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对外贸易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面临的问题:1.出口效益不高: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市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3.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简单加工装配,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不强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加工贸易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很难打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体系。目前所开展的加工贸易中,主要是为一些中小采购商做一些零散的加工定单,加工层次低、规模小,所用原料大都可用国内同类产品替代。所以,除非客户要求,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一般贸易。4.现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不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工业以轻工艺、纺织服装、机电、化工等加工工业为主,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过高,增值率和创汇率较低,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较少,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到合肥落户,不利于其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5.加工产品多采取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加工贸易获利很小目前,合肥市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市场的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端,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应对措施:1.出口效益作为加工贸易努力实现的首要目标在当前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将出口效益而不是创汇数额作为加工贸易的首要目标是可能的。虽然将加工贸易由“数量型”转变为“效益型”的这一过程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外贸出口数额的增长,但这是必要的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的转变面对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国际国内环境,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的转变已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合肥加工贸易战略目标定位的重点。首先,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使其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额比重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要实现加工贸易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条,提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再次,要结合西部开发战略和我国的地区经济布局,把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多向广大西部地区转移,合肥则从多事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3.增强加工贸易与省内产业的关联度,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同省内产业结构的关系属于商品流通和生产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转变的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加工贸易与省内产业政策的结合,以带动省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广东、苏南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4.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和行销能力加工贸易的主体跨国公司在转移技术时,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持技术垄断的前提下,获得技术创新的利润最大化。由于从事加工贸易的国家与地区很难获得最先进技术的转移,纯粹依靠技术转移难以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应注重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占据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地位。目前,合肥市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国内市场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端。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从代加工(OEM)向代设计(ODM)乃至自创品牌(OBM)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