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目录前言………………………………………………………………………………3第一部分:课程概述……………………………………………………………31、课程定位2、课程理念3、设计思路4、教材实用第二部分:教学研究……………………………………………………………41、教学过程2、学习训练3、学习评价第三部分:各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41、学习要求………………………………………………………………………62、课程目标………………………………………………………………………7(1)初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7(2)初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18(3)初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24(4)初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30第四部分:制度保障……………………………………………………………45前言《上海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二期课改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从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两方面为思想品德课程做了正确定位,为思想品德教改的进行提供了充分依据。根据学校的特点,本组以《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纲领,研究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科特点的《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要点》(征求意见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第二部分:教学研究;第三部分:教研组特色。方案力求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人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素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本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是立足于现代社会并发展自己所必需的。(2)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3)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心灵。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生价值的体验。(4)实施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围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综合评价机制。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又要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要采取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展示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成果,以及通过书面测试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能力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综合性的评价,使本课程的学习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3、设计思路(1)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根据当前中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成长特点,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结构。课程的设计,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并使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课程内容的设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4、教材使用使用由上海师范大学主持编写,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试用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材。第二部分:教学研究1、教学过程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活动为辅助形式:要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2)坚持启发式教学,开展研究(探究)性学习教师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重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健康个性。2、学习训练训练是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提高觉悟的桥梁,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加强学习训练的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三个层面的结合上设计学习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以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本课程的训练形式主要有学生自学、网上检索资料、书面练习、讨论与辩论、参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写小论文等。通过这些训练形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本课程的基本道理,着重训练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加强认知、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指导行为实践的目标。学习训练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有现实针对性,要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和特定的问题。训练要有科学性,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训练要有实效性,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训练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活动训练的主题、目标、具体内容、活动方式,可由教师确定,也可师生共同商定。实践活动方案的拟定不宜过于细化,而要留有余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学习评价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评价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1)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从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两个方面进行。认知状况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书面考查或考试,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能力,以及与课程知识的运用相关的实际行为表现。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也应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师应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学习活动档案袋形式予以记载。(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业成绩,应当结合他们的考试结果和平时的学习运用情况来判定:要在学生的认知状况、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两方面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本课程的书面测试,以开卷或开闭卷结合为宜。书面测试的成绩宜以等第制为主。考查、考试的次数要严格控制,以日常性考查为主,辅以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定.讨教学效果作出判断,使学习评价发挥导向、反馈、激励、鉴定的功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评语形式,有条件的可评出等第。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