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6-10-13“十一五”时期,是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是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信息化发展、统筹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一、发展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全市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1.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成都市是全国八大通信枢纽之一,建成了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干线传输网络。全市集约化信息管线达到560公里,光缆总长度达到1.2万皮长公里;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39G;互联网用户达到209万户,家庭宽带接入比例达到11.89%;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51.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2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789.9万户。2.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90.68亿元,同比增长32.9%,产品销售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22.8%;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13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认证软件企业368家,认证软件产品1018个。一批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相继在我市聚集和落户,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数字娱乐和光通信等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产业链,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3.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信息技术应用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企业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效,电子商务有序推进。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农民网校示范工程、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信息服务进社区试点工程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在工业、商业企业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等环节,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围绕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建设了一批信息资讯、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积极争取并成功开展了国家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试点和金融税控收款机共享试点,建立了银行卡联网通用平台,实现了16家发卡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刷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由2002年的不足2%提升到2005年的17.8%。在服务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了覆盖市、区(市)县两级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跨部门共享的应用系统和资源建设开始起步,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和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及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城市内涝及防汛监测信息系统等一批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的信息系统。在服务文化、社会建设方面,完成了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电视、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了“校校通”、成都现代公众多媒体信息亭、城市通卡、数字社区便民信息服务系统等特色项目,提升和改善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4.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基本形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一个主管机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建设管理体系。规范了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出台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了鼓励软件、集成电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加强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依托在蓉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干部培训、职业培训体系,在机关、公务人员中开展了电子政务培训,普及了信息化应用技术;各网络运营商、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通过推广新产品、开发新业务,把信息技术推广作为拓展信息市场的重要营销策略,加快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二)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是成都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和挑战。1.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然是发展的瓶颈。信息资源产品化程度不高,信息内容服务尚未形成产业效应。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市场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2.信息产业支撑作用不突出。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撑,核心技术和产品不多,龙头企业不强。2005年末,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6%左右。3.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城市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服务普及程度、信息消费水平等方面,农村地区与城区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4.信息化发展环境尚需优化。信息化政策、规范、统计等基础性工作滞后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信息化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为信息化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为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和区域合作的更加深入,将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及我市建设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将使成都信息化建设迎来高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信息化发展将由重建设到更加重视应用转变;建设模式将从单一部门的信息系统向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转变;系统应用将从面向行业和部门的专业化应用更多地转向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普遍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也将更加注重绩效评估。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普及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关键,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使成都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和谐、信息应用服务更加便捷、信息产业发展更具优势,成为全国一流的信息强市。(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信息强市。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信息服务水平普遍提高,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建立起功能完善、应用普及、融合创新的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2.具体目标。信息基础设施目标:巩固提高西南地区通信枢纽地位。建成容量超大、应用便捷、质量优化、业务多样的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城域骨干网带宽和出口带宽显著提高,宽带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城区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到户。建成国际互联网网络交换中心和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全市计算机普及率达到每百户居民60台以上,国际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25%,家庭宽带接入比例提高到20%以上。实现电话的普遍服务,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电视信号实现全域覆盖,数字电视技术普及应用,有线电视用户比例达到80%。逐步实现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业务的融合发展。信息应用服务目标: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电话、电视和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新媒介的内容服务得到普遍应用,城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共享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城镇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达20%。构建起城乡统筹、共享利用和普遍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机制;重点完成一批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效实施社区、城市及社会管理,提高对市场联合监管能力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共享业务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政府面向公众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构建起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主导、服务规范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40%,80%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升级及改造。信息产业目标: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以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和光伏为主要方向,加快建设西部信息制造业基地。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提高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建设以信息内容服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和软件外包为主要内容的西部信息服务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融合创新、健康发展的信息产业新格局。三、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成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快速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之间信息化应用差距、推进信息普遍服务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的战略方针,扎扎实实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信息强市。(一)以统一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条块结合,城乡互动,突出统一部署和协调推进,打破城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分治的局面,构建城乡一体的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根据城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分类指导,应用牵引、分步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二)以普遍服务为核心,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按照城乡统筹、共享利用、普遍服务的原则,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形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方便城乡居民获取信息服务的环境。增强全社会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增强公益性的信息服务能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协调发展,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推进跨部门和跨地区共享业务系统建设,增强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三)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线,促进城乡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引导信息消费,促进城乡市场发展。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西部信息服务业基地;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不断提高信息产品的整机生产能力,加快建设西部信息制造业基地。合理布局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擎,城区市场带动,区(市)县错位竞争,鼓励大胆创新,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四)以融合创新为保证,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市场配置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市场,融合和带动现代制造业市场,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渗透,促进软件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做长产业链。加快新一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等重点应用技术创新,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不断增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实力。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一)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建成先进的城域骨干网。积极采用新一代传输技术、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构建城乡一体的大容量、承载多业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主干传输网络,全面提升城域骨干网传输和交换速率,增强网络的可靠性,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速宽带增值业务和带宽租用业务。加快建设覆盖广大农村的网络骨干体系,宽带网络逐步向有条件的行政村延伸,扩大网络覆盖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2.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继续发展以ADSL、HFC和以太网技术为主的宽带接入网,积极采用xDSL、无线宽带接入、光接入网等新一代接入网技术,提高宽带接入质量,为公众提供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