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修改1《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研究对象及任务1.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可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苏格拉底:产婆术、“知识就是力量”昆良体:《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教育专著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文艺复兴后·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特普拉:世界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卢梭《爱弥儿》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实证教育思想:斯宾塞《教育论》提出教育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实验教育学: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拉伊《实验教育学》(实验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ps: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苏联的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我国的教育学发展:王国维翻译日本《教育学》杨贤江出版《教育学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布鲁纳知识结说:《教育过程》·苏联教育思想: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我国教育思想:教育学科蓬勃发展、深入开展教育实验、学者型教师涌现、广泛开展专题研究.可编辑修改2二、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含义)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作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含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地位)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含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Ps: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及综合实践等几方面。教育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都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作用)学习中介,离开了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无法进行教育活动。因而教育者应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是有效而巨大的。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了解)(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教育特征(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加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事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品质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人在家庭、学校、亲友、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狭义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含义·广义个体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狭义个体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可编辑修改32.人的发展特点:未完成性和能动性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性特点·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阶段性——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抓住“关键期”·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整体性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能动性·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但随着个体发展,遗传素质的作用日益减弱。(防止“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等)·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防止“环境决定论”:外li论:洛克、华生)·个体能动性(决定性因素)(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5.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注意不是决定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实践价值)·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身心发展(2)教育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四、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沿革·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的性质(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部分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知识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可编辑修改4(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和变革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宣传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文化传承)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文化交流和融合)选择、提升文化(文化选择)创造、更新文化(文化创新)(4)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升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5)教育的科技动能(6)教育的人口功能(控制数量、调整结构,改善质量等)·教育等社会流动功能含义——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训、筛选和提高,能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意义——对个人而言,社会流动功能调动人们生活积极性、创造性对社会而言,实现选贤任能,有效调节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人才结构,促进社会发展对教育来说,通过有计划地分流培养人,为社会成员创造尽可能好的社会流动条件·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的关系二者有严格区别:社会变迁功能指向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和发展社会流动功能指向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二者又有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含义——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对能动作用具有自身动特点与规律性,他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表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先行模式——教育发展适度先于其他行业等)教育具有先导性——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件事具有引领作用.可编辑修改5教育具有全局性——教育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于国兴科教,关键在于国兴教育,教育为本(1)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贫困生国家资助体系建立;教育事业巨大发展(2)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公平面临严峻挑战(3)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独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五、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含义——指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也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结构——(1)教育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核心):指出受教育者形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个性结构的要求(2)教育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指出符合什么社会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ps:教育目的包含两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区别: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都规定,都是国家规定的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要全国执行统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不影响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满足个性发展需要还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纳托普、涂尔干主要观点: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②个人发展只为服从社会需要③教育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④人的本性是社会性⑤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国家或社会绝对和优先于个体评价:积极方面——将教育目的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分离教育和教会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的价值,否认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洛克、福禄贝尔、康德等。主要观点: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出发②充分发展受教育者个性,增进其个人价值③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和需要④教育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视线自己的自然潜能⑤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积极方面——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力,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提升人的价值与地位,这也是对人性的解放。不足之处——将“自然性”和“社会性”、“共性”和“个性”对立了起来;将个人利益凌驾.可编辑修改6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科学含义——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最根本表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2)必备的社会条件——①人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工厂手工业的分工加剧了工人的片面发展②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重要意义——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我国教育目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2.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