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游子吟》教案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1、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会唱影片中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那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演唱一遍!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2、读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唱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1)教师范唱歌曲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有波音记号的更好听,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起装饰作用,更能体现母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2)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后面两行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听老师把这一句唱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点就应该这样唱,你们觉得哪种更好点?生答。师:恩,有了附点更能体现歌曲的情感。(3)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刚开始已经从古诗中读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动人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师:那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歌曲。我们唱了两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生答。师:这是一首拍的歌曲,老师想请同学们边打拍子边唱第一行。生:唱。师:那下面听老师来拍一遍看看听觉上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生:发言。师:同学们要知道在拍歌曲中每小节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三、歌曲表演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来配合动作演唱。你能模仿孟郊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吗?请两个学生试试。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师:那在演唱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妈妈呢,我想你们的妈妈也一定非常爱你们。老师想请两个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生答。谁先说?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对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四、诗歌1、我国古代将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在唐代,歌诗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充满母爱的《游子吟》,老师这里还有几首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五、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游子吟》中结束课堂。《花非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完整有感情的背唱歌曲。2、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歌技巧,会用假声,试着用气息来支持自己的声音。3、教育学生要珍惜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跟随歌曲伴奏较为准确的演唱歌曲。难点:歌曲高音的演唱技巧。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花非花》,先让学生从字面理解古诗的意思。2、让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文字理解古诗的比喻意义。(比喻人世间美好的事物)3、引导学生说出身边的美好事物。(我们要珍惜亲情、友情、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二、教学歌谱。1、教师教,学生模仿。2、师生一起唱歌谱。三、教学歌词。1、教学用混声演唱歌曲。a会使用假声,教师用假声读歌词,学生也读一读。B学会用气息支持假声。2、教师教一句,学生模仿一句。(教师强调要将口打开,高音甩上去,要换气,唱高音腰部要给力。)3、跟着原唱录音学唱歌曲,教师在旁强调唱歌技巧。4、师生一起跟伴奏演唱歌曲。5、学生试着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教师指出不足之处。6、分四组开火车演唱歌曲。7、个人演唱歌曲。四、教师小结课堂《关山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古琴曲《关山月》2.古琴简介教学目标:1.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2.课堂常规要求教学准备:教学光盘、课本、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到各个班里带学生,讲解本学期课堂常规要求2.来到音乐教室发声练习(1)连音(2)跳音二、聆听乐曲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方式从与“月”有关的诗词或歌曲中导入。如《静夜思》等等。2.从主题《古风新韵》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可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3.认识古琴。4.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可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5.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可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6.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三、古琴简介古琴又称“七弦琴”。据传已有三千多年左右历史,琴身狭长约一米,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张七根弦!无品无马。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作“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琴底有共鸣槽两个,称“风沼”与“龙池”。一般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记谱。古琴根据五声音阶定弦!一般宜于表现古雅、抒情、深刻、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5月,“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十大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广陵散》、《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四、小结。《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及解读】1、能够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变化。2、乐与参与各种活动,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的演唱。2.【教材分析】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目标:1、诵读富有意境的宋词《但愿人长久》,感受美。2、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体验美。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4、欣赏歌曲时能联想学过的古诗,并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评价任务:(1)歌曲演唱: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曲调有表情地抽取本学期学的任意曲子进行演唱、背唱。(2)艺术表演:能够配合歌曲用学过的舞蹈动作表演歌曲,动作与本歌曲作常贴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对应目标评价设计设计意图导入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猜谜新授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思考两个问题,学生完整欣赏歌曲后回答。带问题聆听音乐目标1评价1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欣赏歌曲,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情绪。二、新歌教学,体验情感1、学习旋律,教师弹琴,学生唱谱。聆听说出听后感受目标2、3评价2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2、学唱歌词,随音乐一起小声唱。学生参与活动,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目标4评价2通过听琴哼唱逐步解决歌曲学习的难点,使歌曲学习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入,水到渠成。拓展延伸三、歌曲处理,情感挖掘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升华情感是歌曲的拓展延伸部分之后在今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课堂小结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教学反思: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5.背唱歌曲《转圆圈》。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教学建议1.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少数民族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分享。2.在聆听《阿细跳月》教学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把乐曲中主要变化和音乐要素列出,指引学生边听边记录。3.可以把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剪辑出来作为拓展曲目,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乐器音色表现力的感受和理解。《转圆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2.进一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并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