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与部分疾病的药用简介氨基酸类药物是一个在治疗学上充满希望的新的药物分支。此类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构成蛋白质的廿种氨基酸和它们的多种衍生物以及大量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治疗上获得成功并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于它们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机体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在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中蛋白质居于最为重要的地位,氨基酸的复方应用可以获得高营养价值,在救治营养状态极为恶劣的患者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二是人们对于它们广泛参与机体正常生化代谢和许多生理机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氨基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的逐渐阐明,得到了氨基酸表现多样性治疗作用,并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用药的理论根据。上述机理的不断闸明,还同时促进了对人工合成氨基酸衍生物和非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此类氨基酸应用品种不少,如所熟知的,在天然氨基酸中,用治肝病的鸟氨酸、瓜氨酸、用治寄生虫病的海人草酸、南瓜子氨酸、使君子氨酸;在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中,用治出血的6-氨基已酸,用治溃疡病的维生素U,等等。下面,仅就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它们的部分衍生物的药用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一、作为高营养物质被用于临床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早在四十年代,英美等国即进行配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试用于临床的研究。1956年日本用11种氨基酸配成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蛋白质营养不良和抢救危重病人取得了成功,以后又出现了用13种、15种、18种氨基酸配制的种类众多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近而发展到可以根据病人需求进行临时性配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目前日本、瑞典、美国、法国等都大批生产。日本生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按每瓶200毫升折算达8000万瓶,数量惊人。我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九一七四部队1977年试制成功了771型、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前夕试制成功了782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填补了空白。1981年782型已正式投产,但产量有限,目前仍不能满足。(一)关于注射液本身的几个问题1、氨基酸组成:作为治疗蛋白质营养不良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高营养物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应使其所含氨基酸被机体充分利用,为此其氨基酸的组成应与乳、蛋、肌肉相似。如果组成失调,不仅氨基酸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可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各国产品种类繁多,处方各异,但都使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于卵蛋白乳蛋白。含11种氨基酸者,其中含8种必需氨基酸即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三种非必需氨基酸即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是半必需氨基酸,甘氨酸可提供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并能改进注射液在体内的耐受性。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必需氨基酸是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65年推荐的全蛋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一般认为按供给氮量计算为50-75%为宜。在11种的基础上,又发现丙氨酸、缬氨酸与甘氨酸共用更好,而成含13种的,随后又增至15种、18种。认为含18种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可使血液中离氨基酸水平降低,尿中排出更少,即同利用更为充分。另外,根据某些疾病氨基酸代谢的特别变化,可以适当改变氨基酸组成以制成适应更趋专一的注射液。如晚期肝硬化病人肝功能损害不能灭活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使血中支链氨基酸减少,支链氨基酸与苯氨酸、酪氨酸的和的比值由正常人的3.0-3.5降至1.0-1.5,增加支链氨基酸的用量相应降低苯丙氨酸、酪氨酸的用量的注射液,即可用于肝功衰竭和肝性脑病。尿毒患者用注射液要加大组氨酸用量。婴儿用注射液,鉴于婴儿合成上的障碍,要增加胱氨酸、酪氨酸等。2、全部氨基酸,除甘氨酸都是L型。选用L-型氨基酸的原因,一是D-型氨基酸只有D-蛋氨酸和L-蛋氨酸可同样用于人体,D-苯丙氨酸和D-色氨酸有些情况下可部分用于人体,这些D-型氨基酸在体内可被酶转化为L-型而利用,其他氨基酸D-型在体内不能转化为L-型为无用,进入机体只能增加肝肾额外的排泄负担;二是氨基酸在水中溶解度本来有限,D-型氨基酸的加入会降低氨基酸的溶解度和影响注射液的稳定性。3、补充足够热源,以避免氨基酸在机体能源供应不足时被作为能源消耗掉,这样才能发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最大效果。目前认为每1克氨基酸要给予200大卡热。注射液中常加入糖作能源。但葡萄糖与氨基酸可反应而变质,故一般选用山梨醇。仍为不足的热源可靠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注射以补救。4、亦常加入血浆增容剂,如右旋糖酐、PVP及羟乙基淀粉等。这样配成的复方可代替或节省输血,对于外科手术很有意义。(二)我国的771型和782型——氨复命11S1977年搞成的771型含11种氨基酸的总浓度为6.09%,其中的苯丙氨酸、蛋氨酸为DL-型。1978年制成的782型含11种氨基酸总浓度为9.12%。782型优于771型。782型又经临床应用研究,并于1981年通过了鉴定。天津和平药厂现已形式投产,商品名为氨复命11S。(三)临床应用1、适应症:主要用于不能经消化道进食,消化吸收障碍,长期消耗性疾病及急需补充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患者。如胃肠手术、小肠广泛切除,胃肠道瘘、局限性结肠炎,持续性呕吐、长期腹泻、小儿先天消化道变形;严重外伤、感染、大面积烧伤、术前准备和术后加强营养以及各种癌症的患者。国内临床用治幽门梗阻、白塞氏病、后肠瘘、慢性肾炎、颈部及双足电击伤、上肢躯干烧伤、胃穿孔合并腹膜炎、烧伤等,廿几个病种,一百几十个病例取得的效果是患者食欲增加、周身有力、体重增加来维持,有的病例血浆蛋白明显增高以及水肿消失、蛋白营养状况改善等。而晚期肝硬变病情加重。2、可能出现的合并症:高血糖与低血糖症,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低钾及高钾血症,低磷与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3、用法及用量:中心静脉输注,每500—1000毫升,与高渗葡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等配成高营养液24小时持续滴注,如果病人处于超高代谢状态,可根据需要加用量。用于静脉注射,每日250-500毫升,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一倍后输注,时速60-80毫升,一般每分钟不超过毫升。如速度过快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二、不以高营养作用,而以其他治疗作用在临床的应用(一)用于肝脏疾患的氨基酸此类氨基酸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血氨、影响中枢传递介质,纠正肝功能低下造成的氨基酸失衡而用于肝昏迷治疗;二是具有趋脂作用而用于脂肪肝的防治。1、用于肝昏迷治疗的氨基酸:肝昏迷是指由于严重肝病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统神经症状,故又称肝性脑病。不同类型的肝昏迷患者代谢变化不同,如暴发性肝炎引起肝昏迷是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引起肝功衰竭所致;肝硬化引起的肝昏迷是由于慢性肝功不全,门体侧枝循环的形成所致。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代谢变化也不同,因此不能用一种学说解释所有肝昏迷的发病机制。从生化改变肝昏迷的发病原因有氨中毒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不平衡学说以及短链脂肪酸与肝昏迷有一定关系。氨基酸在降低血氨、影响中枢传递介质及纠正氨基酸不平衡上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肝昏迷治疗上,氨基酸具有肯定的功效。(1)降低血氨的氨基酸:精氨酸、鸟氨酸、瓜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关于血氨的形成、解毒、增高及诱发肝昏迷可简述如下。在酶的作用下组织细胞中的脱氨作用生成的氨,细菌在肠道内对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分解、尿素肠肝循环生成的氨以及肾脏泌氨进入血液,循环全身。在正常情况下,氨的解毒是肝脏中进行的,由二分子氨、一分子二氧化碳经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合成一分子尿素排出体外,循环不已(见图)。参加尿素循环的酶都在肝内,精氨酸、瓜氨酸、鸟氨酸都是尿素循环的参加者,且瓜氨酸、鸟氨酸不是天然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只存在于肝脏中,其功能就是解氨毒。解氨毒是肝脏主要生理机能之一。尿素循环的正常进行,使正常人的血氨经常维持在50%-100ug%水平上。当肝功能衰竭时,参加尿素循环的几种酶的活性降低,尿素循环难以进行,血氨激剧增高。氨对细胞,尤其是脑细胞是有毒的,脑组织对氨极度敏感,过高的血氨使之中毒。氨首先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ATP和磷酸肌酸下降。ATP下降是由于减少了生成和增加了消耗。前者是由于氨与脑中α-酮戊二酸经还原氨基化形成谷氨酸,α-酮戊二酸被耗,使三羧循环受阻,还由于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酶,使乙酰辅酶A减少,使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循环减少,从而使ATP生成减少;后者是由于脑中过高的血氨靠与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解毒的过程增加了ATP消耗。第二由于氨对神经细胞膜的直接毒害以及过高的血氨影响脑组织微管功能。从而导致肝昏迷。对于这种肝昏迷患者,应用精氨酸、鸟氨酸、瓜氨酸可使尿素循环活化而重新疏通,使血氨降低,肝昏迷症状缓解。此功效为动物试验所证实,在治疗上也取得了效果。对于血氨尚未增高致肝昏迷发作的患者,精氨酸能使持续异常或反复异常的谷丙转氨酶降低。L-门冬氨酸、L-谷氨酸降低血氨的机制是,二者在尿素循环中扮演配角,并且谷氨酸与氨在ATP供能、谷氨酰胺合成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这是解氨毒的另一种途径。许多实验表明L-天门冬氨酸及L-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水平,促进肝功能。制剂,国外多为复方,如L-精氨酸、L谷氨酸盐,L-鸟氨酸-L-门冬氨酸盐,L-精氨酸-L-门冬氨酸盐,L-精氨酸、L-鸟氨酸、L-瓜氨酸的混合液。国内多单方,如L-谷氨酸钠,L-谷氨酸钾,L-盐酸精氨酸等。用法与用量:用于肝昏迷时,常用量L-谷氨酸钠(5.75克/20ml),2-4支,溶于500-1000毫升5-10%葡萄糖中,静脉滴入,每日1-2次。L-谷氨酸钾(6.3克/20ml)为保持电解质平衡常伍用L-谷氨酸钠,混合应用的比例是L-谷氨酸钠:L-谷氨酸钾为2:1或3:1。L-盐酸精氨酸(5.0克/20ml),15-20克加入5-10%葡萄糖1000毫升中,缓慢静滴,历时不少于4小时。对肾功不全或泌尿系患者,需特别控制剂量。用于谷丙转氨酶持续增高或反复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口服L-盐酸精氨酸片(0.36克/片),一次2-4片,一日三次,四周为一疗程。另外,据说疲劳与血清氨水平有密切关系,此类氨基酸亦用于精神疲劳的治疗;由于精氨酸缺乏可引致丸破坏,使精子产生减少,所以精氨酸可用于精子减少症;精氨酸还用于增加肌肉活力和急性肼中毒,并对注射利尿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2)影响中枢传递介质的氨基酸:左旋多巴前述有的肝昏迷由于中枢神经介质异常所致。造成神经介质异常的一种解释认为肠道内含氨物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脱羧后形成胺类,如由酪氨酸脱羧形成酪胺,正常时在肝脏内降解,当肝功能严重低下时,不能将之降解,或因门体侧枝循环形成而使之直接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结合于受体,进一步变成结构上与神经介质类似的胺,即假介质,而代替了中枢神经介质多巴胺等,假介质作用很弱,结合于脑干网状结构神经元的假介质引起它的功能失调,传向皮层的兴奋性冲动受阻,使皮层抑制而昏迷。椎体外系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平衡,由于多巴胺为假介质取代而遭到破坏,出现肝昏迷病人常有的扑击性震颤。左旋多巴是一种非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它是多巴胺生物合成的前体,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经多巴脱羧酶作用后变为多巴胺,结合于受体,取代掉假介质,改善中枢神经传导,并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病人神志清醒。左旋多巴还能提高大脑对氨的耐受性,而且它是甲基受体,应用后可降低甲基化合物的生成。但左旋多巴对肝细胞有毒害,患者醒后可能黄疸加深,为减轻其副作用,降低其用量,提高功效,常与外周作用的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如3-羟基苯肼联合应用以维持血中多巴的较高水平,从而增加入脑的多巴量。用法与用量:左旋多巴5克,溶于100毫升生理盐水内鼻饲或口服,亦可保留灌肠。(3)纠正血浆氨基酸失衡的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肝昏迷患者血浆中所有氨基酸浓度均有升高,但因肝功能的严重损害时,胰岛素不能激活而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促进肌肉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消除,使血中支链氨基酸相对减少,支链氨基酸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的比值由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