗族的建筑独特、精湛如吊脚楼、鼓楼、花桥或风雨桥等,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的魂宝”,“民间收藏的国宝”;侗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自成一格,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杂、酸、欢;有原始乡土的稻作梯田文化等浓郁的侗族文化群是肇兴开展民族旅游业、吸引游客的重要保证。(二)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侗族文化是肇兴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侗族文化,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肇兴侗寨气候宜人,风光秀丽,集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山水生态、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身,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本课题就肇兴侗寨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及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进行了分析。51、建筑文化肇兴侗寨的吊脚楼、鼓楼、花桥或风雨桥等侗族建筑古朴自然、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且整个侗族建筑不用一钉铆,皆以木椿穿插而成侗族独特建筑风格,情湛的建筑艺术令中外建筑专家,美学专家惊叹,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的魂宝”,“民间收藏的国宝”。[8]-[10]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关于传统建筑的修建很多年轻人表示如果现在50、60岁的老人都老去了,对于侗族建筑的修建他们基本无从着手。并且肇兴侗寨传统民居与社会生活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既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也出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肇兴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限制居民建房的楼层和样式以及装修形式。但由于传统民居的功能与规模都不能满足如今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村民善自建房、设计房子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民居的更新与保护是一个综合性难题,主要难在如何平衡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关系,涉及到管理部门、研究者和居民价值观念的调和及利益分配,其影响因素繁多并且相互制约,关于“肇兴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了问题,调查发现肇兴69.68%的村民都表示:政府管制房屋楼层的建制政策与百姓的生活冲突严重。2、语言文化侗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