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发展规划一、社团存在的问题1、社团物质条件匮乏,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活动受限制较多;2、社团成员过于局限,很多活动仅限于社团成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推广我们社团的活动进而扩大我们社团的影响力;3、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偏少,导致不能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团发展壮大;4、社团定位不够明确,社团内部分工不够明确;5、社团组织管理不完善,社团凝聚力不强,社员较散慢,对公益活动理解偏差,没有意识到参与公益性活动的重要性,积极性不高;6、宣传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在校内缺乏影响力。7、社团活动少且缺乏创新,不够新颖,难以吸引广大同学的注意;8、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整理和保留存在很多问题。二、具体解决措施第一,加强内部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团内部各项制度,使社团发展有章可循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人手,通过制定社团组织架构管理、活动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员管理,明确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团的组织纪律性,规范社团内部运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建立起管理架构,使社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管理效能,以管理为契机,不断改革机构,完善制度,加快社团各部门的建设力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规范化社团管理提供依据,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加强社团管理,还需实施竞争的制度,让社团内部保有活力。奖罚措施要分明,不能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社团内部实行交叉管理,上级监督下级,下级也要监督上级。定期进行社员培训和社团骨干考核,以促进社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第二,积极营造社团文化,并实现薪火相传社团文化由社团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社团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社团活动和行为的规范。它是社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使社团成员对社团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增强社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应该把社团文化的建设渗透到社团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团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去加强社团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社员对公益性社团和公益活动的认识,营造有利于社团发展和公益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社团还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编写社刊、设计社旗等方式来发展社团文化,使社团特有的价值观和精神被广大社员接受,为社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该保护好历届的社团资料,如工作计划及总结、活动方案及总结等等,建立社团档案体系,使社团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增强社团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第三,以人为本,重视社团普通成员的价值与作用对于学生社团来说,社团里的每个人都是它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社团的发展中,主要干部对其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相对来说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然而,重视普通社员的价值与作用也是社团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团必须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培养和管理社员的模式,提高社员参与管理社团、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的意识,使社员能够感受到自身在社团的存在价值,进而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让社员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与提高能力。第四,积极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更多走出校园的公益性活动目前,公益性社团日益增多,为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我们社团也应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走出校门,使活动社会化、规范化、项目化,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社团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公益事业,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生社会视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认识到参与公益性活动的意义,认识到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从而关注社会发展,学习关怀社会,担负起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第五,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增强活动实效性社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社会现实,借鉴其他社团或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形式和成功经验,总结社团积累的活动成果和经验,不断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开发新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的内涵,增强活动的时效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与我们的公益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第六,注重思想建设,增强社团凝聚力让全体社员在社团工作中,形成统一的思想信念和追求,明确本社团近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制定可行性的策略和计划,不断提高社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强化社员的团体意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团理念、社团氛围和社团文化。明确社团发展方向,不仅能使社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绿色社团文化氛围,也能使社员对社团有一种家的感觉,增强社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七,注重组织建设,健全社团部门管理机制社团各部门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即:采取“分部不分家”的形式,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同时又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动其他部门人员参与本部工作,这样不仅能使各成员工作认真、积极主动,使工作流程清晰明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而且还能锻炼出一批复合型人才。第八,注重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社团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追求团结、务实、高效的办事作风,杜绝拖拖拉拉、互相推诿、说而不做、做而无终的现象,为社员树立模范。还要注重队伍建设,社团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是兴衰更替,要保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继承性,注重培养社团发展的后备队伍。第九,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社团影响力校园文化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社团发展的主要瓶颈,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人,社团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一是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社团的交流和学习,扩大外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门、开放办社团。学习优秀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战略。二是要加强社团的国际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经验,如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呈现社会化,社团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社团经费充足,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是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企业等联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推动社团的和谐发展。四是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服务社会。学生社团也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是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在社团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注意社团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积极服务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比如举办相关公益活动,如果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不仅能够提高活动的层次,还能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及广大同学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能够迅速提高社团在校内外的知名度。第十、吸收企业文化精华,创建社团文化品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如“诚信、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等企业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大学生社团汲取的精华,是将来走向社会必需的品质、素质。另外,社团文化建设和品牌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活动和经费是是社团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但高校社团活动经费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一个社团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有个很好的外援。借助企业的力量,结合企业的文化建设,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既能扩大学生视野,了解企业和社会,又能缓解社团经费的紧张,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因此,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走出校门与企业联合,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三、下学年工作计划社团招新十一假期之后立刻展开招新活动,通过两轮面试选拔优秀的社团成员和志愿者,计划于十月底完成。社团日常管理1、完善例会制度。社团的管理层和各部门要定期召开例会,召开时间视工作需要而定,必须注意高效率解决会议的主要任务,力图节省时间,避免大家对例会产生反感情绪。2、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组织社团成员聚餐、外出游玩或在南草坪聚会等,让社团成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沟通交流、彼此熟悉,弥补例会在成员交流方面的不足。3、落实社员培训。例会中可以包含基本的培训,也可以举办一些专业性的培训,拓展社员的技能。关键是支教的相关培训,一定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邀请以往有经验的支教队员与社员近距离的交流,向社员传授心得和经验。公益创意大赛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更多的公益大赛,筛选出影响力大且适合大学生参与的比赛。参赛具体安排根据公益大赛的要求和时间而定,鼓励社员积极组队参赛,可以为参赛队员提供相关资料和培训,邀请以往有参赛经验的队员传授经验。周末公益实践活动暂定在招新结束后,定期组织社员慰问敬老院。建议此项活动长期开展。此外,招新结束后,要充分开发社员的潜力,根据社员的意愿和想法开展其他的公益活动。加强社团间的联系高校的公益类社团为数不少,可以与一些比较成熟的社团加强沟通交流,合作举办公益活动,不仅要注重校内的合作,更要将眼光放到校外,扩大影响力。例如,利用支教中积累的人脉资源。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充分利用支教活动的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塑造社团的品牌活动,赢得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志愿者活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丰富社员的经验,提高社团影响力。暑期支教计划继续完善暑期支教活动,将暑期支教打造为社团的精品活动。注重暑期支教的总结工作,一方面要将支教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另一方面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挖掘支教活动的内涵,探索活动的创新方式。关于支教的相关前期准备,如寒假调研、确定学校、社员培训、确定队员等相关工作,都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提前做好长期规划,并严抓落实。这份工作计划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余工作安排视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